臺積電晶背供電A16來襲 英偉達不畏價高有望率先采用
臺積電迎來AI成長黃金期! 隨著2納米制程進入量產,成長動能將由HPC貢獻。 業者認為,2026年除手機大廠將使用臺積電2納米外,AMD以2納米打造的HPC(高效能運算)芯片也將于明年登場; 面對競爭,供應鏈消息直指英偉達已考慮導入最先進制程,也就是臺積電明年下半年量產的A16(擁有晶背供電版本的2納米制程),這將是由AI應用第一次主導臺積電最先進制程的重要轉折。
業界透露,這是英偉達繼之前0.11微米以來,再次使用臺積電最先進制程技術制作芯片。 法人看好,未來AI相關營收貢獻增速,明年其資本支出將再締新猷,以維持殷切的2納米需求。
過去先進制程由智能手機推動成長,不過近年競爭白熱化,盡管仍有市場規模維持,但品牌業者將目光往周邊產品價值移動,如蘋果將觸角延伸至自研調制解調器、Wi-Fi晶片,如C1X(調制解調器)、N1(無線網絡)。 供應鏈透露,接續AMD采用2納米打造Venice CPU后,晶背供電技術傳由英偉達率先導入,預估將會用在未來Feynman架構上。
半導體業者分析,2納米盡管價格昂貴,蘋果2納米芯片每片近2.7萬美元,英偉達晶背供電版本價格則超過3萬美元,但由于效能及芯片密度大幅上升,是眾多客戶「為價值買單」的關鍵。
法人認為,為確保更精細的制程良率,測試驗證需求將提高,其中包括SLT(系統層級測試)、AOI(自動光學檢測)、Burn-in測試等。 過去AOI主要用于產線監控,未來將深入到晶圓制程中,檢測精度達到肉眼無法識別的層級,將帶動相關檢測設備拉貨動能,如牧德、鏵友益等業者。
AI時代仰賴半導體產業,臺積電憑借量產及制程領先優勢大啖AI紅利。
據悉,臺積電今年運動會預定11月8日舉行,在營收、獲利持續締造新高的時刻,凸顯成功克服挑戰、再創奇跡。
臺積電技術平臺營收占比變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