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推動AI GAIN法案,將要求本國AI芯片制造商向海外供貨前先滿足國內需求。不過,英偉達表示,AI GAIN法案將限制使用先進芯片產業的全球競爭,美國領導地位與經濟的影響與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制定的「AI擴散規則(AI Diffusion Rule)」相似,AI擴散規則對各國可擁有的運算能力設限。AI GAIN法案全名為「保障國家人工智能獲取與創新法案(Guaranteeing Access and Innovation for Nation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
關鍵字:
AI 芯片 英偉達
英偉達的 CPO 能夠以更低的功耗實現更快的連接。
關鍵字:
英偉達
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近日透露了英偉達為中國市場定制的新款芯片B30A的更多細節。這款芯片基于英偉達Blackwell架構,性能較現有產品更為強大,是專為符合美國對華出口管制規則而設計的降級版芯片。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如果美國批準英偉達向中國市場銷售B30A,其售價可能達到H20的兩倍左右。目前,H20的市場售價在1萬至1.2萬美元之間。在性能方面,一位知情人士指出,B30A的性能有望達到H20的六倍。B30A與H20均是為滿足出口管制要求而專門開發的產品。當被問及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時,英偉達在一份聲明
關鍵字:
英偉達 B30A H20
(圖片版權:Getty / Bloomberg)盡管英偉達的 H100 和 H200 GPU 現在已經是一個時代的舊產品,但它們仍然熱銷。它們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AI 應用在行業中的需求激增,加上英偉達基本上是唯一能夠以這種速度供應高質量 AI 加速器的公司。在過去的一周里,各種報道描述了 H100/H200 GPU 的短缺,這可能是部分由 CEO 黃仁勛在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的評論所推動。然而,英偉達現在已出面澄清,稱這些芯片并沒有售罄。表面上,這種立場似乎與英偉達 CEO 黃仁勛上周在公司財報電話會
關鍵字:
GPU 英偉達 H200
臺積電(臺積電)周二駁斥了中國臺灣媒體的報道,該報道稱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于8月下旬訪問中國臺灣,以傳達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的信息。臺積電表示,黃仁勛是一名在中國臺灣出生的入籍美國公民,實際上是應公司的邀請來發表內部演講的。中國臺灣媒體公司 Mirror Media 曾報道稱,黃仁勛此行旨在向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施壓,要求其代表特朗普政府分享利潤。該雜志援引行業消息人士的話稱,英偉達和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 已同意將向中國銷售人工智能 (AI) 芯片收入
關鍵字:
臺積電 英偉達
中國芯片公司和人工智能開發商正在建立其本土技術庫,并得到決心贏得與美國人工智能競賽的政府的支持。最新的例子:中國最大的云計算公司阿里巴巴開發了一種比舊芯片更通用的新芯片。據《華爾街日報》周五報道,阿里巴巴正在測試一種新的人工智能芯片,該芯片可以為中國公司提供更多選擇,因為對英偉達硬件的訪問仍然受到限制。該芯片由一家中國制造商制造,比阿里巴巴早期由臺積電制造的人工智能處理器更通用。報告稱,它旨在處理更廣泛的人工智能推理工作。此舉正值北京向包括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施壓,要求其減少對英偉達 H2
關鍵字:
阿里巴巴 人工智能芯片 英偉達
(圖片來源:英偉達)英偉達剛剛發布了 2025 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該公司打破了銷售記錄?。這對于 AI GPU 巨頭及其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季度報告也顯示該公司正在承擔的一種風險。商業出版物謝伍德指出,綠色團隊的數據中心部門報告的近 53%的收入來自三家未命名的客戶,總銷售額約為 219 億美元。這分解為來自客戶 A 的 95 億美元,來自客戶 B 的 66 億美元,以及來自客戶 C 的 57 億美元。這聽起來可能不是什么問題——畢竟,如果有幾個不同的實體給你一大筆一大筆的錢,你為什么要
關鍵字:
英偉達 數據中心
隨著下一代 HBM 的競爭加劇,內存巨頭正在為 NVIDIA 的 Rubin 的需求激增做準備。根據 ZDNet 的報道,NVIDIA 計劃在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 HBM4 最終資格測試。然而,EE Times 指出,隨著美國芯片制造商在 GPU 開發方面迅速前進,標準難以跟上步伐,定制 HBM 解決方案對于與 GPU 和加速器推出保持一致至關重要。EE Times 援引 Advantest 高級總監、內存產品營銷經理 Jin Yokoyama 的話指出,與過去需要四到
關鍵字:
英偉達 HBM
據報道,英偉達正在為其 2027 年的生產開發自己的 HBM 基板,內存巨頭的基板制造從 DRAM 轉移到晶圓廠工藝的焦點。據韓國的 Digital Daily 報道,美光可能采取了最謹慎的做法,由于成本問題,將推遲到 HBM4e 才轉移到晶圓廠。報道解釋說,直到 HBM3e,基板都是使用 DRAM 工藝制造的,因為 DRAM 制造商自己設計了邏輯,并在自己的 DRAM 線上生產。然而,平面 DRAM 工藝在速度、信號完整性和能效方面落后于晶圓廠的 FinFET 技術,促使內存制造商進
關鍵字:
英偉達 HBM3 內存
英偉達創紀錄的 AI 發展是否開始出現裂痕?在截至 7 月的季度,收入增長了 56%,達到 467 億美元,但這是有兩年多以來最慢的增長速度, 彭博社和 CNBC 指出。據報道引用的分析師警告稱,云巨頭可能正在放緩數據中心擴張,而中國的 H20 出口障礙仍然存在——這兩個不利因素正在削弱美國芯片巨頭的勢頭。根據彭博社報道,7月份調整后的利潤為每股1.05美元,超過了華爾街的1.01美元預期。根據彭博社的報道,英偉達對10月份的銷售額預測約為540億美元,符合華爾街的平均預期,
關鍵字:
英偉達 AI 市場分析
Nvidia將于周三(27日)美股盤后公布最新財報,股價在財報前夕依舊維持堅挺走勢,市場情緒偏向樂觀。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財報將再度驗證人工智能(AI)產業才剛起步,如同「九局比賽才走到第二局下半場」。據Seeking Alpha報導,投資機構Wedbush在給客戶的報告中直言,市場不僅關注英偉達的財報數字,更將聚焦執行長黃仁勛的談話。 該機構援引亞洲供應鏈調查顯示,目前英偉達旗艦AI芯片供需比例高達1:10,凸顯需求依舊遠大于供給。Wedbush認為,英偉達財報將再為科技股打上一劑強心針,投資人無須擔憂
關鍵字:
英偉達 AI芯片
英飛凌和英偉達合作,通過結合因弗諾恩在微控制器、傳感器和智能執行器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英偉達尖端英偉達 Jetson Thor 系列模塊,加速了人形機器人的開發,使原始設備制造商(OEMs)和原始設計制造商(ODMs)能夠為機器人創建更高效、更穩健和可擴展的電機控制系統?!巴ㄟ^結合我們的微控制器、傳感器和智能執行器專業知識與英偉達加速計算技術,我們將為我們的客戶提供簡單、集成和可擴展的解決方案,顯著縮短他們的上市時間,”因弗諾恩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 Jochen Hanebeck 表示?!耙蚋ブZ恩通過廣泛的產品
關鍵字:
人形機器人 英偉達 英飛凌
據《華爾街日報》最新的報道指出,英偉達(NVIDIA)正為中國市場開發一款基于最新Blackwell架構的定制版AI芯片B30,性能將達到Blackwell GPU的80%。路透社的報道還指出,英偉達希望最早在下個月向中國客戶提供樣品進行測試。Blackwell GPU系列包括B100、B200、B300等型號,此前路透的報道稱,英偉達最新的對華提供的Blackwell架構GPU是基于單芯片版本的B300(即B300A)打造,因此型號或為「B30A」。根據資料顯示,B300A基于臺積電4nm制程,CoWo
關鍵字:
英偉達 AI 芯片 Blackwell GPU
根據韓國媒體韓聯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英偉達計劃從 2027 年下半年開始承擔 HBM 價值鏈中“邏輯芯片”的設計工作,這是一個核心組件,同時計劃多樣化其來源。報道指出,行業消息人士認為英偉達的策略是為了重新平衡其與關鍵合作伙伴如臺積電和 SK 海力的關系,削弱他們的談判能力,并控制供應成本。報道強調,SK 海力和其他內存制造商迄今為止都是內部生產邏輯芯片。然而,下一代 HBM4——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生產——正推動向代工生產轉型。SK 海力已選擇臺積電承擔這一角色,報道指出,行業消息人士認為美光也將這
關鍵字:
HBM 內存 英偉達
英偉達(NVIDIA)面向中國市場的H20芯片面臨政策調整,有消息稱該公司已通知合作供應鏈廠商暫停生產H20芯片。不過,黃仁勛表示,一旦接到中國客戶的采購訂單,公司仍有充足的H20芯片庫存可供交付。與此同時,據《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源報道,英偉達近期已向美國政府提交并展示了多款基于Blackwell架構的芯片調整方案,包括一款性能達到Blackwell系列旗艦GPU(推測為B100)80%峰值性能的AI芯片B30。目前,英偉達正聯合其中國客戶共同推進B30芯片的出口許可申請,目標是打造一款既優于中國本土現
關鍵字:
H20 英偉達 B30
英偉達介紹
nVIDIA(全稱為nVIDIA Corporation,NASDAQ:NVDA,發音:國際音標:/?nv?d??/,官方中文名稱英偉達),創立于1993年1月,是一家以設計顯示芯片和主板芯片組為主的半導體公司。NVIDIA亦會設計游戲 機內核,例如Xbox和PlayStation 3。NVIDIA最出名的產品線是為游戲而設的GeForce顯示卡系列,為專業工作站而設的Quadro顯卡系列,和用于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