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揭開序幕前,高通與IBM宣布擴大合作,推動企業級生成式AI解決方案實現于邊緣與云端裝置,旨在提供更高的即時性、隱私性、可靠性、更個人化的體驗,同時降低成本和功耗。雙方計劃將 watsonx.governance 整合至搭載高通平臺的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通過高通 AI 推論套組(Qualcomm AI Inference Suite)和 Qualcomm AI Hub 支持 IBM 的 Granite 模型。高通高級副總裁暨技術規劃與邊緣解決方案總經理Dur
關鍵字:
高通 IBM 企業級 生成式AI
要點:●? ?高通躍龍第四代固定無線接入(FWA)平臺至尊版搭載高通X85 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是全球首款5G Advanced FWA平臺,提供最先進的超快無線移動寬帶體驗。●? ?這款平臺集成強大的AI功能以增強網絡性能,并開啟前所未有的網絡邊緣側生成式AI創新時代。●? ?新一代FWA平臺搭載強大的四核處理器、專用硬件加速、集成式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GNSS和三頻Wi-Fi 7,并支持廣泛的運營商中間件,這款平臺現已上市。高通技術公司近
關鍵字:
高通 高通躍龍 固定無線接入平臺 5G Advanced FWA MWC
要點:●? ?高通X85 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突破5G創新邊界,集成高通5G AI處理器,處于5G創新前沿,為Android智能手機提供最快、最省電、最可靠的5G Advanced連接體驗。●? ?高通X85旨在提供混合AI和智能體AI體驗所需的高性能5G連接。●?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谷歌、KDDI、NTT DOCOMO、T-Mobile和Verizon認可高通X85為全球移動網絡、Android旗艦手機和用戶帶來的獨特優勢。高通技
關鍵字:
高通 調制解調器 射頻 高通X85 5G MWC
要點:●? ?高通推出全球領先的高通X85 5G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為Android智能手機帶來連接領域的領先優勢。●? ?5G開放式RAN發展正當時。高通展現與全球領先網絡運營商和基礎設施提供商的積極合作態勢,上述生態伙伴正在采用并部署支持5G開放式RAN的高通躍龍蜂窩基礎設施平臺。●? ?高通推出全球首款5G Advanced固定無線接入平臺、多款全新的工業物聯網調制解調器及射頻,攜手IBM推動企業級生成式AI解決方案,并基于驍龍賦能的智能手機
關鍵字:
高通 MWC
2月26日消息,MWC 2025大會期間,聯發科官方宣布了新一代符合5G-A通信標準的基帶方案“M90”,可提供高達12Gbps(1.2萬兆)的峰值下行傳輸速率,超越高通驍龍X65/X70/X80一直停滯不前的10Gbps。聯發科M90符合3GPP Release 17、Release 18通信標準,還可以通過3GPP Release 17 2T-2T上行鏈路傳輸切換技術(Uplink TX switching),進一步提升20%性能。它在Sub-6GHz頻段支持FR1 450MHz-6GHz,最高支持6
關鍵字:
聯發科 5G-A 基帶方案 高通
高通公司的使命是讓智能計算無處不在。我們有一系列令人驚嘆的產品,除了大家所熟悉的驍龍品牌及其產品,還有獨立于驍龍品牌之外的一整套產品。現在,高通將為這些產品賦予一個獨特的品牌標識,并清晰地闡明它為客戶帶來的價值主張。全新產品品牌——高通躍龍?(Qualcomm Dragonwing),是高通賦能眾多企業和行業躍上業務新高度的重要一步。隨著高通業務的不斷多元化,我們的平臺和解決方案中涉及的關鍵技術——AI、計算和連接,正與越來越多的行業深度融合。從工業機器人、攝像頭、工業手持設備到無人機等終端,我們為這些領
關鍵字:
高通 躍龍
2月25日消息,蘋果記者Mark Gurman透露,蘋果計劃在未來將5G調制解調器集成到設備的主芯片組中,這意味著未來不會再有A18芯片組與獨立的C1調制解調器,而是兩者合二為一,不過這一成果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據悉,蘋果自研5G基帶芯片由iPhone 16e首發搭載,該機同時還搭載了A18芯片,支持Apple智能。報道顯示,蘋果自研的5G基帶芯片C1由臺積電(TSMC)代工,其基帶調制解調器采用4nm工藝,而接收器則采用了7nm工藝,這種組合是兼顧性能與功耗的解決方案。按照計劃,蘋果明年將會擴大自研基
關鍵字:
蘋果 A系列芯片 自研 5G基帶 高通 臺積電 TSMC
2 月 21 日消息,蘋果公司硬件工程高級副總裁約翰尼?斯魯吉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C1 是我們技術的起點,我們會在每一代產品中不斷優化這項技術,使其成為一個平臺,真正為我們的產品提供技術上的獨特優勢。”注:2008 年,斯魯吉主導了 Apple A4 的開發工作,這是蘋果首款自主設計的 SoC。蘋果確認,計劃在未來幾年將在更多產品中使用自研基帶芯片。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亦在今日透露,iPhone 17 Air 也將配備 C1 芯片。蘋果的自研基帶芯片將減少其對高通的依賴,而高通目前是其他 iPho
關鍵字:
蘋果 C1自研基帶 高通 iPhone 16e
Source:?Getty Images Plus/ Natee Meepian汽車中間件解決方案提供商Qorix日前宣布與知名汽車平臺供應商高通技術公司達成一項技術合作,旨在推動軟件定義車輛(SDV)的發展。此次合作包括將Qorix的中間件集成到高通技術公司的驍龍數字底盤平臺中,包括驍龍Ride平臺和驍龍Cockpit平臺,并且這些解決方案將單獨提供。通過結合雙方在系統芯片(SoC)和中間件解決方案方面的優勢,此次合作有效解決了系統開發集成過程中面臨的難題。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副總裁Laxmi
關鍵字:
Qorix 高通 軟件定義車輛 軟件定義汽車
2月20日消息,美國時間周三,蘋果公司發布了其首款自研調制解調器芯片,該芯片將幫助iPhone連接無線數據網絡。這一戰略舉措將降低蘋果對高通芯片的依賴程度——這些芯片不僅驅動著iPhone,也支撐著安卓陣營的競品設備該芯片將作為核心組件,搭載于周三新發布的599美元iPhone 16e。蘋果高管透露,未來幾年內,這款芯片將逐步應用于蘋果的其他產品線,但具體時間表尚未公布。該芯片屬于蘋果新推出的C1子系統的一部分。該子系統整合了處理器、內存等核心元件,旨在提升設備的整體性能。蘋果iPhone產品營銷副總裁凱
關鍵字:
蘋果 自研 基帶芯片 高通
2月16日消息,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最新報告,全球半導體市場(包括存儲產業)在2024年預計將實現強勁復蘇,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9%,達到6210億美元。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需求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內存市場和GPU需求的持續推動。從廠商來看,三星電子以11.8%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隨后分別是SK海力士(7.7%)、高通(5.6%)、博通(5%)、英特爾(4.9%)、美光(4.8%)、英偉達(4.3%)、AMD(4.1%)、聯發科(2.6%)和西部數據(2.5%)。需要注意的是,此
關鍵字:
半導體 SK海力士 高通 博通 英特爾 美光 英偉達 AMD 聯發科 西部數據
要點:●? ?第四代驍龍6移動平臺帶來強大性能、更持久的電池續航和超快5G連接,增強從游戲到生產力和日常使用各個方面的體驗。●? ?該平臺在性能上達到新高度,得益于最新高通?Kryo? CPU,性能提升11%[1]。高通Adreno? GPU性能提升高達29%[2],功耗降低12%,從而全面提升用戶體驗[3]。●? ?榮耀、OPPO和真我realme等領先OEM廠商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宣布推出搭載第四代驍龍6的智能手機。高通技術公司近日宣布推出第
關鍵字:
高通 驍龍6 游戲
2 月 6 日消息,盡管高通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拿下超過 50% 的 Windows 市場份額,但最新數據顯示,其首代驍龍 X 系列芯片未能獲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可。高通今天發布了 2025 財年第一季度(2024 年 10 月至 12 月)的財務業績。高通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表示,在美國 800 美元(IT之家備注:當前約 5823 元人民幣)及以上的高端 Windows PC 零售市場中,其市場份額占比高達10%。這一說法可謂相當驚人,因為該公司在 2024 年第三季度僅占有 0.8% 的市場份額,銷量僅為 7
關鍵字:
驍龍 X 芯片 高通 高端 Windows PC
1 月 22 日消息,科技媒體 gamma0burst 于 1 月 20 日發布博文,整理了近期高通驍龍系列芯片的最新爆料信息,涵蓋了驍龍 8 系、7 系和 X 系等多個系列,揭示了它們的代號、封裝、生產廠商以及部分性能參數。一、驍龍 8 系列1.1、SM8850,第二代驍龍 8 至尊版芯片封裝為 MPSP1612,代號 Kaanapali。此前曾出現過代號為 KaanapaliS 的版本,推測為三星生產,但最新信息顯示出現了 KaanapaliT,推測為臺積電生產。由于 KaanapaliS 版本在物流
關鍵字:
高通 驍龍 臺積電
高通介紹
高通公司 是一個位于美國加州圣地亞哥(San Diego) 的無線電通信技術研發公司, 由 Irwin Jacobs 和 安德魯·維特比 創建于 1985年。兩人此前曾共同創建Linkabit.
高通公司的第一個產品和服務包括 OmniTRACS 衛星定位和傳訊服務,廣泛應用于長途貨運公司,和專門研究集成電路的無線電數字通信技術, 譬如 Viterbi decoder.
高通公司在CDMA技術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