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NVLink陣營」先行內戰 超微總監暨UALink主席舌戰博通
在一場OCP APAC互動論壇上,即便宰制AI「帝國」的NVIDIA不在場,NVIDIA反抗軍陣營內部,卻出現了激烈的言詞交鋒。
在全場爆滿的觀眾面前,UALink聯盟董事會主席暨超微(AMD)架構與策略總監Kurtis Bowman,以及博通(Broadcom)資深副總裁暨核心交換器事業群總經理Ram Velaga,針對以太網技術上演了一場意想不到的舌戰攻防。
看點有二:
其一,Kurtis Bowman本身也身兼AMD的架構與策略總監,AMD在AI加速器、GPU領域,無疑就是NVIDIA的競爭對手。
其二,Kurtis Bowman對于博通不斷強調以太網在Scale-Up領域的延遲表現,優于包括UALink聯盟的所有技術,提出質疑。
然而,Ram Velaga隨后也直接拿出自家產品樣片回擊,并嚴正表示博通確實「做得出產品」。
博通直言,現在市場上尚未看到UALink解決方案出現,看來是「還沒準備好」。 Kurtis Bowman則不甘示弱指出,期待9個月后UALink方案問世,雙方能夠真正地用實打實的技術成果來交手。
博通、UALink雙方代表都在關于云端AI運算Scale-Up領域的分享會上,分別提出技術看法。 隨后,雙方針對UEC(Ultra Ethernet Consortium)提出的規格標準內涵,也進行攻防。
Kurtis Bowman認為,UEC釋出的IP與標準并不完備,沒法確保所有市場上的芯片開發者,都能透過這個規格打造出符合Scale-Up需求的芯片。
Ram Velaga回應,今天既然是一個技術標準,不可能限定這個技術的延遲數字,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這不是標準該有的內容。 此外,客戶對Scale-Up的需求很多元,也不是所有人都要最高階的技術,以太網長期累積的基礎與兼容性,正是勝出關鍵。
Ram Velaga更直言,Kurtis Bowman的說法,是否暗示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沒法打造出優秀的產品。
雙方的爭論在論壇上并沒有明確結論。
能夠確定的,就是共同敵人NVIDIA沒有到場的情況下,兩種傳輸規格的競爭激烈程度,還能夠到這樣前所未有的高峰,顯見云端AI市場有多火紅。
獨家專訪Kurtis Bowman 博通是否挾以太網技術擴張版圖?
論壇會后,DIGITIMES獨家專訪Kurtis Bowman,UALink未來是否能夠與NVLink分庭抗禮?
Kurtis Bowman坦言,確實以太網在「Scale-Out」領域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因為Scale-Out的工作目標就是把數據實際地傳送出去,這樣的需求非常符合以太網技術本身的特性。
但是「Scale-Up」并不是把數據傳送出去,而是要讓「同一個機柜的不同運算芯片」相互連接并同步工作,這不是以太網的強項,因此,他對于博通的「以太網技術宣傳」有所質疑。
更重要的是,Kurtis Bowman認為,光憑現在UEC提供的規格標準,幾乎沒有什么以太網芯片業者或是自研芯片廠商,能夠像博通這么強。
博通數十年耕耘以太網芯片的技術know-how,才是他們成功的秘方。 在博通有著極其巨大優勢,且掌握了高門檻技術領域的現實下,高喊開放與自由競爭,這樣的環境真的算是「開放」嗎?
Kurtis Bowman直言不諱地說:「這看起來更像是博通把以太網技術的開放性,當做擴大自己市場影響力的正當理由。」
開放系統陣營最大壓力與共同目標 都來自NVIDIA
不過Kurtis Bowman也表示,確實就現狀來看,UAL和UEC都屬于開放系統陣營,共同目標就是和NVIDIA的NVLink競爭,提供云端AI客戶更多不同選擇。
而要和NVLink競爭,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
NVIDIA不僅有強大的AI軟件平臺以及運算芯片做為基礎,技術升級也仍在加速推進中。
要追上NVIDIA,更甚之,追上超高速發展的AI應用,需要多家公司一起努力,在技術理解與創新上積極貢獻才行。 UAL社群,肯定是合作關系最緊密的聯盟,也是最有機會跟NVLink正面對抗的技術規格。
Kurtis Bowman表示,2026年UALink技術正式進入市場,并導入到客戶的AI數據中心中。 已率先確定會推出包含UAL技術運算芯片的AMD,是重要的推動者。
不過,UAL 當中一些比較積極的云端服務(CSP)大廠,預計很快也會導入UAL規格。
只要技術在市場上能證明效益,很快會有其他CSP跟進,接著,才是驗證與測試動作最保守的企業級服務器客戶。
Kurtis Bowman坦言,任何新規格的推動都需時間,但云端AI的一些重點客戶,都是UAL聯盟當中,最積極參與技術創新的成員。
加上Synopsys、Cadence這些關鍵IP、EDA大廠都全力支持,UALink后續發展仍可樂觀看待。
Kurtis Bowman強調,UALink當中許多成員,會隨時分享技術最新進展。 這讓UALink規格不會在發布后就停滯,而是會隨每一個成員看到的新狀況而快速演進。
AI,人類史上最復雜,發展速度也最快的技術潮流中,只有透過高速、高密度的協作,才有機會跟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