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布具身智能產業方案,目標2027年規模突破500億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于8月6日正式發布《上海市具身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為具身智能產業設定了明確目標:到2027年,上海將實現核心算法與技術突破不少于20項,建設不少于4個高質量孵化器,集聚百家骨干企業,落地百大創新應用場景,推廣百件國際領先產品,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為實現這一目標,《實施方案》提出多項具體措施。在模型創新方面,強化智能賦能,重點支持感知決策、運動控制等關鍵技術攻關,對核定項目總投資給予最高30%且不超過5000萬元的支持。在公共平臺建設方面,整合全市資源,建設算力、實訓場等五大平臺,夯實產業基礎,對相關項目給予最高50%且不超過2000萬元的支持。在應用示范方面,聚焦物流裝配、工業制造等領域,探索新業態,對場景應用類項目給予最高20%且不超過1000萬元的支持。
此外,上海還將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強統籌布局,培育創新產業鏈,構建特色產業集群。同時,完善產業生態,聚焦開源創新、標準研制、人才引育等方面,提升產業配套能力。
資料顯示,上海機器人產業規模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已誕生多個“第一”,如全球首個百萬真機數據集開源項目AgiBot World、國內首家實現千臺以上通用具身智能機器人量產的企業等。浦東是重點布局區域,僅張江就集聚了70多家相關企業,覆蓋約60%的產業鏈環節。
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規上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1180億元,同比增長29%,利潤增長65%,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據公開報道,全國已有超20個城市提出相關發展目標,如深圳依托華為、騰訊等企業提供“大腦”,杭州宇樹科技近期也加速布局,被視為IPO的前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