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市場分析 > 展望未來10年 預言半導體產業四大趨勢

    展望未來10年 預言半導體產業四大趨勢

    ——
    作者: 時間:2007-12-21 來源:慧聰網 收藏

      1947年12月23日第一塊晶體管在貝爾實驗室誕生,從此人類步入了飛速發展的電子時代。在晶體管技術日新月異的60年里,有太多的技術發明與突破,也有太多為之作出重要貢獻的偉人們,更有產業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恩怨情仇,曾經呼風喚雨的公司不再是永遠的霸主。本文筆者大膽預言產業四大趨勢。

      第一大趨勢:30年河“西”,30年河“東”。

      回望晶體管誕生這60年,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產業明顯向東方遷移的趨勢,特別是從80年代末開始。1987年臺積電這個純代工廠的成立,宣告著半導體制造業開始從西方向東方遷移;90年代初,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DRAM廠商,隨后,再成為全球閃存的最大廠商;90年代中,臺灣智原、聯發科、聯詠等一批公司從聯電分離出來,吹響了東方公司挑戰西方公司的號角;進入21世紀,中芯國際帶動中國大陸代工業成長起來,成為另一個制造中心,并且也帶動了中國IC設計業的成長;最后,德州儀器、飛思卡爾、英飛凌、LSI以及ADI等眾多傳統的IDM廠商轉向輕資產模式,放棄獨自建造45nm工廠,而分別與臺積電、特許和聯電等合作研制,2008年,在集成電路誕生50周年的這一年,這些傳統IDM公司的45nm產品都將亮相,但是,不是在這些IDM自己的工廠生產,而是在以上亞洲的代工廠里生產。

      90nm是一個轉折點,當臺積電等代工廠突破了這個節點后,它們已將先進工藝的大旗從IDM手中接了過來,未來,臺灣代工廠在半導體工藝技術上將領先全球,并且成為全球IC產量最大的基地。雖然英特爾仍主宰著PC產業,并繼續IDM模式和領導最先進的工藝,但是,半導體產業的推動力已由PC轉向消費電子。展望未來,不論是在應用推動還是在技術創新上東方都將取代西方成為產業的領導著。全球半導體產業將演義30年河“西”,30年河“東”的歷史大戲。

      這是筆者預測未來10年半導體產業的第一大趨勢。

      第二大趨勢:有更多的私募基金加入半導體行業,且IC公司之間的整合加速。

      半導體行業將會越來越遵循大者恒大的定律。恩智浦半導體大中華區區域執行官葉昱良對《國際電子商情》記者指出:“私募基金加入半導體行業是一個趨勢,這個趨勢源起于IC公司會有愈來愈多的整合需求,基于大者恒大的定論,在IC產業通常也只有前5強才能生存?!?/P>

      在大者恒大定律的驅動下,會有更多半導體公司的整合。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中國臺灣與大陸半導體公司之間的整合。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晧對《國際電子商情》指出:“因臺灣沒有具經濟規模的市場,故不易培養出可以主導新應用的產品規格的大型OEM,而沒有這些有品牌的系統廠商配合時,臺灣IC設計公司新產品開發的策略,很自然地大多以跟隨者為主。但中國大陸擁有廣大的市場及具規模的系統廠商,所以臺灣IC設計公司與大陸市場及系統公司合作是未來的趨勢。”

      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文義也認為:“臺灣半導體產業已具備成熟的研發技術與完整的上中下游供應鏈,目前礙于政府政策,在大陸半導體市場的發展受限,但若海峽兩岸的發展限制能有所改善,臺灣與大陸IC廠商結合,在中國半導體市場的發展絕對能占重要地位?!?/P>

      促成更多半導體公司整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IP需求,隨著半導體產業向高端SoC發展,對IP的需求巨增。但是,對于IP的獲得卻會越來越難。一些擁有豐富IP的半導體廠商并不希望將IP授權出去,正如NXP的葉昱良對《國際電子商情》表示:“事實上,一個公司光靠授權IP是很難長期發展的,所以我們的策略是如何加快我們自己的SoC研發,并且更加靈活的和partner合作。我們擁有大量優秀的IP,我們的挑戰就是如何將這些IP最快地轉化為IC。”

      因此,中小歐美半導體廠商之間整合也會越來越頻繁。希圖視鼎總裁兼CEO劉錦湘分析道:“和10年前相比,硅谷的公司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公司相互合并,或者大公司把小公司吃掉,很多公司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公司規模越來越大,但公司數量越來越少,每一個市場最終生存下來不會超過三個公司。”

      第三大趨勢:歐美廠商不再輕易放棄低利潤市場。

      未來10年,半導體產業會逐漸成為一個成熟的產業,一個微利的產業。半導體產業年增長率會從兩位數降到單位數,IC總產量和總銷售額會繼續增加,但利潤率會下降。

      在利潤率逐漸下降的趨勢下,歐美半導體廠商不再輕易放棄低利潤的市場。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晧對《國際電子商情》說道:“以前歐美日大廠IC的毛利率如果低45%時,他們通常會放棄而漸由臺灣IC設計公司取代,他們會轉移到更高毛利的新興應用市場上。但這幾年殺手級的產品并不多,那些大廠不再輕易放棄,且會進行各種CostDown規劃,以維持市占率及產品的毛利率,讓臺灣IC設計公司的競爭愈來愈辛苦?!?/P>

      未來,隨著亞洲成為全球的應用創新與消費中心,歐美廠商在該市場將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眾多IC公司爭奪一些關鍵領域,而利潤會越來越低。最典型的將是移動多媒體處理器,也稱為應用處理器。此外,模擬IC的利潤也會越來越低。圣邦微電子總裁張世龍對《國際電子商情》表示:“在模擬IC領域,相對技術門檻正在逐年降低。越來越多的臺灣和大陸公司開始涉足這一領域。隨著模擬器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歐美公司在模擬器件市場上越來越難以維持其競爭力,只能向更高的系統集成度發展?!?/P>

      第四大趨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2000年前后,眾多的半導體廠商從母公司剝離,包括英飛凌、科勝迅、杰爾、NEC、飛思卡爾以及NXP等。

      但是剝離出來后的獨立半導體公司活得并不如預期的好,其中不少是連續多年虧損。最典型的是杰爾,不斷出售產品線,最后被別人收購。雖然他們有著令人羨慕的技術積累與IP積累,但分離出來后,他們仍嚴重依賴每公司,在開拓新的大牌OEM客戶方面做得并不好。其實,最重要的是,由于SoC向高系統集成發展,在開發大規模的LSI時,仍需要IC公司與OEM的緊密合作。

      瑞薩半導體管理(中國)有限公司CEO山村雅宏對《國際電子商情》表示:“在開發大規模LSI方面,我們認為與大型OEM和服務商合作是一個方向?!比鹚_在開發3G手機芯片時就是與六家公司聯合開發的,包括日本最大的電信運營商NTTDocomo和幾家手機制造商。很明顯,聯合開發將帶來IP、開發成本以及開發時間的優勢。“目前半導體制造商難以獨自開發領先的技術。我們必須利用過去的研發資本包括IP、與OEM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的關系。”

      因此,展望未來,大型半導體廠商與OEM會再度整合,但可能是一種松散的組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一遠古的名言,用于半導體產業再合適不過。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定市| 屏山县| 左云县| 晋中市| 班戈县| 楚雄市| 山阴县| 台前县| 资中县| 罗平县| 鹤山市| 滨州市| 漳浦县| 汶上县| 武汉市| 阿图什市| 石台县| 萨迦县| 莲花县| 新巴尔虎右旗| 广水市| 盐源县| 天峨县| 潮州市| 曲水县| 五原县| 邮箱| 积石山| 乌鲁木齐市| 汝城县| 清水河县| 民丰县| 丰顺县| 克拉玛依市| 博乐市| 阿拉善左旗| 龙里县| 海兴县| 额尔古纳市| 崇文区| 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