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編輯觀點 > 英特爾的轉向:為什么在傳統節點大戰中押注聯電而不是臺積電

    英特爾的轉向:為什么在傳統節點大戰中押注聯電而不是臺積電

    作者: 時間:2025-08-08 來源: 收藏

    令人驚訝的是,與臺灣合作開發了12nm工藝平臺——避開,同時利用中國臺灣獨特的能力:在不侵犯專利的情況下對兼容工藝進行逆向工程。隨著中國向市場充斥著成熟節點的芯片,而則努力填補未充分利用的晶圓廠,這種伙伴關系提供了共同的生存——也許還有更多。
    “雖然大多數人將中國臺灣的半導體主導地位與聯系在一起,但兩位資深學者認為的故事可能更為關鍵。”這是前工研院院長、臺大名譽教授史欽泰,以及前經建會部長、臺大經濟學名譽教授陳添枝提出的大膽論點。他們的新書《從邊緣到創新: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世界之心》(《從邊緣到核心》)提供了迄今為止對中國臺灣芯片行業最深入的分析之一。英文版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在美國發行。
    這本書最有趣的論點之一是聲稱:“沒有聯合電,就沒有臺積電。”聯華電子于1980年從工研院電子研究與服務組織分拆出來,乘著電子表熱潮,在成立的第一年就扭虧為盈。Shih 和 Chen 認為,早期的成功讓當局有信心支持第二個更雄心勃勃的半導體計劃——VLSI 項目——該項目直接導致了臺積電的成立。
    半導體本質上需要對下一代技術進行不斷的再投資。雖然聯華電子盈利,但它的收入不足以為未來的擴張提供資金。1982年至1987年間,該公司累計利潤為17.3億元新臺幣,遠低于建造新晶圓廠所需的利潤。1983年,它向最大股東政府要求額外提供100億新臺幣的資本,但被拒絕。
    當時,沿用IDM模式,垂直整合產品設計、制造、銷售。但正如陳所說,“因為我們是一個小島,公司很小,所以我們只能專注于音樂卡和電子手表IC等小眾產品,這些產品并沒有產生太多利潤。“

    這一認識促使了戰略轉向。當局的 100 億新臺幣投資最終進入了一家采用純代工模式的晶圓廠——即后來的臺積電。幾年后,聯電也轉型為代工模式。如今,聯電是全球第四大合同芯片制造商。但它再次面臨著與 40 年前遇到的困境不一樣的困境:如果不繼續投資更先進的節點,它就有可能失去競爭優勢。


    2017 年,當 Jason Wang和 S.C. Chien接任聯席總裁時,聯電宣布將不再投資超過 12nm 的節點,理由是客戶需求有限。從那時起,其工藝路線圖基本上穩定在 28 納米。

    避開臺積電,進入遺留節點戰場

    聯電的策略是避免與臺積電直接競爭,將資源從先進節點中撤出,而是專注于“在成熟的流程中產生影響”,正如 Jason Wang 在媒體采訪中所說。例如,聯電憑借在開發 28nm 高壓工藝方面的早期領先優勢,成為 OLED 顯示驅動 IC 領域的主導力量。然而,中美科技戰極大地顛覆了聯華電子的游戲計劃。隨著中國準備用成熟節點產能充斥市場,曾經安全的 28 納米及以下細分市場正在變成一片紅海。

    聯電與意外結盟帶來三大關鍵優勢

    2024 年 1 月,聯電宣布與英特爾出人意料地合作開發和制造 12nm 工藝平臺——這是中國代工廠一直在努力獲得關注的領域。該項目將設在英特爾位于亞利桑那州的 Ocotillo 園區,使用 Fab 12、22 和 32,晶圓代工服務預計將于 2027 年推出。

    對于 CPU 依賴尖端節點的英特爾來說,這些 12nm 系列被認為是傳統產品線。過去,此類線路要么升級,要么被逐步淘汰。現在,聯華電子的合作伙伴關系提供了一種將未充分利用的資產貨幣化的方法。“這是一筆共生交易,”一位外國股票分析師告訴我。“英特爾需要利用率,聯電需要容量。”過去一年,前往亞利桑那州的臺灣工程師并非全部來自臺積電。聯華電子已經派遣了一些自己的工程師,他們經常出現在英特爾鳳凰城地區的園區。


    聯電首席財務官兼發言人劉啟東在 5 月證實,公司幾乎所有的關鍵研發工作現在都集中在 12 納米平臺上,該平臺目前處于客戶入職階段。據一位熟悉該計劃的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合作帶來了三大優勢。

    12nm 是最先進的節點,不需要 EUV 光刻,在性價比方面是一個最佳選擇。“許多客戶堅持使用 12nm 僅僅是因為它更具成本效益,”消息人士說。

    該節點受美國出口管制,這使得中芯國際等中國代工廠更難獲得必要的設備和 EDA 工具。這使得 12nm 能夠在中國擴大其成熟節點輸出時充當防御緩沖器。

    消息人士稱,雖然聯電公開將英特爾合作定位為對沖中國大陸的工具,但“在內心深處,這是為了從臺積電手中奪取市場份額”。“臺積電基本上擁有 12 納米領域。GlobalFoundries不提供類T(臺積電兼容)工藝,因此其唯一的12納米客戶是AMD。

    他補充道,“聯電能從臺積電拿走多少,將是這一12納米戰略能否成功的關鍵指標。第一批客戶產品將至關重要。如果他們成功了,其他仍然持觀望態度的人可能會效仿。如果需求增長,英特爾對聯華電子可以使用的晶圓廠容量沒有限制。

    英特爾為什么選擇聯電?

    為什么英特爾會冒著知識產權泄露的風險,將其傳統晶圓廠有效地出租給臺灣合作伙伴?答案是:英特爾想學習如何構建“類似 T”的流程,而聯電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

    但是,這個合作也引發一些行業爭議。

    比如一個關鍵需要考慮的事情是聯華電子沒有 T Like FinFET 經驗,畢竟他們在 14nm 處失敗了。而英特爾是第一個引入 FinFET 的公司,應該對如何適應它略知一二。如果這是一家真正的合資企業,而不僅僅是聯華電子本質上租用晶圓廠空間以逃避高額美國芯片關稅,那么這次合作就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比如英特爾在轉向柵極全方位晶體管時,通過分享 FinFET 專業知識不會有任何損失,而聯華電子可以向英特爾傳授很多關于如何運營代工廠和為廣泛用戶群開發工藝的知識。

    此外,聯電與英特爾在 12 納米方面的合作伙伴關系需要克服一個嚴重的財務障礙:如何將 12 納米代工服務定價低到足以吸引客戶,以及如何在聯華電子和英特爾之間分配利潤。如果合作伙伴的服務價格僅略低于臺積電,客戶就不會來。他們也不會從臺積電轉向英特爾。另一方面,鑒于英特爾和聯電各自本已低迷的利潤率,聯華電子和英特爾之間 50-50 的利潤分配將使其成為一項低利潤業務。
    更難的是,臺積電7nm、10nm、12nm節點的大部分晶圓廠設備和研發費用已經全部折舊。我們應該預計臺積電將繼續降低價格,以保持這些晶圓廠的高利用率。聯電和英特爾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鄂尔多斯市| 威远县| 新河县| 盈江县| 宝兴县| 图们市| 平顺县| 东阿县| 凤凰县| 石泉县| 封丘县| 德安县| 舒城县| 西丰县| 江山市| 固镇县| 新巴尔虎右旗| 岳阳县| 哈巴河县| 尼勒克县| 敦化市| 南昌县| 凤翔县| 闻喜县| 右玉县| 宜兰市| 永善县| 吴忠市| 北辰区| 锡林郭勒盟| 霍邱县| 弥渡县| 平陆县| 介休市| 田阳县| 万安县| 无棣县| 类乌齐县| 平山县| 金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