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美國又一芯片巨頭“淪落”:IBM也開始尋找亞洲芯片代工廠

    美國又一芯片巨頭“淪落”:IBM也開始尋找亞洲芯片代工廠

    作者: 時間:2020-08-21 來源:金十數據 收藏

    很多人可能知道是全球最大的IT服務商,但鮮有人知,在半導體制造領域,也曾是領跑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2008/417371.htm

    1988年,搭建了全球第一條200mm晶圓生產線。隨后在2002年,IBM又建成了全球最先進的300mm生產線。數據顯示,2003年,IBM的晶圓代工業務憑借6.3%的市場份額曾擠進世界前三強,僅次于臺積電和聯電,IBM在半導體領域一時風光無兩。然而,時過境遷,美國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IBM也開始在芯片生產環節尋求亞洲廠商代工,至此連同AMD和英特爾在內的美國三大芯片巨頭都開始依賴亞洲廠。

    1、IBM發布最新處理器芯片,代工從美企轉向三星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8月17日,IBM發布了一款用于新型數據中心的處理器芯片——Power10,這款芯片由三星電子生產,采用7nm EUV(極紫外光刻)工藝,其性能將是上一代的3倍。據悉,Power系列是IBM面向企業級用戶推出的高性能處理器芯片,最早由IBM自己生產,然后交給格芯負責代工,后者是一家位于美國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也是世界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現在再交給三星電子。

    開頭提到,既然IBM擁有半導體制造部門,曾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占據一席之地,那么為何今天會依賴外部市場代工呢?IBM是如何走到這一步?


    當初,IBM建立晶圓工廠的目的是為自家產品提供生產服務,幫市場代工不是主要考慮。但是,由于英特爾的強勢競爭,IBM的處理器產品在市場逐漸邊緣化,導致IBM銷售的處理器數量很難填補工廠的龐大產能,這意味著制造均攤的成本大幅增加。半導體制造是個需要時刻保持更新的行業,生產工藝每數年升級一次,動輒耗資數十億美元,如果沒有大量出貨,那么很難負擔制造成本。

    隨著制造成本增加,IBM逐漸減少對半導體制造部門的投資。根據Gartner市調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2004年,IBM公司在半導體制造領域以1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位列全球第11位;到2010年,這一排名已跌出20名開外。

    同時,研發和生產投資跟不上使IBM的生產工藝落后市場,產品競爭力不足。2010年,POWER處理器第7代所用的生產工藝是45nm,同時期最先進的已跨入32nm工藝時代。由于達不到經濟規模效應,芯片制造部門成為IBM的"包袱"。2013年,半導體制造部門占IBM營收為1.4%,但該部門每年虧損最多達到15億美元。

    IBM只能選擇將該業務剝離出去,來改善IBM的盈利能力。2014年10月,IBM宣布將旗下全球半導體制造業務出售給格芯,把業務重點放在核心的芯片設計和系統創新上。

    2、此消彼長:亞洲代工廠崛起,美國半導體制造"式微"

    除IBM外,AMD和英特爾也選擇將高端芯片業務交由亞洲廠商代工。2018年8月,由于格芯制程工藝落后,其最大客戶AMD宣布采用7nm制程工藝的處理器和芯片,全部交由臺積電代工;2019年,英特爾將部分14nm訂單外包給三星生產;2020年7月,英特爾與臺積電達成協議,從2021年采用臺積電的6nm制程工藝量產處理器或顯卡。這三大美國半導體供應商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征——曾經或現在居于全球最大半導體芯片制造商隊列。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越來越擔心半導體制造業務過分依賴外部市場,可能存在風險,尤其是疫情沖擊全球供應鏈,更加劇這種擔憂。最近,美國就計劃重振本土半導體行業,在6月提出相關法案斥資370億美元(約合2600億元人民幣)用于擴大本土研究和制造業務。那么,為什么美國會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式微"、對亞洲的代工廠越來越依賴呢?

    美國是半導體芯片的發源地,在經歷了成熟的發展階段后,美國芯片企業認為半導體制造業務投入成本高昂、技術開發周期快,于是考慮將重心放在芯片設計這個高附加值的環節。1990年代,美國涌現了一批優秀的Fabless企業,即只負責芯片的電路設計與銷售的企業。

    隨著后來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分工理念廣泛得到認同,美國一些IDM(集芯片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等多個環節于一身的運營模式)企業逐漸將芯片制造部門剝離出去,轉型成為Fabless企業,就如今天文章的主人公IBM類似,這推動了美國芯片制造業務大量向亞洲區域轉移。

    上文提到過,半導體制造部門具有很高的資金和技術壁壘,需要持續研發更優的生產工藝和投入巨資改良生產線,這種行業特點容易造成強者愈強的局面。亞洲地區的半導體企業專注晶圓代工環節,并緊貼市場需求變化,這意味著它們的生產線迭代速度能夠保持行業最快。伴隨著時間的推進,亞洲地區逐漸發展出最成熟的半導體制造業務,并涌現了一批高端代工企業,如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

    此消彼長,不進則退,隨著亞洲的先進制程工藝水平不斷提高,美國芯片制造與之的差距也在拉大,而且趨勢是越來越難跟上,如今美國在全球芯片制造的占比也大幅下降。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目前全球僅有12%的芯片在美國制造。

    不難看到,雖然美國還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霸主,但在芯片制造領域已然面臨巨大的挑戰,隨時還可能被甩到更后,也因此當前美國正出臺各種扶持本土芯片產業的政策,以試圖扭轉這種局面,而全球半導體芯片制造格局或有可能迎來新的變化。




    關鍵詞: IBM 芯片代工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横山县| 玛曲县| 抚松县| 吉林省| 桐梓县| 建德市| 洪雅县| 潼南县| 印江| 遵化市| 读书| 静宁县| 襄垣县| 磐石市| 河曲县| 锦屏县| 平邑县| 甘谷县| 始兴县| 阿瓦提县| 蓬莱市| 英超| 城市| 龙山县| 房产| 天津市| 富锦市| 张掖市| 锡林浩特市| 逊克县| 富民县| 扎兰屯市| 鄂伦春自治旗| 伊金霍洛旗| 南投县| 长沙县| 黄大仙区| 成安县| 永济市|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