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雷軍的“小米帝國”國際化擴張

    雷軍的“小米帝國”國際化擴張

    作者: 時間:2018-06-14 來源:億邦動力網 收藏
    編者按:在全球擴展過程中,企業不能僅關注增長和影響力,還得關注風險。

      正式公開發行存托憑證招股說明書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1806/381627.htm

      這份招股說明書曝光了國際業務的數據——2018年1到3月其他國家和地區收入124億元,占收入比例36.24%。

      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且該數字有不斷增長的勢頭。實際上在2016年,其他國家和地區業務收入僅為91億元,占當年營收比僅13.38%;到2017年,該類別的收入已經高達320.81億元,占總收入的27.99%。現在,小米其他國家和地區收入已經超過其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走出去”一直是不少中國品牌的愿望。小米的全球化或許會成為中國品牌、中國企業出海以及跨境電商企業建立國際品牌的一個不錯的思路。

     找增長潛力最大的蛋糕

      “性價比”是大家對小米在剛創立時的初見印象。這種“性價比”的道路在那些與5、6年前的中國消費市場較為相似的新興市場地區尤其有效。

      其中,小米印度的成績單最為亮眼。

      據小米集團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印度科技的總資產為58.705億元,凈資產為6.359億元;2017年度,小米印度科技的營業收入為204.8234億元,凈利潤為5.414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107年度,小米國際業務的收入月320.81億元,與小米印度科技的營收一對比,小米印度對小米國際業務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此外,根據IDC統計,小米手機2018年第一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機領域的市場份額為30.39%,排名印度市場第一。

      而通過在新興市場持續發力并在當地占有足夠大的市場份額也讓小米能更放心去投入在該市場上。

      實際上,小米從2014年開始發力海外業務,目前海外業務的發展模式分為兩種:第一種,于當地進行組裝,組裝完成后直接在當地進行銷售。第二種,在西歐、東歐等其他海外地區采取直接出口產品的模式。印度市場采取的就是第一種模式。

      在成熟的歐美市場,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已經足夠高。有數據表示,在2017年度,中國境內手機滲透率為64.5%,其他國家及地區滲透率為83.1%,而新興市場的滲透率僅為37.7%。重資本投入去奪占一個增長潛力更大的新興市場,成為小米國際的基本策略。

      從招股書和數據上看,小米的確是如此去布局的。招股書上,小米方面表示,目前小米海外業務發展較為迅速的地區主要為印度、東南亞、東歐等新興市場。目前,小米在下列15個國家及地區位列智能手機品牌前五名:印度、細甸、烏克蘭、中國、埃及、希臘、以色列、卡塔塔爾、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波蘭、保加利亞、捷克及哈薩克斯坦斯坦。而上述的市場均是以出口新興市場(特別是出口電商新興市場)為主。

      效率就是優勢

      當然,瞄上新興市場的并不只有小米。事實上,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國際手機品牌都對新興市場虎視眈眈。那小米如何在新興市場走出一條道路呢?

      在此前,雷軍曾對外宣布經過小米董事會討論通過的決議——“小米承諾,公司在小米手機硬件成本上的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

      而毫無疑問,在新興市場中,小米的“性價比”成為一個關鍵。

      在去年年末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曾以印度市場為例闡述小米國際化的打法。在他看來,電商和效率對小米迅速打開局面有很大幫助。

      “小米在印度推動了整個印度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因為小米手機是互聯網手機,如果沒有電商的效率的話,是不可能同時實現高品質產品和誠實厚道價格兩個方面的。”雷軍認為,正是電商的魅力,讓傳統廠商賣兩千塊的手機能賣到一千塊以內,這是技術推動了人們生活的變化。

      此外,雷軍也肯定了電商對小米國際化擴展的助力。他指出,小米進入印度的時候,依靠Flipcard、Amazon和小米網三個電商平臺來開展業務,迅速的在印度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

      其實,無論是大品牌出海,還是中國企業通過電商渠道走出海外,“性價比”仍然是其跟國際品牌抗衡的關鍵。

      深耕跨境電商行業十年的跨境電商大賣家、千岸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何定也曾向億邦動力表示,通過電商渠道出海的品牌企業,如Anker這樣的品牌在近兩年也在重點布局音頻產品,比如耳機和音箱,那它面對的競爭對手就是BOSS、JBL、索尼這些國際著名音頻品牌,這個時候它就必須要以一半的價格去對抗同樣配置的這些國際大品牌。

      當然,在利用渠道來增強效率的同時,小米也不斷把基于MIUI的互聯網變現方式拓展到海外市場,借此來增加利潤來源減輕成本壓力。小米集團招股書顯示,小米已經開始培育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及全球其他地區的互聯網服務變現能力。例如,在印度、印度尼西亞及俄羅斯,按月活躍用戶計,2018年3月,小米音樂APP、小米瀏覽器APP及小米視頻APP分別在小米手機的音樂類目、瀏覽器類目及視頻類目中排名第一、第二及第二。

      雷軍也認為,以印度為樣板,該經驗可以復制到印尼市場。據雷軍透露,在過去一年時間里,小米在印度和印尼投資了近十家互聯網公司。在2017年2月10日,小米也宣布,小米手機已經實現在印尼本土生產,代工廠的年產量約為100萬臺,從2017年起小米在印尼銷售的手機將實現100%本土化。

      縱觀小米全球化的布局可以看出,在提速國際化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小米主要采用的是“2新1重”的思路:

      第一,得尋找增長潛力足夠大的新興市場進行投入;

      第二,通過“互聯網手機”這種新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從而讓產品具有極高的性價比來吸引當地用戶;

      第三,當市場有極大潛力且適合本土化生產時,持續投入資本進行本土化生產。

      而沒準,對于中國品牌出海以及跨境電商建立全球品牌而言,這會是極佳的思路之一。

      更重視線下的高端市場戰略

      但是,在新興市場的迅速增長并不意味著小米完全忽略了發達國家市場。

      跟新興市場不同,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的零售業基礎更完善。在印度、印尼等新興市場,因為線下零售的發展水平并沒歐洲的好,因此通過電商購物,消費者更能容易買到在線下買不到的產品。

      但在歐美市場,電商僅為購買渠道之一,賣家若想要給予消費者好的體驗,線下的布局思維是不能缺的。這也是小米在歐美市場布局的邏輯之一。

      實際上,小米在進入西歐各個國家市場的時候均采取了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打法。

      在2017年11月,小米公司宣布正式進入西班牙,這是小米首次打入西歐市場。在線上,小米西班牙業務將通過與Ingram Micro和阿里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合作,進行產品營銷、配送和其他支持服務。除了在小米自己的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外,全球速賣通還將首次設立官方商店正式售賣小米的產品。亞馬遜、家樂福、MediaMarkt和Phone House等商戶還為小米多種產品提供線上或線下的購買渠道。

      另外,在宣布進入西班牙市場當天,小米也宣布,兩家小米授權店也分別在西班牙馬德里Xanadú和La Vaguada購物中心內同時開業。

      在今年5月22日,小米在巴黎舉行發布會,宣布進入法國市場,其位于巴黎的法國首個小米授權店和法國小米官方網上商城當日同步開業。其中,小米的授權店鋪位于巴黎市第一區的Sbastopol大道。

      在今年5月25日,小米正式進入意大利市場,同時,小米在意大利的第一家授權店正式開業。小米高級副總裁王翔表示,小米在意大利的第一家店開在了國際時尚之都米蘭的著名購物中心II Centro內。這是意大利最大、歐洲第二大購物中心。

      在進入上述三個市場的同時,小米均開業了其授權店鋪,這明顯突顯了小米在西歐市場對線下的關注程度。主管全球化戰略的小米高級副總裁王翔表示,小米還計劃在英國、德國、和荷蘭建小米店。

      與此同時,小米也正通過合作伙伴走到歐美市場的線下。在今年5月,小米官方宣布和李嘉誠旗下企業長江和記實業集團成立全球策略聯盟。據稱,李嘉誠的長江和記集團將會在旗下17700家門店銷售小米設備,并且將會把小米手機帶向奧地利、丹麥、香港、愛爾蘭、意大利、瑞典和英國的店鋪出售。

      在西歐這種發達國家集聚的市場中,品牌和體驗仍是消費者關注的重心之一。因此,在進入這些市場的時候,小米采取的是“線上+線下”聯動去增強品牌效應的模式。唯有前期通過投入搭建品牌效應,才能持久發了高端市場。

      而從西班牙的成績上看,這種更關注品牌效應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是值得嘗試的。據Canalys的市場報告顯示,一季度小米手機西班牙市場份額已達14.1%,超越了蘋果iPhone,進入前三。

      規避風險

      然而,在全球擴展過程中,企業不能僅關注增長和影響力,還得關注風險。

      小米招股書上,小米方面明確指出,小米的國際化擴張增加了公司的運營成本,并且可能使得小米面臨多種風險,例如市場競爭風險、知識產權保護風險、分銷物流風險、海外法律法規的風險等。

      小米方面指出,在國際擴張過程中,遵守新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例如進出口、反腐敗、稅收、外匯管制、數據隱私、環境、勞動及反競爭)會導致在外國司法權區開展業務的成本增加。盡管小米已執行政策及程序以遵守法律法規,但是雇員、承包商或代理有可能違法相關法律法規。在特定情況下,遵守一國的法律法規可能違反另一國的法律法規。違反這些法律法規可能對小米的品牌、國際增長及業務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當然,各個市場的法律法規并不只是小米這樣龐大的品牌企業在愁,對于各個想通過互聯網途徑進入海外市場的企業,都需對各國政策進行風控管理才能把事業做的更加持久。

      隨著海外對電商及跨境電商的理解更加深入,各國對互聯網企業進入本土或跨境電商的政策法規也越趨完善。包括歐洲的VAT(增值稅)政策、澳大利亞GST(澳大利亞商品及服務稅)等政策的完善以及對電商上銷售的產品的知識產權關注加深,企業要鉆空子去避開這些“檻”是不可能的。

      作為企業家,全球化路上更需要的是去預防和規避這些風險,像小米一樣謹慎地去布局。



    關鍵詞: 小米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永州市| 铁岭县| 保德县| 弋阳县| 柳州市| 建宁县| 华蓥市| 礼泉县| 富锦市| 宜黄县| 山东省| 泗洪县| 芜湖市| 伊金霍洛旗| 武陟县| 界首市| 景宁| 滁州市| 内黄县| 三江| 磐石市| 藁城市| 南华县| 拜城县| 鄂州市| 卓资县| 景洪市| 巴林右旗| 漠河县| 开封县| 修文县| 天祝| 喀喇| 哈尔滨市| 嘉兴市| 永吉县| 兴化市| 保亭| 宁乡县|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