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小米能逃過七年之癢嗎?
編者按:再來說說為什么不看好小米的聲音越來越高,不是說小米自身不夠好,實際上是競爭對手越來越強,而小米現在已經從手機公司轉變為科技公司,但是國內其他的還在玩小米玩剩下。
隨著黎萬強的回歸,以及小米手機5、小米筆記本兩款產品即將發布,小米公司最近再度成為用戶與行業關注的焦點。回顧小米過去一年的戰績,雖然7000萬的銷量穩居國內第一,但是整體銷量卻輸給了銷量過億的華為。其他周邊產品方面,例如手環賺了口碑與知名度,對業績數字并沒有多大貢獻;再如小米電視以及小蟻攝像機,遭到了來自樂視與360的雙重碾壓。可以說,小米所處的形勢并不樂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1601/286114.htm從2010年4月創立至今,小米已經走到了第七個年頭。那么,小米是否也會面臨著逃不過去的“七年之癢”?

1、手機已無競爭力,產品線過長
在國內智能手機尚未大規模普及時期,小米手機憑借“性價比”的優勢與手機更換潮,一舉成為眾多年輕的第一步手機。從第一代開始,如今小米手機出到了第五代。然而,當年的“學徒”們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無論是在硬件還是系統軟件方面,小米的優勢基本當然無存。與此同時, 小米圍繞手機又推出了耳機、藍牙音箱、攝像機、運動相機、路由器等一系列周邊產品,這些產品全部為生態鏈企業產品。小米意圖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智能硬件生態圈,圍繞手機帶動其他生態鏈產品的銷量。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小米產品線過長所產生的負面問題,不僅僅是產品質量的難以把控,還有用戶認知邏輯的混亂。這樣的產品策略,不知是否已經和雷軍所提倡的七字訣“專注、機制、口碑、快”背道而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