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占據去年熱像傳感器銷量的60%
—— Yole 表示,到 2024 年,熱成像和傳感市場將產生超過 70 億美元的收入。
到 2024 年,中國企業生產了全球銷售的熱圖像傳感器的 60%。到 2030 年,國防和航空航天領域預計將達到近 40 億美元,對輕型無人機集成的需求巨大。
汽車市場的增長是由美國新的 AEB 法規和中國高端汽車越來越多地采用夜視功能推動的。
Yole 的 Axel Clouet 表示:“紅外成像行業得到了涵蓋短波、中波和長波紅外輻射的多元化參與者和技術平臺生態系統的支持,紅外技術現在被用于國防、監視、工業和汽車市場,使其成為一項嚴重依賴政治決策的戰略技術。其中,上一份報告的重點非制冷長波紅外成像是數量最大的,創造了超過 70 億美元的收入。
雖然西方國家對汽車的普及寄予了強烈的期望,但Yole認為,大部分銷量增長來自中國,中國的工業和消費領域仍然充滿活力。相比之下,西方企業正將精力集中在國防、監視和其他高價值應用上。
國防、航空航天、汽車、工業和消費領域存在市場機會:
到 2030 年,國防和航空航天業將達到近 40 億美元,這得益于新的輕型無人機采購周期及其戰略重要性,而持續的沖突凸顯了它們的戰略重要性。
汽車行業正在增長,預計到 2030 年收入將達到 2.85 億美元,這得益于美國 AEB 法規以及中國高端汽車中夜視功能的部署不斷增加。
歐洲和北美的工業和消費市場正在放緩,但在中國仍然具有很高的吸引力,當地制造商已經建立了龐大的產能。
Yole看到了區域脫鉤的影響:盡管中國企業海康微和銳創在2024年迅速擴張,但西方企業面臨著飽和的本土市場。
這種脫鉤凸顯了熱成像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作用及其與政治和國防議程的直接聯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