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小米之家:每個貨架上都是一億美金的生意
五、100個1億美金公司,和一個百億美金公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1612/341709.htm小米年均數千萬的手機出貨量、MIUI數億用戶,讓小米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流量池。小米之家,又讓這個流量池變得更大。
“你要能進小米生態鏈,你就是躺著賺錢,”一位創業者告訴本站記者,他有些憤憤不平,幾年前他錯失了這個機會,最后同行競爭對手被小米投資,現在只好轉型做其他產品。
昆侖萬維集團董事長周亞輝評價,小米生態鏈是2015年最成功的創業模式。”創業公司能夠進入小米生態鏈的話,有很高幾率進入1億美金的行列。“
截止2016年3月,小米兩年內投資的55家生態鏈企業中, 7家公司年收入過億,2家公司年收入超過10億。
不僅是1億美金的公司,從目前公開的融資數據來看,智米科技、紫米科技、Ninebot和華米科技已經成為了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
劉德在今年小米生態鏈分享會上,分析生態鏈成功的原因在于有很強的團隊、有很好的產品、有渠道銷售、能順利回籠資金、能持續研發。”這個鏈條對于小米生態鏈來說是封閉的,理論上來說這個模式不容易崩盤”。這就是現在的小米,一個開放而又封閉的生態。
所有米家產品,小米從設計、采購、銷售都深度參與。由小米統一跟生態鏈企業定量采購,在小米官方線上渠道和小米之家銷售。

甚至是生態鏈產品的包裝,都針對線下銷售的特點而重新更換過一遍。
如果你想做一個一億美金的公司,”商業模式或者壁壘都不重要“,周亞輝分析說,”小米就是‘爺’,讓你干嘛你就干嘛,這樣做一家一億美元公司難度就不大“。
“一億美金公司的創始人,他們最大的能力就是BD拓展能力,想辦法把小米投資部的人搞定,讓他投你,再拉上幾個能夠搞定工作模塊的人,這樣成功率就比其他創業的成功率高太多了,“周亞輝說。
小米的未來則需要建筑在生態鏈公司的基礎上。“如今的百億美元、千億美元公司的創始人不像以前那么獨了。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創造出一個開放的生態,就無法成為百億、千億美元的公司。”
過去三年,小米生態鏈內部的管理決策機制也經歷了好幾輪的推翻重來。
因為他們要最快速度地“搶公司”,第一年,劉德給了產品經理很大的權力,一個產品經理可以決定投哪個產品。但當這個模式做了一年以后,很快感受到天花板,“如果你不夠開放,你的能力就會成為公司的瓶頸”,劉德說。
第二年,劉德把每個項目經理看的產品互換,采用幾個人同時看若干個項目的方式,來降低風險。
第三年,又成了一個人看一個領域,但需要在會議中給所有人解釋投資的理由是什么,要說服大家支持。否則即便是投了,也得不到體系上其他部門的支持。
一開始,劉德和夏勇峰都覺得生態鏈最多不過是十幾個人的團隊。現在,為了保證和生態鏈企業進行密切溝通,平均每個公司都需要一個對接的項目經理。此外,很多生態鏈的產品是是小米來負責UI、UE設計,加上供應鏈管理,為了滿足發布產品和產品推廣的需要又配備了市場團隊,現在整個生態鏈接近200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