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昂貴的傳統大型無源濾波器的出色替代品,有源電磁干擾濾波器 (AEF) 可以幫助設計人員應對不斷增加的 EMI挑戰、提高功率密度以及降低電源解決方案的成本。參考文獻展示了在德州儀器 (TI) LM25149-Q1 降壓控制器中實施 AEF 后,尺寸減小大約 50%,體積減小超過75%。大多數 AEF 使用基于運算放大器的有源電路來檢測噪聲并注入適當的消除信號以降低 EMI,例如 LM25149-Q1 中集成的 AEF。為了使用這種 AEF 實現出色性能,運算放大器電路需要保持穩定且運算放大器應處于非飽和
關鍵字:
TI EMI
幾乎各種應用的半導體數量都在加倍增加,電子工程師面臨的許多設計挑戰都與更高功率密度的需求息息相關。 TLVM13660 底部包括四個導熱墊,所有訊號和電源針腳均可從外圍使用,以便于配置和處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機架式服務器使用大量的電力,這對于想要因應持續成長需求的公用事業公司和電力工程師構成一大挑戰。?電動車:從內燃機到 800V 電池組的過渡伴隨著動力總成的半導體數量呈現指數型成長趨勢。?商業和家庭安全應用:隨著視訊門鈴和網絡監控攝影機變得愈來愈普遍,這些裝置尺寸持續縮小形成對必要的散熱解決
關鍵字:
TI:提高功率密度 有效管理系統散熱問題
萬眾期待的RTX 4000系顯卡在9月20日發布之后,如今也終于迎來了它的零售版本,雖然,本次全新的RTX漲了一波價,但第一批RTX 4090還是被一搶而空,足可見大眾對其的期待。目前,互聯網上對其的測評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就讓筆者來帶各位一窺RTX 4090這顆老黃的新核彈的性能到底是幾斤幾兩。首先,先給各位潑一盆冷水,老黃在發布會上號稱性能比上一代提高2~4倍,這里面肯定是有水分的,很有可能是在采用了全新DLSS 3.0技術之下達到的成績,RTX 4090對比上一代RTX 3090ti的提升雖然不及老
關鍵字:
nvidia RTX GPU
傳感器在小型化和精準化以及低功耗之間平衡很有難度,我相信對這些系統的設計師來說也是如此。它要求我們與可穿戴設備客戶更緊密地合作,去了解他們的挑戰,并設計一個盡量多地能幫助解決這些挑戰的傳感器。在可穿戴設備領域,需求集中于如何在可穿戴設備的狹小空間中進行準確測量。德州儀器(TI)是首個率先發布將溫度傳感器的典型誤差降至0.05 ℃ 的公司,我們還研發了目前市場上更小更薄的溫度傳感器。這種創新是TI DNA 的一部分,正如創新在任何領域的地位一樣,它對于我們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至關重要。在電機控制或電源等其他應用
關鍵字:
202210 TI 傳感器
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的進程中,不少一、二級供應商萌生并蓬勃發展,將智能駕駛技術引入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汽車配備了強大的 ADAS 功能,在以場景為核心的自動駕駛技術向無人駕駛階段過渡的過程中,更高級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也日趨成熟。像自動泊車 (APA)、家庭區域記憶泊車 (HAVP)、交通擁堵輔助 (TJA)、高速輔助駕駛 (HW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 (NOA) 等功能已為普通車主耳熟能詳,不再是專業人士的紙上談兵。當前,我們不僅看到一些一級供應商將低級駕駛和停車功能集成到 TDA4VM 中
關鍵字:
ti 智能駕駛
2022年,在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刺激下,儲能一下子成為了最為炙手可熱的產業之一,這背后實質是可再生能源裝機量的不斷攀升。和火電等可以主動控制發電量的機組不同,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受自然環境影響,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甚至無法與電網兼容,因此需要配套儲能系統以解決消納、調峰、調頻、穩定電網等各類問題。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16-2021年間,我國平均棄風率和棄光率已經分別從17.0%和10.3%降至3.1%和2.0%,這里面除了電網運營優化,技術進步的原因之外,也離不開儲能的發展。而且中科院電工研究
關鍵字:
德州儀器 TI 新基建 儲能
該實時控制系列的前一部分重點介紹了實時控制信號鏈的傳感功能塊(圖 1)。很容易誤解第二個功能塊(處理),并假設它僅與核心中央處理單元 (CPU) 頻率或每秒百萬條指令 (MIPS) 相關,僅關注數據處理。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將通過高性能電源系統的視角展示處理的價值,并消除對處理在實時控制系統中的作用的任何誤解。不斷增長的能源利用(尤其是在電網基礎設施和電力輸送應用中)需要高效、緊湊和穩定的電源系統。這一要求已經引起了電源轉換系統的革命,以提供高能效、快速瞬態響應、高功率密度和更大電源容量。高功效如圖 2 所
關鍵字:
TI 電源系統
近日,第17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下簡稱:研電賽)全國總決賽評審工作圓滿完成。今年,來自全國63個高校的114支參賽隊伍報名了TI企業命題,創下歷史新高。并且,在TI行業領先的技術方案與產品的支持下,實用性與創新性兼具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競爭十分激烈。今年,TI繼續與研電賽組委會展開深度合作,設置了TI企業專項獎,秉持著“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理念,針對研究生當下的學習特點進行了命題設置,意圖鍛煉研究生在創新實踐與落地應用的能力。此次TI的企業命題要求學生基于TI前沿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高性能的AM系
關鍵字:
研電賽 TI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在用戶大量批評后,英偉達近日宣布取消了硬件全面縮水的 RTX 4080 12GB 顯卡。現在,至少有兩個主板合作伙伴已向外媒 Gamers Nexus 確認,英偉達愿意為取消 RTX 4080 12GB 顯卡報銷包裝盒費用。據報道,英偉達將與已經為 RTX 4080 12GB 顯卡制造了包裝盒的合作伙伴商談,償還他們的包裝成本。由于顯卡不再發布,現在必須收集和銷毀這些包裝盒,就像從來沒有宣傳過一樣。目前尚不清楚英偉達是否會報銷人力成本。IT之家了解到,作為目前 RTX 4
關鍵字:
英偉達 顯卡 RTX 4080
實現更高功率密度的障礙是什么?實際上,熱性能是電源管理集成電路 (IC) 在電氣方面的附加特性,既無法忽略也不能使用系統級過濾元件“優化”。要緩解系統過熱問題,需要在開發過程的每個步驟中進行關鍵的微調,以便設計能夠滿足給定尺寸約束下的系統要求。以下是 TI 專注于優化熱性能和突破芯片級功率密度障礙的三個關鍵領域。幾乎每個應用中的半導體數量都在成倍增加,電子工程師面臨的諸多設計挑戰都歸結于需要更高的功率密度。例如下面這幾類應用: ● 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機架式服務器工作使用的
關鍵字:
TI 熱管理
幾乎每個應用中的半導體數量都在成倍增加,電子工程師面臨的諸多設計挑戰都歸結于需要更高的功率密度。例如下面這幾類應用:?·?????? 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機架式服務器工作使用的功率讓人難以置信,這讓公用事業公司和電力工程師難以跟上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電動汽車:從內燃機到 800V 電池包的過渡會導致動力總成的半導體組件數量呈指數增加。·??&n
關鍵字:
熱管理 功率密度 TI 德州儀器
IT之家 10 月 14 日消息,據 VideoCardz 消息,英偉達已經在最新的 522.25 驅動中取消了 RTX 30 系列顯卡的挖礦限制。據報道,網友Timbers007 已經確認 GeForce RTX 3080 Ti 已經不再受限制的影響,可實現112 MH / s 的挖礦速度。此外,RTX 3060 v2(帶 LHR 的型號)使用最新驅動程序也能達到47 MH / s 的速度。IT之家了解到,英偉達于 2021 年 5 月推出了 LHR 版本的 RTX 30 顯卡,限制顯卡挖礦算力。目前,
關鍵字:
英偉達 RTX 30 顯卡 驅動
隨著電動汽車 (EV) 制造商競相開發成本更低、行駛里程更長的車型,電子工程師面臨降低牽引逆變器功率損耗和提高系統效率的壓力,這樣可以延長行駛里程并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功率損耗越低則效率越高,因為它會影響系統熱性能,進而影響系統重量、尺寸和成本。隨著開發的逆變器功率級別更高,每輛汽車的電機數量增加,以及卡車朝著純電動的方向發展,人們將持續要求降低系統功率損耗。過去,牽引逆變器使用絕緣柵雙極晶體管 (IGBT)。然而,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碳化硅 (SiC)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具有比IGBT更高
關鍵字:
TI 功能安全 柵極驅動器 SiC 逆變器
氮化鎵 (GaN) 是電力電子行業的熱門話題,因為它可以使得 80Plus 鈦電源、3.8kW/L 電動汽車 (EV) 車載充電器和 EV 充電站等設計得以實現。在許多應用中, GaN 能夠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因此它取代了傳統的硅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 (MOSFET)。但由于 GaN 的電氣特性和它所能實現的性能,使用 GaN 進行設計面臨與硅不同的一系列挑戰。不同類型的 GaN FET 具有不同的器件結構。GaN FET 包括耗盡型 (d-mode)、增強型 (e-mode)、共源共柵型 (ca
關鍵字:
TI GaN
RTX 4090和RTX 4080顯卡已經登場,從發售進度來看非常從容,這意味著,更親民的RTX 4070/4060年底前要見到似乎是一件難事。 不過,爆料人MLID分享了一張RTX 4070 FE的諜照,一架碩大的渦輪風扇躍然眼前。 消息稱,RTX 4070采用V形PCB板,搭載和RTX 4080 12GB同款AD104核心,不過顯卡本身的厚度薄了些,僅占用雙槽。 爆料人還繪制了尺寸對比RTX 3080的參考圖(綠色部分),可以明顯看出區別。 規格方面,RTX 4070的顯存預計是10GB(
關鍵字:
英偉達 RTX
rtx 5070 ti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rtx 5070 ti!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rtx 5070 ti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rtx 5070 ti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