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需要浴火重生的勇氣
舊規則只有打破,才能夠建立起新的規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87451.htm今年1月份,聯想集團將其手機業務出售給以弘毅投資為首的私募資金;6月23日,華為終于首次公開承認計劃出售其手機部門;6月26日,創維數碼將其陷入困境的手機業務出售80%的股權給貿易通訊公司及亮成集團;夏新出售了一棟科研大樓,波導則出售了與法國薩基姆共同建立的合資公司的股權。看著國產手機的著一系列動作我們無不為我們的自己品牌的手機生存擔憂。
國內電信業正在進行著史無前例的重組,重組之后將會有三家運營商,移動、電信、新聯通選哪家好呢?在這段整合的真空期,消費者一頭霧水,更加劇了手機市場寒流的沖擊。另外,手機市場的滯銷,還與目前的3G建設進程相關,TD在部分城市的試商用,吸引了一批用戶,而其它欲換機的用戶則保持著觀望態度。再加上“黑手機”與山寨手機的發力,中國手機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再加上市場分析機構Gartner對2008年手機市場增長預期的下調,這些都表明,目前的手機產業事實上已經進入了“寒冬”。那么,面對手機業哀聲一片的蕭條背景,國產手機如何邁過這道檻,首先要面臨轉型的陣痛。
缺少創新和品牌形象,國產手機的致命短板
中國的手機市場經過近幾年的強勢增長,有了足夠龐大的手機用戶基數,進入2008年,換機市場的消費和首次購機者的增長自然放緩。手機市場依然上演著“新瓶裝舊酒”的戲法,高像素、GPS導航功能已不再是什么新鮮的功能,創新似乎告一段落,沒有革命性機型的推出,絲毫不會喚起消費者的換機欲望。
國產手機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光拼價格是行不通的。特別是目前外資一線手機品牌紛紛搶占國內低端市場,國產手機處境更加艱難。因此,國產手機要從價格戰的經營模式轉變到以產品為中心的發展模式。
3G的到來 重生的機會
國內運營商的重組以及3G的推進等因素無疑又為國產手機提供了絕佳的翻身契機。而“終端+服務”融合模式正成為未來移動終端制造領域競爭的重要商業模式之一。
3G時代,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將不再是簡單的手機硬件和產品的競爭,而是“手機產品+手機服務”的競爭:手機廠商將與第三方合作開發個性化的手機應用和服務,手機廠商將與移動互聯服務商聯合起來,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為己任,打造個性化、獨特性、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對于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如何把握住機會,在于是否能順勢而為尋求商業模式的突破。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企業將順勢而起,一些企業則將被大浪推向海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商業模式對國產手機廠商的意義正是如此。
面對炎炎夏日的國產手機依舊在“過冬”。 國產手機就應該退爾反思我們的商業模式。在面對舊的商業規則面前,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打破,哪怕帶來的是巨大的傷痛,否則我們就永遠盾步不前。要想能夠有大的突破,重振昔日雄風,我們就需要有浴火重生的勇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