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硅谷分析師:消費科技全球化不存在

    硅谷分析師:消費科技全球化不存在

    作者: 時間:2015-05-14 來源:騰訊科技 收藏

      本文作者為美國硅谷咨詢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本·巴加林(Ben Bajarin),以下為文章原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74167.htm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跟著他到首爾出差的妻子去韓國玩了一趟。他們參觀了一個游人眾多的景點,他很驚訝地發現幾乎每一個游客手上都拿著自拍棒。我的這位朋友決定跟一些年輕的中國游客用他們的自拍棒拍一張合影,因為他覺得這樣很有趣。


      在拍完照片之后,他問他們能否把照片發給他。他問他們是否上Facebook,他們回答說不。他問他們是否上Instagram,他們仍然回答說不。他問他們是否可以通過郵件把照片發給他。這一次,他們給了肯定的回答。在他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可以看出,讓他感到意外的不是這些年輕中國游客不使用Facebook或者Instagram,而是他們顯然不知道這些網站是什么。

      消費科技的世界是圓的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2005年出版了一本引人深思的好書,書名為《世界是平的》。他在書中詳細描繪了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科技降低了公司、甚至小型和個體商戶走向全球的門檻。

      弗里德曼提出的很多論點今天仍然適用,但我想加入一些我最近觀察到的跟全球消費科技有關的現象。

      我觀察到的全球消費科技市場的一個趨勢是的倒退。在我研究的每一個領域,我發現消費科技正在區域化,而不是。許多消費科技領域的區域性技術公司通過迎合當地市場的需求,樹立了牢固的地位,使得全球性公司難以進入該區域,更不用說獲得成功了。這種現象發生在消費科技軟件和服務等領域。

      

      以智能手機行業為例子,中國的本地智能手機制造商在2015年第一季度占據了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60%。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印度,雖然規模跟中國無法相比。在今年第一季度,本地手機品牌占據了全印度35%的銷售額。當地品牌Micromax 正繼續跟三星爭搶區域手機成交量第一的位置。

      中國和印度擁有最多的當地手機品牌,但其他國家的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拉丁美洲有Blu Mobile,菲律賓有Cherry Mobile,歐洲有Wiko,印度尼西亞有Smartfren。這些例子表明,本地品牌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產生這種趨勢的原因是向市場推出一部智能手機的門檻降低了。任何新興品牌都可以來到中國,利用中國龐大的生產規模生產白標手機,然后推向市場,或者以低價在網上銷售。小米正是以這種方式依靠硬件起家的,其他許多公司也在模仿小米。這些公司擁有“主場優勢”和競爭優勢,能夠比國際品牌更快更好地針對當地推出產品。

      軟件和服務

      在多個不同的應用類型中,當地應用都占據了統治地位,最明顯的就是消息應用。WhatsApp、微信、Line、Kakao Talk等消息應用是被討論最多的應用。這些應用總體上來說是區域性的,換句話說,這些應用在各自的地區占據主導地位。WhatsApp支配著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區,Line支配著日本,微信統治著中國,Kakao Talk統治著韓國。這些應用皆統治著一個地區,很難向其他地區擴張。

      在電子商務領域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地區,亞馬遜是最大的電商。在中國,最大的電商是阿里巴巴和京東。在印度,最大電商是Flipkart。日本的最大電商是樂天。在中東和非洲,Rocket Internet將成為領先的電商。跟硬件領域相似,當地電商依靠滿足當地客戶迅速發展。這些公司十分了解當地市場。

      推動全球消費科技的是當地企業,而不是全球性企業。有趣的是,即使在非數字消費科技領域,也是同樣的情況。消費者產品都是根據當地需要生產出來的。企業根據當地情況推出了當地品牌和服務,營銷方式也是根據當地情況進行調整,因為這些企業知道市場之間差別很大。

      由于各地區消費者群體的獨特性,消費科技變得越來越區域化,我們發現有些公司已經在開始爭搶地盤了。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占統治地位的公司,但有一些綠色地帶仍然沒有市場領袖。擁有全球野心的公司很有可能會集中精力往這些地區擴張,這些公司為了更快進入這些市場,還有可能會收購本地正在崛起的企業。實現全球化比以往都困難,這些企業之間力量對比的變化正是我們這些分析師研究的對象。

      弗里德曼認為科技降低了實現全球化的門檻。在許多領域,情況確實如此。然而,在消費者科技產品領域,實現全球化更加困難,因為本地方案在各地占了主導地位。對一家希望在全球獲得成功的公司來說,必須先注重對本地的了解。它們必須了解當地市場習慣和需要,不要認為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辦法。

      我深信,從這個意義來說,消費科技的世界更注重本地,而不是全球,所以,消費科技的世界是圓的。



    關鍵詞: 硬件 全球化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枝特区| 叙永县| 寻乌县| 宜州市| 三江| 云霄县| 灌阳县| 浮山县| 沁阳市| 分宜县| 于都县| 北票市| 新干县| 屯昌县| 余干县| 时尚| 达州市| 五原县| 新宁县| 屯昌县| 鲜城| 绥棱县| 紫云| 连城县| 宜兴市| 建阳市| 宜君县| 黔西县| 慈溪市| 忻州市| 丰顺县| 新余市| 金昌市| 道真| 柳林县| 漳平市| 陆良县| 措美县| 昭通市| 成武县| 徐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