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LPC2210的網絡化控制的智能溫度傳感器

    基于LPC2210的網絡化控制的智能溫度傳感器

    作者: 時間:2015-04-12 來源:網絡 收藏

      1 網絡化智能簡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72389.htm

      網絡化智能使由單一功能、單一檢測向多功能和多點檢測發展;從被動檢測向主動進行信息處理方向發展;從就地測量向遠距離實時在線測控發展。網絡化使得傳感器可以就近接入網絡,傳感器與測控設備間再無需點對點連接,大大簡化了連接線路,易于系統的維護和擴充。網絡化智能傳感器一般由信號采集單元、數據處理單元和網絡接口單元組成。這3個單元可以是采用不同芯片構成合成式的,也可以是單片式結構。網絡化智能傳感器的核心便是嵌入式微處理器。嵌入式微處理器具有體積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可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本系統就是采用嵌入式微處理器作為核心,使用數字式的溫度傳感器作為采集單元。系統設計中采用的是信息技術領域最新的B/S(Brower/Server,瀏覽器/服務器)結構,用瀏覽器作為統一的客戶端,無需安裝軟件,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2 系統硬件設計

      2.1 總體框架

      采用的嵌入式微處理器是基于一個支持實時仿真和嵌入式跟蹤的16/32位ARM7TDMI—S CPU的微控制器。功耗極低,具有多個32位定時器、8路10位ADC、PWM輸出以及多達9個外部中斷,特別適用于工業控制、醫療系統;由于內置了寬范圍的串行通信接口,也非常適合于通信網關、協議轉換器、嵌入式軟Modem以及其他類型的應用。

      該嵌入式Web智能溫度傳感器系統設計的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2.2 電源模塊

      LPC2200系列ARM7微控制器均要使用2組電源,I/O口供電電源為3.3 V,內核及片內外設供電電源為1.8 V應用系統。如圖2所示,首先由CZl電源接口輸入9 V直流電源,二極管D1防止電源反接,經過C1和C2兩個電容進行濾波;然后,通過LM7805將電源穩壓至5 V,再使用LDO芯片(低壓差電源芯片)穩壓輸出3.3 V及1.8 V電壓。

      

     

      2.3 溫度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采用單線數字溫度傳感器DSl8820,該傳感器是Maxim公司生產的、屬于新一代適配微處理器的智能溫度傳感器。測溫范圍較廣,為一55~+125℃,固有測溫分辨率為O.5℃。其支持“一線總線”接口,即從DSl8820讀出信息或向DSl8820寫入信息僅需要一根口線(單線接口)。溫度變換功率來源于數據總線,總線本身也可以向所掛接的DSl8820供電,而無需額外電源。DSl8820集溫度測量、A/D轉換于一體,可根據實際要求通過簡單的編程實現9~12位的數字值讀數方式,具有體積小、接口方便、傳輸距離遠等特點。

      DS18820與微處理器的連接圖如圖3所示。注意,應加入一個阻值為5.1 kΩ的上拉電阻。

      

     

      2.4 網絡接口

      網絡接口采用的是目前比較常用的lO Mbps嵌入式以太網控制芯片RTL8019。它是一種高度集成的以太網控制芯片,內部集成了DMA控制器、ISA總線控制器、16 KB SRAM和網絡PHY收發器。用戶可以通過DMA方式把需要發送的數據寫入片內SRAM中,讓芯片自動將數據發送出去;而芯片在接收到數據后,用戶也可以通過DMA方式將其讀出。

      RTL8019AS與一般通過外部總線進行連接,其連接關系如表1所列。

      

     

      由表1可知,RTL8019AS使用LPC2210外部存儲控制的Bank2部分,而RTL8019AS的I/O地址為0x00300~Ox0031F,所以RTL8019AS在SA8=l、SA5=O時選通,其數據地址為0x83400000~Ox83400001F。

      NET_RST為LPC2210輸出引腳,RTL8019AS中斷信號為中斷輸入信號,且為外部中斷。RTL8019AS的SDO~SDl5串了一個470 Ω電阻連接到LPC2210的D0~D15。此外,該系統還加入了LCM接口,可以直接支持SMG240128A點陣圖形液晶模塊,便于通過液晶實時顯示傳感器所接收的溫度。

      3 系統軟件分析

      3.1 總體設計

      系統開發采用的是ARM公司的ADS1.2作為開發編譯環境。移植了μC/OS—II操作系統,主要采用C語言編寫。將μC/OS—II移植到ARM處理器上,需要修改3個與ARM體系結構相關的文件:OS_CPU.H、0S_CPU_A.ASM、OS_CPU_C.C。具體移植請參考相關書籍。

      程序首先調用OSinit()初始化μC/OS—II,完成對操作系統內部一些變量、數據結構和宏定義的初始化。在開始多任務之前,還需建立一個名為Task0()的任務,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用戶的應用程序就會崩潰。主任務中首先調用TargeTInit()函數將目標板初始化,模板中包含這個初始化函數,它完成對板上硬件的一些初始化工作。之后啟動多任務環境,創建3個任務來實現系統最終的目標。這3個任務包括:傳感器對溫度的采集和處理;溫度比較與液晶顯示;建立Web服務器。下面對設計過程中比較關鍵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

    c語言相關文章:c語言教程


    傳感器相關文章:傳感器工作原理


    風速傳感器相關文章:風速傳感器原理
    上拉電阻相關文章:上拉電阻原理
    溫濕度控制器相關文章:溫濕度控制器原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LPC2210 傳感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上思县| 滕州市| 锡林浩特市| 道孚县| 襄城县| 弥勒县| 鹿邑县| 裕民县| 静乐县| 卢氏县| 柳州市| 普兰县| 沅陵县| 泰安市| 平阳县| 福泉市| 灵山县| 泾源县| 神农架林区| 抚州市| 刚察县| 博乐市| 青田县| 鱼台县| 安顺市| 黔江区| 曲麻莱县| 西和县| 湟源县| 崇州市| 邓州市| 阳泉市| 肇庆市| 介休市| 体育| 辉县市| 永登县| 阿坝| 高淳县| 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