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嵌入式開發ARM系統代碼固化的串口實現

    嵌入式開發ARM系統代碼固化的串口實現

    作者: 時間:2012-11-16 來源:網絡 收藏
      早期的嵌入式程序采用“編程—燒寫—修改—燒寫”的開發模式,大量的時間消耗在重復燒寫芯片上,增加了開發成本和研發周期。

      之后發展到段,雖然簡化了開發模式,但是由于仿真器與ARM芯片的兼容性等因素,經常會發生程序在仿真器上能正確運行,但是固化之后運行卻出現問題的情況。

      程序的固化是軟件開發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一般可通過JATG口、網口及串口等進行燒寫。相比之下,串口實現更為便捷,更值得推廣。筆者在開發1C1T小靈通中繼站的過程中,通過編制燒寫程序,利用串口將編譯后的目標代碼發送給 ARM處理器;由ARM處理器內部的監控程序將目標代碼寫入片外Flash,實現程序的在線燒寫。這樣不僅簡化了電路設計,而且降低了開發成本,縮短了開發時間。

      1 燒寫原理及過程

      硬件連接如圖1所示,ARM開發板一方面通過串口與PC機連接,另一方面通過20針IDC寬帶線與仿真器相連,再由仿真器通過25針并口插座與PC機的LPT口相連。開發板通電后即可進行燒寫工作。

      ARM開發板與PC機的連接

      如圖2所示,分2 個步驟進行。第1步,如虛線一所示,監控程序的映像通過仿真器下載到ARM的內部RAM中運行,用戶可以在主機端用超級終端或者其他串口調試工具與開發板通信。第2步,將應用程序的可執行代碼通過串口發送,如虛線二所示,此時內部RAM里的監控程序就會接收并把它燒寫到Flash中。

      代碼燒寫原理

      圖2 代碼燒寫原理

      2 監控程序的設計

      2.1 啟動代碼設計

      實現串口燒寫的監控程序包括ARM啟動代碼、串口通信代碼和Flash燒寫代碼3部分。ARM啟動代碼是整個程序運行的入口點,完成正常運行所必需的簡單初始化,然后把系統控制權交給操作系統或者高級語言編寫的監控程序。由于啟動代碼直接對SoC內核和硬件控制器進行編程,因此必須采用匯編語言。

      啟動代碼包括異常向量表的定義、各種模式的堆棧初始化、系統硬件初始化、程序運行環境初始化,最后跳轉到用戶C語言主程序。當系統上電或復位后首先會從邏輯地址0x0處執行。

      ARM處理器有7種運行模式,如表1所列。每一種模式都有獨立的堆棧指針寄存器(SP),因此對使用的模式都要給堆棧指針寄存器SP定義堆棧地址。改變狀態寄存器(CPSR)內的狀態位,使處理器切換到不同模式,然后給SP賦值就可以實現堆棧的初始化。當然,堆棧的大小視需要而定。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岛市| 崇阳县| 阿勒泰市| 成都市| 新蔡县| 三门峡市| 大田县| 略阳县| 乐平市| 平邑县| 怀来县| 焦作市| 浙江省| 若尔盖县| 抚松县| 繁峙县| 靖边县| 方城县| 黄石市| 安阳县| 涞水县| 攀枝花市| 梨树县| 罗田县| 香河县| 宁德市| 桂东县| 南宫市| 漾濞| 辽宁省| 宁都县| 板桥市| 新绛县| 奈曼旗| 中西区| 安宁市| 宜城市| 图木舒克市| 柏乡县| 潢川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