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Xion01自動變焦眼鏡體驗:視力障礙者的“第二雙眼睛”,近視老花一鏡搞定
在全球近視與老花問題日益普遍的今天,眼鏡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視力矯正工具,更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然而,傳統的單光、雙光甚至漸進多焦點鏡片,仍難以完美應對頻繁切換遠近視野的用眼場景。尤其是對于同時患有近視與老花、或因眼部疾病導致視力波動的人群來說,頻繁更換眼鏡已成為一大痛點。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科技公司 ViXion Inc.(維視安)推出了一款頗具顛覆性的產品——ViXion01自動變焦眼鏡。它并非AR眼鏡,也非智能顯示設備,而是一款真正從“視覺輔助”出發,通過傳感器與自動變焦鏡片模擬人眼調節機制的可穿戴設備。
筆者近日拿到了這款產品,并進行了長達一周的深度測試。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副號稱“能自動對焦的眼鏡”到底表現如何?
一、設計篇:未來感到位,佩戴無壓力
ViXion01 由著名設計事務所 nendo 的佐藤大樹先生操刀設計,整體外觀極具科幻感,非常符合極客審美。鏡框線條利落,鏡腿部分略顯粗壯,透出一股扎實的科技屬性。
盡管造型略顯“賽博”,但ViXion01 的凈重僅 55g,與一些較高度數的光學眼鏡相差無幾,長時間佩戴不會對鼻梁和耳朵造成明顯負擔。鏡腿可彎曲調節,形變范圍較大,適配多種頭型;鼻托部分采用防滑硅膠材質,并可更換不同尺寸,細節考慮周到。
拉開鏡腿,綠燈亮起即為開機,機身頂端左右側各設有一枚調節按鍵,右側鏡腿底端設有調焦旋鈕,搭配使用來進行初始校準。機身末端為USB Type-C充電接口,支持快充,約3小時可充滿,續航最長達10小時,滿足一天中高強度用眼需求。
二、技術原理:模擬人眼,動態調焦
ViXion01 的核心創新在于其“自動變焦”能力。其工作原理并不復雜,但實現起來極具挑戰:
通過鏡框中央的傳感器實時檢測用戶與目標物之間的距離,系統計算后動態調整鏡片的曲率,從而實現瞬間對焦。這一機制模擬了人眼中睫狀肌與晶狀體的協同作用,相當于為眼睛額外增加了一組“外掛調節系統”。
硬件方面,ViXion采用Nordic半導體芯片,配合KAGFEI定制模塊,負責傳感器數據處理與鏡片控制,響應速度極快,實測對焦延遲在人眼幾乎無法察覺的范圍內。
用戶首次佩戴時需進行初步校準,設置左右眼分別的初始對焦距離。完成之后,日常使用就無需再手動操作,真正實現“戴上即用”。
三、實際體驗:視野清晰了,但視野也變窄了
筆者同事中有一位中度近視+老花初期測試者,裸眼視力低于0.3,日常需佩戴雙光眼鏡。在使用ViXion01 的一周中,其反饋可謂“驚喜與遺憾并存”。
驚喜在于:
無需驗光便可獲得清晰的視野成像:僅通過機身上的按鍵與旋鈕進行物理調節,即可實時感受到視野從模糊逐漸變清晰的神奇過程,這種技術在過往體驗過的所有智能眼鏡中亦是前所未有的;
自動對焦流暢自然:從看手機到看電腦屏幕,再到抬頭看窗外遠景,ViXion01 均能迅速響應,視野切換幾乎無感,且在細節對焦方面表現尤為優秀;
兼容復雜視力情況:支持左右眼獨立調焦,對屈光參差(兩眼視力差異大)用戶非常友好;
減輕視覺疲勞:因鏡片主動代勞了對焦工作,眼睛肌肉得以放松,長時間用眼后的模糊感明顯減少;
一鏡多用:無論是看書、用電腦、做手工,還是看電視,均無需更換眼鏡。
遺憾在于:
視野狹窄:因其鏡片尺寸較小,實際有效視野范圍有限,相當于透過一個小窗口看世界,需頻繁轉動頭部才能看清全貌,因此官方明確禁止在駕駛或運動場景中使用;
視野中央略有暗影:雖然瞳孔間距可在56mm–70mm范圍內進行調節,但大部分體驗者反饋視野中央存在異物感,雖不影響主體成像,但總會忍不住在意。
四、適用人群:誰是ViXion01 的真正用戶?
ViXion01 并非面向所有人。如果你視力正常,或僅需單一視力問題矯正,它可能并不適合你。但以下幾類人群,可能會從中獲得巨大幫助:
近視+老花的中老年人:無需頻繁換鏡,一副ViXion01 搞定所有距離;
手工從業者:雕刻、縫紉、維修、牙醫等需要雙手操作同時兼顧遠近視野的職業;
視力波動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白內障術后恢復者,視力可能每日變化,ViXion01可動態適應;
特殊視覺需求者:如弱視、視野缺損等傳統眼鏡難以滿足需求的人群。
結語
科技,本應如此溫暖
ViXion01 不是一款完美的產品,它的視野略窄、尚未能應對所有生活場景。但它所代表的方向令人振奮:科技不再只是追逐炫酷的顯示效果或虛無的前沿概念,而是回歸到最基本的人本需求——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正如ViXion企業使命所言——“用科技拓寬人生的選擇”,這款自動變焦眼鏡正是讓生活脫離身體局限的一個溫暖而堅實的起點。我們期待在未來的版本中,能看到更大視野、更輕重量、更強適應性的ViXion02、03……直至這類產品成為視障人士生活中真正無縫的“第二雙眼睛”。
筆者認為,ViXion01 目前最適合的是靜態或半靜態的高精度用眼場景。如果你是上述目標用戶,并且預算充足,它絕對值得一試。而對于更廣泛的大眾市場,我們不妨保持關注,等待技術的進一步成熟。
畢竟,一個好的科技產品,不一定改變所有人,但一定能改變某些人的全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