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追光影 智形相隨” SMARAY渲染引擎產品發布會在橫琴圓滿舉辦
8月30日,以“渲追光影 智形相隨”為主題的SMARAY渲染引擎產品發布會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圓滿舉辦,發布會匯聚了前沿創新技術力量、IDEA研究院領軍科學家等行業專家及多家主流媒體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渲染技術新標桿的誕生,探討人工智能與圖形計算融合的未來路徑。
會上,重磅發布了Smaray技術預覽2025版本,該版本不僅兼容Maya和Houdini等多款3D建模和動畫軟件,還兼容現有動畫/特效建模生態中的大部分軟件,實現對國內最廣泛采用的Arnold渲染器的平替,并且實現數十倍的效率提升,并降低一半成本。
據悉,Smaray是由IDEA研究院-琴澳研究中心研發的國內首個公開服務的、AI驅動的GPU原生離線渲染引擎,Smaray渲染引擎可在實現頂尖渲染效果的同時,兼具顛覆性效率與成本優勢,可無縫嵌入現有影視工業流程,讓企業實現技術平滑升級。該引擎旨在大幅提升影視、動畫、游戲等數字創意內容的制作效率與視覺表現力,為創作者提供更智能、高效的創作工具。
目前,Smaray渲染器已經在More VFX和光線動畫這兩家最頂尖的電影特效公司和動畫電影公司在實際制作產線上的應用,使其效率,正確性和成本優勢得以驗證。
眾所周知,上一代基于CPU計算平臺的渲染引擎如,Arnold、VRay以及pixar的RenderMan已經完全壟斷中國的影視制作市場,而下一代利用GPU計算平臺的渲染引擎如Apple發布會上所展示的RedShift亦開始重塑這個市場。Smaray在這個時機從中國出發,在GPU原生渲染器的這個重塑市場的時候,發出中國渲染工業軟件的聲音。
技術引領 重塑行業標準
發布會現場,DAIR中心主任王嘉平就Smaray GPU渲染引擎的整體架構、技術特性及應用前景進行了全面闡述。他指出,傳統渲染流程存在耗時長、計算資源需求大、藝術調試復雜等行業痛點,而Smaray技術遵循GPU優先原則,面向即時編譯的模塊化算法設計,依托深度學習與物理計算相結合的創新路徑,實現了渲染效率與畫面質量的顯著提升。
*Smaray渲染器已經在More VFX和光線動畫這兩家最頂尖的電影特效公司和動畫電影公司在實際制作產線上的應用,使其效率,正確性和成本優勢得以驗證。
隨后,DAIR主力科學家黃佳維從技術層面深入解讀了Smaray產品的創新亮點與核心優勢。他介紹,該引擎具備“智能采樣”、“光線預測”、“實時降噪”等多項創新模塊,可在保證視覺精度的同時將渲染速度提升數倍,尤其適用于高要求的影視級與實時交互視覺項目。
行業呼應 從技術到實踐的應用洞察
作為國內視效行業公認的頭部標桿,MORE VFX羅秋林從產業實踐角度分享了影視渲染的技術挑戰與發展趨勢。MORE VFX曾深度參與《流浪地球》《封神》《黑神話:悟空》等重大影視及游戲項目,其經驗對中國計算機圖形學(CG)技術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羅秋林指出,當前國內視覺制作正朝著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而人工智能與實時渲染技術的結合將是突破現有瓶頸的關鍵。Smaray所提供的技術方案,與行業未來對快速迭代和成本控制的需求高度契合,具備廣泛的產業化應用潛力。
戰略簽約 科技與文化融合開啟新篇章
發布會現場還舉行了DAIR與經易文化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王嘉平與經易文化代表虞哲浩共同簽署協議,標志著雙方將在數字內容制作、技術孵化與項目共建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這一合作不僅是技術企業與文化內容機構之間的資源互補,更是“科技+文化”協同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有望為橫琴乃至大灣區的數字創意生態注入新動能。
此外,發布會現場,清華大學徐昆還帶來了《高性能圖形計算框架LuisaCompute》的主題演講。他從底層技術架構出發,分析了現代渲染對計算性能的需求,并指出高效、可擴展的圖形計算系統對未來數字內容產業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場圓桌暢想環節,王嘉平、羅秋林、項荃、Marble Leong及黃佳維共同圍繞“AI技術產業化”“數字生態共建”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嘉賓一致認為,渲染技術的進步不僅依賴于算法突破,更需依托產、學、研多方協作,構建開放、可持續的創新生態。
此次Smaray渲染引擎發布不僅是一項技術成果,更是行業協作、創新探索的象征。其發布有望推動中國自主可控圖形技術體系構建,助力數字創意行業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更有利位置。
Smaray渲染引擎的推出,標志著中國在高性能圖形計算與人工智能融合領域邁出關鍵一步。未來,該項目將持續推進技術優化與產業合作,為全球數字內容創作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