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編輯觀點 > 2025年上海慕尼黑電子展:ADI以感知與連接技術驅動未來汽車智能化變革

    2025年上海慕尼黑電子展:ADI以感知與連接技術驅動未來汽車智能化變革

    作者:ZongYu 時間:2025-04-22 來源:EEPW 收藏

    2024年慕尼黑上海電子展期間,全球領先的模擬技術廠商(亞德諾半導體)首次披露了其汽車業務的最新戰略動向。在《電子產品世界》的獨家專訪中,汽車產品部總監陳晟先生一起深入解讀了公司在智能駕駛、軟件定義汽車、智能座艙等領域的創新布局。隨著汽車產業向智能化深度轉型,這家深耕領域三十余年的技術巨頭,正在通過"高性能感知+高速連接"的雙引擎戰略,推動汽車從機械產品向智能終端的蛻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2504/469663.htm

    image.png 

    汽車產品部總監 陳晟

     

    感知與連接:構建智能汽車的"神經系統"

    ADI的汽車技術版圖中,"感知"與"連接"構成了最核心的技術支柱。據最新財報顯示,汽車業務已占ADI總營收的30%,這一增長源自其對汽車智能化底層需求的精準把握。"汽車本質上正在演變為一個復雜的邊緣計算設備",ADI技術專家表示,"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化,必須首先解決海量數據的精確感知與實時傳輸問題"。

    在感知技術領域,ADI延續了其在精密信號鏈領域的傳統優勢。以動力電池管理系統(BMS)為例,其有線/無線BMS解決方案可實現±2mV的電壓檢測精度,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50%。這種納米級精度的感知能力,使得電池健康狀態(SOH)的預測準確率提升至99%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了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問題。在自動駕駛感知層,ADI的毫米波雷達芯片組已實現4GHz超寬頻帶支持,配合專有的MIMO天線技術,將角分辨率提升至0.5度,為L4級自動駕駛提供了關鍵的冗余感知保障。

    連接技術的突破則體現在其GMSL(千兆多媒體串行鏈路)和A2B(汽車音頻總線)兩大核心技術上。最新一代GMSL3芯片組支持12Gbps傳輸速率,可同時傳輸4路8K@60Hz視頻流,時延控制在2微秒以內。這相當于在單根線纜上承載了整部4K電影的實時傳輸能力,為智能座艙的多屏互動和自動駕駛的視覺感知提供了"高速公路"級的數據通道。A2B總線則通過菊花鏈拓撲結構,將傳統汽車音頻系統的線束重量減少70%,同時實現32通道、192kHz/24bit的無損音頻傳輸,為主動降噪(RNC)和個性化音區等創新功能奠定基礎。

     

    軟件定義汽車:重構架構的基石

    面對軟件定義汽車帶來的產業變革,ADI提出了"數據決定體驗,連接定義架構"的技術哲學。其最新推出的10BASE-T1S以太網解決方案,將傳統CAN總線的帶寬提升了100倍,時延降低至10μs級別,支持多達100個節點的菊花鏈連接。這種"全車以太網化"的架構革新,使得整車線束長度減少40%,為中央計算+區域控制的EE架構演進提供了物理層支撐。

    在具體應用層面,ADI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展現出強大的技術整合能力。其Sharc+音頻DSP芯片組采用異構計算架構,單芯片可并行處理48路音頻通道,配合第三代A2B總線,實現了從聲源采集、信號處理到功率放大的全鏈路優化。這種架構使得座艙內的主動降噪系統(RNC)可在120dB環境噪聲下仍保持98%的降噪效率,同時將系統功耗降低30%。在視覺交互維度,GMSL3技術支持的座艙域控制器,可驅動4塊4K OLED屏實現240Hz刷新率的無縫聯動,為車載游戲、AR-HUD等場景提供影院級體驗。

     

    自動駕駛的"視覺神經":GMSL技術的持續進化

    針對自動駕駛對視覺感知的極致需求,ADI的GMSL技術正在經歷新一輪迭代。新一代GMSL4芯片組將支持24Gbps傳輸速率,這意味著單通道即可承載8K@120Hz視頻流或4路4K@60Hz視頻的同步傳輸。更關鍵的是,其創新的自適應均衡技術(Adaptive EQ)可將傳輸距離延長至15米,突破傳統SerDes技術的物理限制,為分布式自動駕駛架構創造可能。

    在功能安全層面,GMSL芯片組集成的ASIL-D級安全島設計,可實現端到端的CRC校驗和鏈路層加密。這種"物理層+協議層"的雙重保護機制,使得攝像頭到域控制器的數據傳輸誤碼率低于10^-18,完全滿足ISO 26262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嚴苛要求。目前,該技術已在國內頭部車企的L3級量產車型中實現前裝,支持8MP攝像頭的毫秒級時延傳輸。

     

    48V電氣架構:重新定義汽車能源范式

    面對汽車電氣化與智能化帶來的功率需求激增,ADI率先布局48V電源系統解決方案。其最新推出的LTC7821升降壓控制器,采用耦合電感技術實現98%的轉換效率,功率密度達到120W/in3,較傳統方案提升3倍。配合智能配電單元(PDU)中的LTC6813電池監控芯片,可實現對48V鋰離子電池組的μV級精度監控,系統續航提升15%。

    在具體應用場景中,ADI的48V技術正在重塑汽車子系統設計。例如在電動助力轉向(EPS)系統中,其48V BLDC電機驅動方案將峰值扭矩提升至200Nm,響應速度加快50%,而系統體積縮小30%。在車載計算平臺供電方面,ADP1052數字電源控制器通過自適應電壓定位(AVP)技術,可將SoC芯片的供電紋波控制在10mV以內,為核心計算單元提供"實驗室級"的純凈電源。

     

    寫在最后:從技術賦能到生態共建

    站在汽車產業百年變革的拐點,ADI的技術演進路徑展現出清晰的戰略思維:以高性能感知構建汽車的"感官系統",用高速連接技術打造"神經網絡",最終通過電源架構革新夯實"能量根基"。這種三位一體的技術布局,恰與汽車智能化所需的感知、決策、執行三大能力形成完美映射。

    但技術突破遠非終點。在與國內車企的深度合作中,ADI正在構建全新的技術生態——通過開放A2B、GMSL等技術的協議棧,提供定制化IP授權,幫助車企在底層架構創新中掌握主動權。這種"授人以漁"的生態策略,或將重新定義汽車半導體廠商的角色定位。當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車產業時,ADI的技術圖譜正在描繪未來汽車的嶄新輪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于田县| 吉隆县| 兰西县| 杨浦区| 孟村| 翼城县| 西林县| 安西县| 河池市| 讷河市| 屯门区| 托克逊县| 黎城县| 图片| 习水县| 柳林县| 洞口县| 洛川县| 安阳市| 咸丰县| 刚察县| 临城县| 图们市| 陇川县| 霍城县| 武威市| 景洪市| 昌平区| 屯留县| 富民县| 合肥市| 临江市| 京山县| 凤城市| 大新县| 抚顺市| 霍邱县| 潜山县| 凌源市|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