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新加坡國立大學開發出無電池新技術,通過環境射頻信號為電子設備供電

    新加坡國立大學開發出無電池新技術,通過環境射頻信號為電子設備供電

    作者:EEPW 時間:2024-08-29 來源:EEPW 收藏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項突破性的技術,能夠高效地將環境中的低功率射頻(RF)信號轉化為直流電(DC),為電子設備和傳感器供電,實現無運行。這一創新為綠色能源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未來的電子設備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2408/462448.htm

    突破性技術:高效轉化環境射頻信號

    當前,Wi-Fi、藍牙、5G等技術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工業領域。這些技術依賴射頻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而NUS團隊開發的新型能量采集模塊能夠將這些環境中常見的“廢棄”RF信號轉化為直流電壓,從而為小型電子設備提供電力支持,無需依賴傳統

    RF能量采集技術的出現,顯著減少了對的依賴,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并降低了環境影響,尤其是在偏遠地區或無法頻繁更換電池的情況下,這項技術展現出極大的應用潛力。

    應對挑戰:在低功率射頻信號下實現高效轉化

    盡管RF能量采集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由于環境中射頻信號的功率較低(通常低于-20 dBm),現有的整流器技術在此情況下要么無法正常工作,要么RF到DC的轉化效率較低。雖然提升天線效率和阻抗匹配可以改善性能,但這也導致芯片尺寸增大,給集成和小型化帶來了障礙。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NUS的研究團隊與日本東北大學(TU)和意大利墨西拿大學(UNIME)的科學家合作,開發出了一種緊湊且靈敏的整流器技術。這項技術利用納米級旋轉整流器(SR),能夠在功率低于-20 dBm的環境射頻信號下,將其轉化為直流電壓。

    技術創新:納米級旋轉整流器的應用

    NUS團隊優化了旋轉整流器設備,并設計了兩種配置:一種是單一SR整流天線,工作范圍在-62 dBm至-20 dBm之間;另一種是由10個SR串聯組成的陣列,實現了7.8%的轉化效率和約34,500 mV/mW的零偏置靈敏度。研究團隊成功將SR陣列集成到能量采集模塊中,在-27 dBm的RF功率下為商用溫度傳感器供電。

    NUS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楊炯洙教授是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他解釋道:“采集環境射頻電磁信號對推進能效高的電子設備和傳感器至關重要。然而,現有的能量采集模塊由于整流器技術的限制,在低功率環境下難以正常工作。我們開發的納米級旋轉整流器技術,為敏感且高效的RF到DC轉化提供了一種緊湊型解決方案。”

    楊教授補充道:“我們優化了旋轉整流器,使其能夠在環境中常見的低功率射頻信號下工作,并將多個旋轉整流器集成到能量采集模塊中,在RF功率低于-20 dBm的情況下成功為LED和商用傳感器供電。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SR技術易于集成且具備擴展性,有助于開發適用于各種低功率RF和通信應用的大規模SR陣列。”

    未來展望:實現自給自足的智能系統

    NUS的研究團隊正在探索集成片上天線的可能性,以提高SR技術的效率和緊湊性。研究人員還在開發串并聯連接方式,以調整大規模SR陣列中的阻抗,利用片上互連將各個SR連接起來。此舉旨在提高RF功率的采集能力,潛在地生成幾伏的整流電壓,從而消除對DC到DC升壓器的需求。

    該團隊還計劃與工業和學術伙伴合作,推動基于片上SR整流器的自給自足智能系統的發展。這一合作有望為充電和信號檢測系統開發緊湊型片上技術鋪平道路。



    關鍵詞: 無線 電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图们市| 东乌| 罗江县| 怀集县| 宝兴县| 富蕴县| 汉寿县| 若尔盖县| 诏安县| 苏尼特左旗| 大冶市| 永胜县| 龙海市| 东山县| 日土县| 岳阳县| 台北县| 新郑市| 凯里市| 尼勒克县| 丰顺县| 崇义县| 沈阳市| 绿春县| 徐汇区| 远安县| 东丽区| 庆安县| 临高县| 叶城县| 秭归县| 微山县| 曲水县| 南充市| 抚顺市| 满城县| 云安县| 宁晋县| 思茅市|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