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市場分析 > 遠不止B200,這才是英偉達的靈魂

    遠不止B200,這才是英偉達的靈魂

    作者:eenewseurope 時間:2024-04-03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3 月 18 日的 GTC 上,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穿著他標志性的黑色皮衣登場,發布了全球最強 AI 芯片——Blackwell,將生成式 AI 推動到了引爆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2404/457157.htm

    Blackwell 架構的 GPU 擁有 2080 億個晶體管,采用定制的、雙 reticle 的臺積電 4NP(4N 工藝的改進版本)制程工藝,兩塊小芯片之間的互聯速度高達 10TBps,可以大幅度提高處理能力。

    摩爾定律已死,可英偉達讓新的摩爾定律誕生了。去年黃仁勛喊出 AI 的「iPhone 時刻」已經到來。現在,黃仁勛也被稱為「新的喬布斯」。

    在會上,黃仁勛還發布了多模態模型及機器人芯片,并將其稱之為「英偉達的靈魂」。

    的世界

    不同于傳統工業機器人只為完成特定任務而存在,自誕生便背負起了智能化期待——像人一樣感受世界、作出決策并執行任務。

    1973 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全尺寸仿人機器人 WABOT-1,它能夠用日語與人交流,測量方向與距離,緩慢行走并抓取物體,相當于一歲半兒童的智力。

    然而,半個世紀過去,人形機器人似乎還遙遙無期。更遑論商業化中還有性能、成本的核心阻力。

    前段時間,一夜之間全網被一段人形機器人的視頻刷屏了。

    視頻里,這款機器人按照人類口頭指令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抓取和放置動作,比如遞給人類蘋果、將塑料袋收拾進籃子里,把杯子和盤子歸置放在瀝水架上。

    整個交互過程里,機器人與人類對答如流,雖然在反應速度上與真人還有一定差距,但顯然已經大大提高。

    與此同時,機器人還能夠理解人類的意圖,在執行指令的同時還能介紹這么做的原因。這個機器人名為 Figure 01,他正是由一家名為 Figure 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公司推出的。而這一切背后,不僅有 Figure 引以為傲的「端到端」神經網絡技術,還有 OpenAI 強大的大模型作支撐。

    現在,Figure 將第一款人形機器人 Figure 01 送入寶馬的斯巴坦堡汽車工廠,代替人類從事危險度高的作業。

    目前,不僅僅是 Figure 在制造人形機器人。實際上,眾多科技公司都已經開始展露自家的人形機器人。

    亞馬遜在其倉庫運營中測試一款人形雙足機器人 Digit,Digit 由亞馬遜投資的 Agility Robotics 設計。

    特斯拉發布的人形機器人 Tesla Optimus Gen 2。第二代人形機器人看起來比上一代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包括更優雅的行走姿勢以及自由度更大的雙手,甚至可以用它來完成煮雞蛋等精細活。這距離特斯拉推出第一代人形機器人,才經過短短三年的時間。

    3 月,三星電子制定進軍機器人市場的戰略。給本土機器人廠商 Rainbow Robotics 投資了超過 3 億人民幣,這家公司旗下的機器人 HUBO,是韓國第一臺兩足步行機器人。

    由此帶來的人形機器人融資也開始火熱。

    國外方面,人形機器人公司 Figure A 已經獲得 6.75 億美元融資。參與融資的除了 OpenAI 以外,金主還有微軟、英偉達、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英特爾、風投公司 Parkway Venture Capital 、Align Ventures 、「木頭姐」旗下的方舟基金等等。

    除了備受科技大佬青睞的 Figure AI 以外,受到 OpenAI 支持的挪威機器人初創公司 1X Technologies 宣布完成 1 億美元 B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瑞典風投公司 EQT Ventures 領投,其他投資方還包括三星電子旗下投資公司三星 NEXT,以及 Nistad 集團、Sandwater 和 Skagerak Capital 等挪威風投公司。

    國內方面,2023 年國內共有 9 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獲得累計超過 19 億的融資,其中有 3 家企業單輪融資金額超億元,人形機器人創企智元機器人更是在接近半年的時間里連續獲得五輪融資。

    智能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 Unitree 于近日宣布完成近 10 億元 B2 輪融資,本輪投資方包括美團、金石投資、源碼資本,老股東深創投、中網投、容億、敦鴻和米達鈞石跟投。據宇樹科技介紹,公司目前有四足機器人和通用人形機器人兩大系列產品,通用人形機器人是公司 2023 年開啟的新業務方向。

    英偉達布局人形機器人

    英偉達的人形機器人項目,代號是 GROOT。這個名字的由來,應該是致敬了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 Groot。

    英偉達的這個新平臺被稱為「通用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實際上,英偉達是在為最近涌現的人形機器人制造商提供一個 AI 平臺。

    其中包括 1X Technologies、Agility Robotics、Apptronik、波士頓動力、Figure AI、Fourier Intelligence、Sanctuary AI、宇樹科技和小鵬鵬行等公司。這幾乎涵蓋了目前所有知名的人形機器人制造商,除了特斯拉等少數例外。

    由 GR00T 驅動的機器人有兩個很大的特點:能夠理解自然語言、觀察人類行為并模仿動作。這兩大特點,能夠使得機器人能夠快速學習協調性、靈活性和其他技能,以導航、適應和與現實世界互動。

    黃仁勛還表示:「由該平臺提供支持的機器人,絕不會導致機器人起義。」

    在現場的大會中,視頻展示了數臺機器人是如何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有的機器人可以模仿人類打架子鼓、有的可以從視頻中學習人類的舞蹈動作并進行模擬。基于大語言模型,有的人形機器人還可以理解人類的口頭指令,并作出回應。

    此外,英偉達還發布一款基于 NVIDIA Thor 系統級芯片(SoC)的新型人形機器人計算機 Jetson Thor。

    這個 SOC 中包括一個帶有 transformer engine 的下一代 GPU,其采用 NVIDIA Blackwell 架構,可提供每秒 800 萬億次 8 位浮點運算 AI 性能,以運行 GR00T 等多模態生成式 AI 模型。

    目前迪士尼的兩款 Orange 和 Green 的小型機器人,使用的就是英偉達為機器人設計的首款 AI 芯片 Jetson。

    黃仁勛說:「下一代機器人很有可能是人形機器人,因為我們有更多的模仿訓練數據可以提供給和我們構造相似的機器人們。人形機器人可以更有效率地部署在人類設計的工作站、制造和物流環節中。」

    人形機器人背后的千億美元級市場

    有報告中直言,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千億美元級藍海市場,預計在中性假設下,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制造和家庭服務市場規模為 1103 億美元。

    而人形機器人能夠涉及的產業鏈更加龐大。總體來看,上游的核心軟硬件系統至關重要,硬件主要包括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大算力芯片等;軟件包括機器視覺、人機交互、機器學習、系統控制等。

    機器人由運動模塊、傳感模塊和人工智能模塊三個關鍵技術模塊組成。對于一般的傳統機器人來說,只需要其中一種技術往往就能具備使用價值。比如,工業機器人主要側重于運動控制技術,掃地機器人則側重于導航傳感技術。

    傳感器

    比如前文提到的特斯拉第二代 Optimus,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其零部件,會發現:特斯拉設計的執行器與傳感器、2 自由度驅動頸部、響應更快的 11 自由度靈巧手、觸覺傳感器(十指)、執行器集成電子和線束、足部力/扭矩傳感器、鉸接式腳趾等。

    而第二代 Optimus 產品,最大的邊際增量在于傳感器。在特斯拉展示 Optimus 時,Gen2 展現了更好的全身控制和身體平衡能力(深蹲),以及更精準的手部操作(操作雞蛋)。

    人形機器人需要用到多種傳感器,包括力矩傳感器,拉壓力傳感器、編碼器、溫度傳感器、六維力傳感器和慣導傳感器等。其中,慣導傳感器(IMU)是實現人形機器人姿態控制的核心,六維力傳感器是力控、擺動穩定控制的核心,可精準測量隨機變化的力。

    目前在傳感器方面的相關企業包括,漢威科技、蘇州能斯達、弘信電子子公司瑞滸科技、柯力傳感、東華測試等。

    大算力芯片

    人形機器人作為高度集成的機器人,跟工業機器人有所區別,所需要的芯片算力要求較高。比如,小米最新發布的仿生四足機器人 CyberDog 2 為例,配置了 21T 的算力;智元機器人剛剛發布的遠征 A1 人形機器人也配置了高達 200T 的 AI 算力。這方面還是主要看頭部廠商,包括英偉達、英特爾 Mobileye、高通等。

    結語

    Open AI CEO 薩姆·奧爾特曼在 X 上發的一條推文:「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有趣的一年,但將是未來最無聊的一年。」

    這條推文可能是時代的一個腳注。

    目前,根據《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 年)》總體部署,2024 年上海將聚焦新網絡、新算力、新數據、新設施、新終端五方面,重點推進 56 項任務。上海將爭取人形機器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落地。

    現在,在安徽合肥蔚來汽車工廠,新報到的優必選工業版人形機器人 Walker S 在檢查完車鎖、安全帶和車燈蓋板后,徑直地走向車前,為新車貼上車標。

    曾經寫在小學作文中的場景已經在真正上演。許在未來十年后,我們真的能夠實現機器人和人類可以和諧相處、共同工作。



    關鍵詞: 人形機器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乐东| 西盟| 黑河市| 榆树市| 玛多县| 东阿县| 方城县| 阳江市| 遂昌县| 龙口市| 广河县| 昭通市| 浮梁县| 金沙县| 永康市| 金塔县| 绿春县| 阿鲁科尔沁旗| 石家庄市| 新乡县| 天等县| 南开区| 平安县| 固镇县| 海兴县| 张家川| 太白县| 民勤县| 长治县| 墨脱县| 阳西县| 洛宁县| 凤山市| 安远县| 大理市| 祁连县| 宁城县| 贵州省| 泸西县|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