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市場格局“劇變”,這家國產廠商成了最大黑馬?
激光雷達已經進入最關鍵的規?;宪囍芷?,但市場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市場分化也更加明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2211/440185.htm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激光雷達5.7萬顆(去年全年僅有不到8000顆),預計全年前裝標配交付量將超過12萬顆。其中,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Luminar 這4家供應商將是交付量的貢獻主力。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激光雷達規?;慨a的前提,應該是真正從車企需求、場景角度來重新定義激光雷達的產品線。誰能夠用最高性價比的方案幫助車企解決更多的感知痛點,誰就有機會成為激光雷達市場的黑馬。
現階段,大部分車企主要將激光雷達放置在車頂、車頭前方等位置作為前向主雷達使用。由于安裝位置等因素影響,導致車身兩側的低矮物體、橫穿的小動物等障礙物很難被監測和感知。
禾賽科技認為,ADAS量產車市場不僅僅需要激光雷達探測得更遠、更精準,特定的復雜場景還需要激光雷達對于近距離感知盲區的探測要更全面。其中,針對近距離場景感知的補盲激光雷達在成本上相對主激光雷達更低,在未來將與前向主激光雷達一起成為ADAS感知系統升級的必選項。
11月2日,禾賽科技面向ADAS前裝市場重磅發布了純固態近距補盲激光雷達——FT120,最大的特色是內部沒有任何運動部件,并且擁有100°x 75°的超廣角 FOV,以及192,000 點/秒的點頻 (單回波模式下) 和 160 (H) x 120 (V) 的全局分辨率,既可以感知到高處的路牌、欄桿、立體車庫夾層等,也可以探測到低矮的孩童、寵物、錐桶等。
目前,禾賽科技的純固態近距補盲激光雷達——FT120已經獲得了多家車廠的超百萬定點,預計2023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交付。
純固態近距補盲激光雷達大有可為
在ADAS向高階智能駕駛加速演進的過程中,高速擁堵、狹窄道路通行、自動泊車等復雜場景的感知痛點日益凸顯。
比如,在AEB功能下的感知組合有純視覺(包含單目、雙目立體)、純雷達、視覺+雷達,但無論何種感知方案在面對復雜的道路場景時都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而在低速泊車場景下,由于對近場標識物、障礙物等的識別不精準,導致功能覆蓋率始終難以提升。
與其他傳感器相比,激光雷達可以有效提升車輛的高精度識別能力,大幅提高整車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在橫縱向位置上的精度和空間分辨率,并加強對行人、靜態障礙物、小物體等障礙物的監測能力。對此,包括沃爾沃汽車在內的車企宣布,未來所有車型將配備激光雷達。
不過,主流的長距離激光雷達視場角通常不大,若用于兩側補盲,則會導致車頭前方與側方存在較長的“感知盲區”。此外,補盲激光雷達通常需要布置多顆,采用長距激光雷達在成本上并不劃算。
因此,在禾賽科技看來,兼具大垂直視場角和高競爭力價格的補盲激光雷達將是解決ADAS復雜場景感知難題的最佳選擇。而長短距激光雷達的結合,比如1顆AT128+多顆FT120的激光雷達組合,可以為車輛提供完整的3D環境感知。
此前,禾賽科技已經推出了半固態激光雷達——AT128,10%反射率條件下探測距離達到200米,角分辨率達到0.1度*0.2度,水平視場角達到120度,垂直視場角25.4度,目前該激光雷達已經獲得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長安汽車等主機廠旗下多款車型的量產定點,并且已經實現了規?;慨a交付。
而此次推出的純固態近距離補盲激光雷達——FT120,則是禾賽科技補齊車規級激光雷達組合方案的重要一環。
眾所周知,純固態激光雷達方案由于內部沒有任何機械旋轉部件的設計,在可靠性、使用壽命、體積等方面更具優勢,且更加符合車規級的量產需求。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純固態激光雷達還難以實現大規模量產。
禾賽科技介紹,FT120是一款真正的純固態激光雷達,內部沒有任何運動部件,其激光發射與接收完全通過芯片完成,總元器件數量相比傳統激光雷達大大減少,從而大幅提升了產品的可靠性、生產效率和量產一致性。
FT120 爆炸示意圖
由于高度集成化的架構設計,FT120的體積十分小巧,可無縫嵌入車身兩側或四周。根據實際需求靈活安裝在兩側翼子板、進氣格柵、后保險杠等位置,最小外露視窗尺寸僅為 70 mm x 50 mm (水平或垂直放置可由主機廠定義)。
作為純固態近距離補盲激光雷達,FT120 擁有100 ° x 75 °的廣角視場,最大量程100 米。在路口轉向、車輛加塞、主動超車、自動泊車等近距低速場景下,FT120 能幫助智能汽車實時“看清”周圍路況,保障安全。
自研芯片,構建核心競爭力
作為自動駕駛的主要傳感器之一,激光雷達大規模量產及應用需要同時滿足性能、質量、價格三大條件。而對于目前已經開始量產交付的激光雷達廠商來說,定點客戶的數量和質量、規?;桓兜囊恢滦院涂煽啃?、持續的融資能力和資金儲備等都是決定未來市場占位的重要因素。
過去幾年,禾賽科技推出了AT128、Pandar128、QT128、XT32等系列產品,已經廣泛應用于Robotaxi、干線物流、無人配送、車路協同等場景,客戶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包含百度、文遠知行、ZooX、AutoX等自動駕駛公司,以及理想、高合、長安汽車等乘用車廠商。
截止目前,禾賽科技已經成為全球自動駕駛和ADAS激光雷達領域的領先企業,并且還是全球為數不多月交付量上萬的激光雷達廠商之一。其中,禾賽科技AT128的單月交付量已經超過了10000臺。
成績的背后,禾賽科技認為,自研芯片已經成為了禾賽科技的核心競爭優勢,也是推動禾賽科技持續前進的發動機。
激光器是激光雷達內部重要的元器件,數量越多,激光雷達系統的安全冗余度就越高,但制造成本、設計難度和制造壁壘也越高。針對此,禾賽科技將數百個激光器集成在小小的幾顆芯片上面,將激光雷達變成半導體產品,有效地解決了激光雷達激光器數量多導致的設計難度大和成本高等問題。
此前,禾賽科技推出的半固態激光雷達AT128搭載了禾賽科技自研的第二代芯片,基于純固態電子掃描技術(E-Scanning ) ,可在幾厘米的芯片上實現 128組激光接收通道的線列集成,可大大提高產品的集成度。
而此次發布的FT120搭載的則是禾賽科技的第三代自研芯片。相較于AT128,FT120 的單個芯片上集成了由數萬個個激光通道構成的面陣,在更小的體積內實現了更高的點云密度。
“將激光雷達內部原本復雜多樣的元器件集成到芯片上面,不僅可以大幅簡化元器件的數量,提升產品可靠性、量產一致性、生產效率,還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更重要的是,芯片化可以大幅提升激光雷達的分辨率。”禾賽科技相關負責人補充說道,采用芯片化之后,激光雷達內部的元器件數量可以大約從1000個減少到100個,單線成本大約可以下降90%,分辨率也可以提升大約10倍。
另外,由于收發器件芯片化的不斷加深,激光雷達也可以遵循摩爾定律的發展軌道,每隔一段時間實現分辨率加倍、成本不變,或者分辨率不變、成本減半的趨勢。這樣一來,激光雷達大規模量產難和成本高的難題也得以解決。
不可否認,交付已經成為檢驗激光雷達公司能力的唯一標準。禾賽科技透露,禾賽科技年產能百萬臺的“麥克斯韋”智造中心將于明年全面投產。預計到2025年,禾賽科技激光雷達的年產能將達到120萬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