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為什么說芯片是關鍵?核心技術到底是個啥?

    為什么說芯片是關鍵?核心技術到底是個啥?

    作者: 時間:2018-09-10 來源:半導體行業聯盟 收藏

      在中國和“外國”這兩國的較量中,究竟哪一國更占上風?有說中國吊打外國,有說外國輕松把中國摁在地上摩擦,雙方都列舉了林林總總的例子,整得我們吃瓜群眾一臉懵逼。當然,中間派肯定說兩國各有利弊,但這結論雖然正確卻沒啥營養。想要在中外兩國這個話題上顯得有見識,得先搞明白啥是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1809/391691.htm

      核心技術到底是個啥?

      把技術分分類,第一類姑且叫“可山寨技術”,或者叫“純燒錢技術”,有人喜歡往左邊燒,有人喜歡往右邊燒,于是就燒出了不同的應用技術。這本質上是用舊技術整合出新玩意兒,比如,美帝登月的土星五號,土工的跨海大橋,小胡子的鼠式坦克,甚至包括中國長城和埃及金字塔。打個比方,這有點像吉尼斯紀錄:最長的頭發,最長的指甲,等等……這類東西,只要錢到位,擱誰都燒的出,關鍵看有沒有需求,所以這些也可以叫應用技術。

      比如這種架橋機,幾個工業大國都能搞,但搞出來只能當玩具,只有土工搞出來才賺錢。

      土工發家后,迸發出海量需求,推動各種燒錢的應用技術井噴,賺了錢又可以孜孜不倦地完善各種細節,于是,可以不吹牛的說,中國的應用技術已經和整個外國平起平坐。

      第二類技術暫且叫“不可山寨技術”,或者叫“燒錢燒時間技術”,任何牛逼設備,你拼命往細拆,最終發現都是材料技術。

      做材料和做菜差不多,番茄炒蛋的成分可以告訴你,但你做的菜就是沒我做的好吃,這就是核心技術。 除了生物醫學之外,核心技術說到底就是材料技術。看一串例子:

      發動機,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土工最遭人詬病的短板。其核心技術說白了就是渦輪葉片不夠結實,油門踩狠了就得散架,無論是航天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只要帶個“機”字,土工腰桿都有點軟(可翻看前文《材料之殤:難產中國心》)。

      材料技術除了燒錢、燒時間,有時還要點運氣。還是以發動機為例:金屬錸,這玩意兒和鎳混一混,做出的渦輪葉片吊炸天,錸的全球探明儲量大約2500噸,主要分布在歐美,70%用來做發動機渦輪葉片,這種戰略物資,妥妥被美帝禁運。前幾年在陜西發現一個儲量176噸的錸礦,可把土工樂的,馬上拼了老命燒錢,這幾年苦逼生活才有了起色。

      稀土永磁體,就是用稀土做的磁鐵,能一直保持磁性,用處大大的。高品位稀土礦大多分布在中國,所以和“磁”相關的技術,土工比美帝還能嘚瑟,比如核聚變、太空暗物質探測等。據說,土工前幾年也對美帝禁運,逼得美帝拿錸交換,外加陜西安徽刨出來的那點錸,J20的發動機才算有些眉目。

      作為“工業之母”的高端機床,土工基本和男國足一個水平,只能仰望日本德國瑞士。材料是最大的限制之一,比如,高速加工時,主軸和軸承摩擦產生熱變形,導致主軸抬升和傾斜,還有刀具磨損,等等,所以對加工精度要求極高的活,土工還是望“洋”興嘆。

      光學晶體,土工的部分產品還能對美帝實施禁運,所以和光相關的技術都不弱,比如激光武器、量子通信。氣動外形,得益于錢學森那輩人的積淀,與之相關的技術也是杠杠的。

      如果我們繼續羅列,就會發現,應用寬泛的基礎性材料,中國還是落后外國,應用相對較窄的細分領域,中國逐漸領跑。

      小盆友們坐端正,重點來了!這種關鍵核心材料,全球總共約130種,也就是說,只要你有了這130種材料,就可以組裝出世界上已有的任何設備,進而生產出已有的任何東西。

      人類的核心科技,某種程度上說,指的就是這130種材料,其中32%國內完全空白,52%依賴進口,在高端機床、火箭、大飛機、發動機等尖端領域比例更懸殊,零件雖然實現了國產,但生產零件的設備95%依賴進口。這些可不是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情,而是工信部2018年7月發布的數據,還新鮮著呢。

      核心材料技術,說一句“外國仍把中國摁在地上”,一點都不過分。這其實很容易理解,畢竟發家時間不長,而材料技術不但要燒錢,更要燒時間。

      這里得強調一下,應用技術并不比核心技術不重要,它需要資金、需求和社會實際情況的結合,雖然外國有能力燒,但也許一輩子都沒機會燒。這兒肯定有人抬杠了:人家只是不愿意燒,不然分分鐘秒殺你!呵呵,如果強行燒錢,后果參照老毛子。

      磨嘰半天,該回正題了,半導體之所以難,是因為它不但涉及海量燒錢的應用技術,還有眾多燒錢燒時間的材料技術。為了便于小盆友理解,這話得從原理說起。

      原理和量子力學

      很多文盲覺得量子力學只是一個數學游戲,沒有應用價值,呵呵,下面咱給計算機尋個祖宗,請看示范:

      導體,咱能理解,絕緣體,咱也能理解,小盆友們第一次被物理整懵的,怕是半導體了,所以先替各位的物理老師把這債還上。

      原子組成固體時,會有很多相同的電子混到一起,但量子力學認為,2個相同電子沒法待在一個軌道上,于是,為了讓這些電子不在一個軌道上打架,很多軌道就分裂成了好幾個軌道,這么多軌道擠在一起,不小心挨得近了,就變成了寬寬的大軌道。這種由很多細軌道擠在一起變成的寬軌道就叫能帶。

      有些寬軌道擠滿了電子,電子就沒法移動,有些寬軌道空曠的很,電子就可自由移動。電子能移動,宏觀上表現為導電,反過來,電子動不了就不能導電。

      好了,我們把事情說得簡單一點,不提“價帶、滿帶、禁帶、導帶”的概念,準備圈重點!

      有些滿軌道和空軌道挨的太近,電子可以毫不費力從滿軌道跑到空軌道上,于是就能自由移動,這就是導體。一價金屬的導電原理稍有不同。

      但很多時候兩條寬軌道之間是有空隙的,電子單靠自己是跨不過去的,也就不導電了。但如果空隙的寬度在5ev之內,給電子加個額外能量,也能跨到空軌道上,跨過去就能自由移動,也就是導電。這種空隙寬度不超過5ev的固體,有時能導電有時不能導電,所以叫半導體。

      如果空隙超過5ev,那基本就得歇菜,正常情況下電子是跨不過去的,這就是絕緣體。當然,如果是能量足夠大的話,別說5ev的空隙,50ev都照樣跑過去,比如高壓電擊穿空氣。

      到這,由量子力學發展出的能帶理論就差不多成型了,能帶理論系統地解釋了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的本質區別,即,取決于滿軌道和空軌道之間的間隙,學術點說,取決于價帶和導帶之間的禁帶寬度。

      半導體離芯片原理還很遙遠,別急。

      很明顯,像導體這種直男沒啥可折騰的,所以導線到了今天仍然是銅線,技術上沒有任何進展,絕緣體的命運也差不多。

      半導體這種曖曖昧昧的性格最容易搞事情,所以與電子設備相關的產業基本都屬于半導體產業,如芯片、雷達。

      下面有點燒腦細胞。

      基于一些簡單的原因,科學家用硅作為半導體的基礎材料。硅的外層有4個電子,假設某個固體由100個硅原子組成,那么它的滿軌道就擠滿了400個電子。這時,用10個硼原子取代其中10個硅原子,而硼這類三價元素外層只有3個電子,所以這塊固體的滿軌道就有了10個空位。這就相當于在擠滿人的公交車上騰出了幾個空位子,為電子的移動提供了條件。這叫P型半導體。

      同理,如果用10個磷原子取代10個硅原子,磷這類五價元素外層有5個電子,因此滿軌道上反而又多出了10個電子。相當于擠滿人的公交車外面又掛了10個人,這些人非常容易脫離公交車,這叫N型半導體。

      現在把PN這兩種半導體面對面放一起會咋樣?不用想也知道,N型那些額外的電子必然是跑到P型那些空位上去了,一直到電場平衡為止,這就是大名鼎鼎的“PN結”。(動圖來自《科學網》張云的博文)

      這時候再加個正向的電壓,N型半導體那些額外的電子就會源源不斷跑到P型半導體的空位上,電子的移動就是電流,這時的PN結就是導電的。

      如果加個反向的電壓呢?從P型半導體那里再抽電子到N型半導體,而N型早已掛滿了額外的電子,多出來的電子不斷增強電場,直至抵消外加的電壓,電子就不再繼續移動,此時PN結就是不導電的。

      當然,實際上還是會有微弱的電子移動,但和正向電流相比可忽略不計。

      如果你已經被整暈了,沒關系,用大白話總結一下:PN結具有單向導電性。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單向導電的PN結,然后呢?把PN結兩端接上導線,就是二極管:

      有了二極管,隨手搭個電路:

      三角形代表二極管,箭頭方向表示電流可通過的方向,AB是輸入端,F是輸出端。如果A不加電壓,電流就會順著A那條線流出,F端就沒了電壓;如果AB同時加電壓,電流就會被堵在二極管的另一頭,F端也就有了電壓。假設把有電壓看作1,沒電壓看作0,那么只有從AB端同時輸入1,F端才會輸出1,這就是“與門電路”,

      同理,把電路改成這樣,那么只要AB有一個輸入1,F端就會輸出1,這叫“或門電路”:

      現在有了這些基本的邏輯門電路,離芯片就不遠了。你可以設計出一種電路,它的功能是,把一串1和0,變成另一串1和0。

      簡單舉個例子,給第二個和第四個輸入端加電壓,相當于輸出0101,經過特定的電路,輸出端可以變成1010,即第一個和第三個輸出端有電壓。

      我們來玩個稍微復雜一點的局:

      左邊有8個輸入端,右邊有7個輸出端,每個輸出端對應一個發光管。從左邊輸入一串信號:00000101,經過中間一堆的電路,使得右邊輸出另一串信號:1011011。1代表有電壓,0代表無電壓,有電壓就可以點亮對應的發光管,即7個發光管點亮了5個,于是,就得到了一個數字“5”,如上圖所示。

      終于,我們已經搞定了數字是如何顯示的!如果你想進行1+1的加法運算,其電路的復雜程度就已經超過了99%的人的智商了,即便本僧親自出手,設計電路的運算能力也抵不過一副算盤。

      直到有一天,有人用18000只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只電阻,10000只電容,50萬條線組成了一個超級復雜的電路,誕生了人類第一臺計算機,重達30噸,運算能力5000次/秒,還不及現在手持計算器的十分之一。不知道當時的工程師為了安裝這堆電路,腦子抽筋了多少回。

      接下來的思路就簡單了,如何把這30噸東西,集成到指甲那么大的地方上呢?這就是芯片。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芯片 封測 7n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延寿县| 宿迁市| 惠来县| 巍山| 晴隆县| 屏山县| 鄂托克旗| 邢台县| 房山区| 珲春市| 玉溪市| 仁寿县| 株洲县| 平顺县| 裕民县| 永康市| 抚松县| 筠连县| 宜阳县| 荥经县| 乌鲁木齐县| 巫溪县| 景谷| 东台市| 八宿县| 镇雄县| 子长县| 大邑县| 九龙坡区| 张家界市| 从化市| 寿阳县| 弥勒县| 全南县| 隆回县| 青海省| 乌拉特前旗| 伊吾县| 田林县| 清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