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疲勞駕駛:捕捉自己不曾察覺的困意

防止疲勞駕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1808/387183.htm檢測駕駛員困意的技術達到了實用水平。這項技術能夠通過分析耳垂的血管和心臟的跳動,快速察覺困意。繼巴士等商業用途之后,面向一般消費者的簡單易用的產品也已經出現。
“我平時很注意健康管理和保證睡眠,如果有了這個,就能夠更安全地駕駛”,在神奈川縣經營公交車和高速巴士的神奈川中央交通公司的駕駛員w島裕明這樣說道。
w島向筆者展示了佩戴在脖子上的掛帶型終端。這是富士通2015年2月推出的“FEELythm”,遠就看像是戴著耳麥。在這款產品中,蘊藏著改變日本交通現狀的潛力。
FEELythm使用傳感器檢測耳垂的脈搏波,也就是隨心臟跳動而發生變化的毛細血管的壓力。其原理是,使用傳感器捕捉脈搏的強弱并進行分析,從而計算出困倦程度。可以掌握駕駛員本人意識不到的困意的前兆。一旦困意增加,就會提醒駕駛員注意,以防止疲勞駕駛釀成事故。
困意感知技術是實現自動駕駛的重要一步。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難度很高,目前,在遇到危險時必須由人操作方向盤進行規避。從自動駕駛切換到手動駕駛時,如果駕駛員在打瞌睡,可能會釀成重大事故。負責開發FEELythm的富士通泛在產品事業群的楠山倫生表示,對于防止這種事態的發生,“疲勞駕駛防止系統非常有效”。
大型巴士運營商神奈川中央交通公司于2015年3月,與富士通合作開展了FEELythm的驗證實驗,共150名駕駛員佩戴該產品上崗。在對數據進行分析后,神奈中信息系統的常務董事米山仁滿意地表示:“過去無法掌握的駕駛員的困意實現了可視化。”
FEELythm像掛繩一樣松松地掛在脖子上使用。以鋰電池為電源驅動,為了滿足駕駛長途卡車等用途的需求,可保持連續使用1周無需充電。重量約為90g,基本感覺不到負擔。
困意增加時振動警告
機身延伸出的電線與內置紅外線傳感器的耳夾相連。將耳夾夾在耳垂上來收集駕駛員的脈搏數據。
傳感器收集到的脈搏數據將發送到車內設置的專用設備或智能手機上實時分析,計算出“困倦程度”。下圖展示了駕駛員困意變化的情況。可以看出,在車流量少的高速公路上,駕駛員的困意會增加。而在遇到加塞等情況,緊張度提升的狀態下,則會暫時恢復清醒。

當專用設備或智能手機發現駕駛員的困意上升后,佩戴在脖子上的FEELythm主機將會振動,并通過“感知到困意,請休息”的語音,提醒駕駛員注意。
駕駛員有時自己也覺察不到困意的上升。FEELythm的特點是能夠將這種現象作為困意的前兆,通知駕駛員。通過在“睡魔”真正到來之前發出警告,將事故扼殺在萌芽階段。
富士通泛在業務戰略本部的高級經理山添雅秀解釋說:“脈搏一直在波動。駕駛員清醒時脈搏波動劇烈,感到疲勞之后波動減少。”
脈搏波的波形因人而異,FEELythm能夠自動感知波形并進行調整。連續使用2周后,困意水平的判斷精度會大幅提高。
富士通的目的并不只是開發一款“鬧鐘”。
哪輛車的駕駛員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困意上升到了什么水平——通過使FEELythm收集的數據與卡車、巴士公司的運行管理系統聯動,可以揭示出容易犯困的地點和時間。富士通將運用這些數據,找出容易打瞌睡的道路,通過制作危險地圖、調整駕駛員的排班等,進一步降低事故風險。
通過更深度地分析脈派數據,除了困意之外,還可以揭示壓力和疲勞的程度等。富士通的楠山干勁十足地表示,今后“還要提供幫助駕駛員管理健康的服務”。FEELythm的價格為5萬~6萬日元。該公司希望在今后3年銷售7萬臺,逐步積累數據。
使用眼鏡感知“睡眼”
從困意感知技術中看到商機的不只是富士通。因為隨著藍牙等通信方式的普及,從各種裝置實時收集數據成為了可能。

東芝信息系統公司利用醫療用傳感器(右)開發困意感知系統
東芝信息系統的“身體未來安全駕駛值守服務”,能夠利用醫用傳感器檢測心電圖感知困意。將醫療現場使用的“Silmee”傳感器用凝膠貼在駕駛員胸部附近。除了通過分析心電圖檢測困意外,還能利用設置在車內的智能手機,感知急剎車、方向盤的抖動和車距等。能在檢測困意的同時,綜合判斷駕駛員的疲勞程度也是該服務的特色之一。該公司已于2015年3月,與川崎市的出租車公司合作啟動了驗證實驗。
服務面臨的課題是“很多駕駛員對于使用凝膠在心臟附近粘貼傳感器有抵觸情緒”(東芝信息系統技術統括部顧問渡邊俊英)。今后,該公司還將考慮能夠通過車內的空氣振動感知脈搏和心跳的非接觸型傳感器、腕帶型傳感器等。
不只是面向巴士和出租車駕駛員等“專業人士”的產品,一般駕駛員可以使用的終端也將問世。大型眼鏡連鎖店睛姿(JIN)將會在2015年秋季推出多功能眼鏡“JINS MEME”。
MEME使用眼鏡框中內置的加速度傳感器掌握身體的動作。而且還能使用在鼻托與眉間部位配備的“眼電位傳感器”,實時掌握眨眼和視線的移動。
就像“睡眼惺忪”所形容的那樣,人困倦時眼部會出現特有的動作,或是眨眼次數增加。MEME感知到這些動作后,會向智能手機發送數據,利用其獨有的系統判斷困意水平,然后通過語音等發出警告。
疲勞駕駛防止技術有益于全體駕駛員。雖然目前在精度和耐久性等方面還存在課題,但只要領先對手一步,就有望收獲豐碩的果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