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2020年六成智能手機臉部識別將采用3D感測技術

    2020年六成智能手機臉部識別將采用3D感測技術

    作者: 時間:2018-02-12 來源:集微網 收藏

      科技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指出,在蘋果和三星的推動下,廠商將陸續采用面部識別技術,預計面部識別技術今后有望成為標準配備,2020年將有超過10億部導入這一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1802/375732.htm

      2013年,蘋果公布投入使用Touch ID,在移動消費應用中掀起了一股潮流。世界各地智能手機制造商紛紛效仿蘋果,將指紋傳感器導入到設備中。這一模式的普及,使得基于指紋傳感器的安全性在平價手機的應用中成為標配。因此,預計2018年將有超過10億部智能手機采用導入指紋傳感器。

      隨著面部識別技術的投入使用,蘋果是否會告別Touch ID技術?這是我們最近思考的問題。但無論如何,2018年蘋果的競爭對手會不可避免的采用類似技術爭奪市場份額。這可能會導致面部識別系統成為智能手機的新型解鎖方式,并逐漸取代指紋傳感器。

      蘋果公司的面部識別生成一幅3D深度圖像,該圖像是由iPhone X上多個傳感器組合實現的。而其他的廠商中:三星依靠的是2D人臉識別和虹膜掃描器,國產品牌一加則只依賴于2D的面部識別。展望未來,更多的OEM廠商會根據其智能手機價格來選擇相應的2D或3D面部識別技術進行解鎖。

      Counterpoint的元器件跟蹤估計,2020年將有超過10億部智能手機導入面部識別技術。其中,蘋果(Apple)和三星(Samsung)可能會率先采用這種新技術,其次是國產品牌Oppo、vivo、小米、一加、華為等。

      圖表1:采用面部識別技術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



      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Pavel Naiya指出:“在 Android 平臺,目前已開始導入原生 2D 臉部辨識系統,因此預計現在旗艦機種搭載的功能中,技術將比其他功能更快普及至低端機種”。Pavel Naiya 預估,2020 年搭載于智能手機的系統約 60% 采用 3D 技術。

      Pavel Naiya還補充說:“在這一階段,傳感器融合也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它很可能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在各大OEM廠商(作為數據提供商)和芯片制造商(作為平臺提供商)之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以保持領先并使新技術更加民主化。我們相信,新的平臺玩家將通過利用機器學習、數據處理和傳感器數據分析,為最新的智能手機提供獨特的功能。”

      安全與便利

      在討論生物識別技術時,反復出現的主題便是“安全”和“方便”,而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便利似乎通常比安全更重要。但面部識別技術真的比指紋傳感器更好用嗎?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研究總監Peter Richardson表示,在某些情況下,直視智能手機確實會帶來不便,比如在擁擠的街道上快速行走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明顯指紋傳感器更方便、更快捷,因為它只需從用戶的口袋或包中取出,不需要用戶直接查看設備就可以解鎖。盡管面部識別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最便捷,但它安全性更高,因此適合更高安全性的應用,比如移動支付。在支付狀態下,消費者會愿意等待更長的時間,比如2-3秒,以求更安全,比如在購買較貴物品時使用手機。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正流行著非接觸式解鎖形式,主要是為了適應大顯示屏機器,因此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指紋傳感器還有未來。

      硬件和軟件認證

      面部識別技術將超越身份認證被廣泛應用,包括增強現實和其他需要精確和復雜的3D傳感技術方面應用。然而,就目前的形式來看,成本問題仍然是硬件投入使用3D技術的硬傷,這將限制其目前僅限于高端手機采用。這將為基于軟件的面部識別系統創造一個機會,該技術可以借助蘋果iPhone X的應用激發面部識別的興趣,并將這些解決方案部署到除高端旗艦機之外的所有解決方案上。

      Counterpoint Research董事Neil Shah就技術潛力發表評論:“基于人工智能機學習算法,配合高速處理器,意味著最新的軟件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克服2D人臉識別的傳統缺陷,并可能成為人臉識別的真正替代品。”他還進一步分析了諸如卷積神經網絡算法和基于視頻的活體檢測等技術,比如FaceTec和Sensory等公司聲稱,第三方實際上不可能通過照片或視頻來欺騙面部識別手機的主人。

      圖表2:智能手機人臉識別技術的突破預測



      在不久的將來,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移動設備將會結合面部、虹膜、語音和指紋等一系列生物特征傳感器。每一種生物特征技術都不是相互競爭,而是以最方便、最不受干擾的方式呈現在應用程序上。

      Neil Shah補充說,在2018年,我們預計所有領先的手機制造商都將推出具有面部識別功能的旗艦機。盡管并不是必要功能,卻也受到蘋果“劉海”設計啟發后形成的“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時尚宣言。Shah補充說,除了旗艦機外,預計國內領先的中高端手機也會在近期導入2D面部識別技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丽江市| 广丰县| 苍山县| 黄平县| 新昌县| 丹棱县| 屏东市| 宁夏| 普陀区| 芜湖市| 阳西县| 中江县| 文昌市| 鹤山市| 赤水市| 于都县| 门源| 吕梁市| 宜良县| 晋州市| 新郑市| 扶风县| 兴安盟| 项城市| 蒙山县| 兴仁县| 开江县| 福泉市| 罗山县| 合川市| 蒙山县| 锦州市| 施甸县| 怀远县| 中超| 界首市| 新邵县| 郧西县| 堆龙德庆县| 吴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