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四大疑問 我的國你準備好了嗎
用這句簡潔的話作為開場,一則總結各代移動通信技術產生的作用與帶來的變革,二則說明移動通信技術是一個在時間上延續、技術上演進、社會效應上不斷擴大深化的進程。我們已經走過3G、4G的時代,5G正在漸行漸近。那么5G是一種怎樣的技術存在?
從目前普遍的定義來看,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將是在4G技術基礎上的一次質與數的飛躍。與4G技術相比,5G將基于一種全新的網絡架構,能夠提供峰值速率為10Gbps以上的帶寬,具有毫秒級的網絡時延,能夠提供超高密度的連接。簡而言之,人們普遍認為5G具有大帶寬、低時延和廣連接三大優勢。

5G技術的這三大優勢將極大提升人們的通信體驗,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技術,5G將支撐智能制造、車聯網、智能物流、無線家庭寬帶接入等各種垂直行業的應用,同時還將承擔起通過創新ICT技術驅動數字社會變革的使命。
接下來,我們將分別從5G標準、頻譜劃分、5G時代運營商的機遇,以及5G的10大應用場景逐一展開。
鷸蚌相爭與后來居上 是否再現5G標準之戰
在移動通信技術的舞臺上,技術更替與市場應用一直是經久不衰的上演劇目。然而縱貫始終,總有一個游戲規則在左右技術的興衰更替,這就是移動通信的標準。

在國際上,無論是2G、3G、4G,還是5G,這些通信技術標準都由國際電聯(ITU)統一制定。其中,3G的標準在2002年制定發布,4G的標準在2012年發布。作為移動通信技術更新替代的“摩爾定律”,10年將成為技術迭代的一個基準。當前5G標準正在研發之中,預計最早會在2019年進行發布。但同時也預計,在2018年6月份,將推出首個5G國際試行標準的版本,并開啟規模化的網絡試驗。
移動通信標準之爭,在3G時代就已經刀劍相向。當時中國頂住了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的壓力,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在3G移動通信標準上打開了缺口,由此也開啟了我國在新興通信技術領域的征程。因此就有了開篇的總結語:3G改變格局。
與3G、4G時代相近,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技術標準將成為技術競爭的核心。掌握了5G技術標準的話語權,將確定今后產業的發展路徑、發展規模等關鍵因素。我國的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今年一月份發布了《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至2020年)》,其中就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并完善覆蓋陸海空天的國家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而5G技術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并且制定了5G啟動商用服務的具體目標。
當前,國際電信聯盟已經啟動5G標準的研究工作,并已啟動5G候選方案的征集。在這個過程中,包括歐盟、美國、日韓,以及中國在內的各方都會向國際電信聯盟遞交5G標準認定的申請。可以預見到,這將是5G時代到來的第一戰。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表示:“現今5G發展的大方向已經初步確定,在這個過程中,希望為5G提供技術服務和產品設備的廠商進行更多的測試,并提供一些測試的驗證報告,以便讓ITU以及各方都能夠接受。”
5G頻譜三分天下 如何讓有限規劃得以無線精彩
如果認為標準是移動通信的游戲規則,那無線頻譜無疑就是移動通信的游戲場所。
作為移動通信的游戲場所與血脈,頻譜寬則天地寬,頻譜廣則產業博,頻譜協同則經濟協同。5G時代,只有做到頻譜的全球協同,才能助推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同時消除跨境協調和用戶漫游的障礙,因此合理的頻譜規劃也將成為全球5G商業成功的關鍵。

同時,5G頻譜的規劃也應該充分適應我國的國情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畢竟,5G頻譜的劃分影響到5G產業的發展。結合我國地理環境多樣,產業發展廣泛的特點,我國提出的5G頻譜規劃更具有代表性。這將是一個覆蓋多個頻段,能夠滿足“覆蓋”與“容量”的不同需求的頻率劃分。
這個頻譜規劃包含三個層面:一、2~6GHz之間的頻譜(以C波段為代表)主要用于滿足“覆蓋與容量”,這個頻段的特點是能夠在網絡容量和覆蓋范圍之間獲得一種最佳的平衡,同時這也可以成為國際上通用的5G商用頻段。二、2GHz以下頻譜(例如700 MHz)主要滿足“覆蓋”的需求,在應用上主要以廣域和深度室內覆蓋為主。三、6GHz以上頻譜滿足“超大容量”需求的業務,如大容量、高速率的業務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