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嵌入式系統中的IIS音頻接口技術

    嵌入式系統中的IIS音頻接口技術

    作者: 時間:2009-02-25 來源:網絡 收藏
    1 總線
    (Integrate Interface of Sound)即集成,在上個世紀80年代首先被Philips公司用于消費產品的設備,并在一個稱為LRCLK(Left/Right CLOCK)的信號機制中經過多路轉換,將兩路信號合成單一的數據隊列。當LRCLK為高時,左聲道數據被傳輸;LRCLK為低時,右聲道數據被傳輸(也可以反過來,高低與左右聲音的對應可以自定義)。對于多通道,在同樣的BCLK和LRCLK條件下,并行執行幾個數據隊列也是可能的。由于、PCM和類似的音頻不能提供寄存器入口,因此需要獨立的控制。
    IIS總線一般具有4根信號線,如圖1所示,包括串行數據輸入(IISDI)、串行數據輸出(IISD0)、左/右聲道選擇(IISLRCK)和串行數據時鐘(IISCLK);產生IISLRCK和IISCLK的是主設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67062.htm

    2 IIS音頻驅動實現
    音頻驅動有3種模式:MDD/PDD模式、Wavedev2模式、UAM模式。它們相同的地方很明顯:接口相同,都是流驅動,透過流接口與上層的waveapi.dll交互。
    第1種MDD/PDD模式是最早的模式,也是其他驅動常見的分層模式。如果使用CE提供的MDD(wavem―dd.1ib),會受到一些限制:僅支持一個設備;一個設置僅支持一個流;對循環的支持不大可靠;對流的支持較弱。當然,由于提供了源碼,可以自己修改MDD,突破以上這些限制。
    第2種Wavedev2模式,是因為2000年的Smartphone項目產生了新的要求,這些需求需要大改MDD/PDD。比如上面的限制2,根據CE的開發歷史,此時waveapi.dll也不支持software mixer,這就是說只能同時允許一個應用在播放。所以根據當時情況,CE的多媒體開發團隊設計了Wavedev2模式。這是一個單體(不分層)的驅動模式,平臺相關的模塊都在hwctxt.h和hwetxt.cpp中,此外還加入了midi支持、software mixer支持、S/PDlF接口、gain class接口、forcespeaker接口,等等。因此,開發Smartphone或者PPC,這個模式是挺適合的。
    第3種UAM模式,即統一音頻模式(Unified AudioModel),在開發WinCE4.2時,要增加對DirectSound的支持,而且有一些音頻設備是支持硬件mixer的,對此使用UAM是很好的選擇。
    本測試采用MDD/PDD的驅動結構,下面講述本驅動的關鍵點。
    2.1 DMA控制及驅動
    通俗地講,DMA(直接內存存取)不需要CPU干擾也不消耗CPU資源,可以把音頻數據自動地從總線搬到IIS總線上;如果音頻平均按采樣頻率44.1 kHz、16位字長、左右2聲道計算,碼流為1.411 Mbps,通常在1~3Mbps,所以采用DMA傳輸十分必要。
    2.2 時鐘配置
    只要位時鐘和采樣時鐘能匹配好,IIS數據格式主從一致,DMA配置好,音頻就可以工作了。


    IIS數據格式主要分3種:左對齊、右對齊、IIS格式。聲音聽起來“怪怪地”,就是數據格式不對。頻率計算方法如表1所列。

    IIS主設備時鐘頻率可以通過采樣頻率來選擇。IIS主設備時鐘頻率是由IIS預分頻器產生的(IIS主設備時鐘頻率=MCLK/預分頻器值),因此必須選擇合適的預分頻器的值和CODECLK的采樣頻率類型(256或者384fs),才能獲得合適的IISLRC采樣頻率(IISLRCK頻率=IIS主設備時鐘頻率/CODECLK的采樣頻率類型);串行位采樣頻率類型(16/32/48fs)可以通過配置每個通道的串行位數和CODECLK采樣頻率類型來完成,它們之間的關系如表2所列。

    如晶振頻率為16.934 4 MHz,通過384分頻為44.1kHz(采樣頻率就是這么來的)。
    位時鐘頻率=采樣頻率×數據位×2=44.1 kHz×16×2=1.411 MHz
    對于其他頻率的晶振或是來自于總線的時鐘頻率,就要計算出IISC0N中的分頻系數了,以最大限度擬合CODECLK。
    2.3 CODEC控制
    目前有SPI、I2C和L3三種總線控制CODEC。L3總線(L3MODE、L3CLOCK、L3DATA)都是由通用的I/O端口來控制的。其中L3接口實際上是一種串行接口,它由3根信號線組成,完成處理器和C0DEC之間的數據和控制信號交換。UDAl341TS就是采用L3接口的。
    L3DATA:處理器接口數據線。
    L3MODE:處理器接口模式信號線。
    L3CLOCK:處理器接口時鐘信號線。
    三種控制方式中以I2C最為常見。其中I2C又分為寄存器方式和I/O模擬方式兩種,I/O模擬方式的可移植性好,僅I/0模擬方式的I2C驅動又可分為8位、9位、16位,以及是否帶子地址、是否可以連讀連寫、是否要兼容SCCB總線。
    2.4 音量控制節點
    使用音量調節的地方較多。圖2是音量控制節點的一般模型。
    ①處的增益由播放器的音量控制功能決定,最大是0dB。也就是說,最多只能還原出原信號強度。
    ②和③處的增益由Coded IC自身控制,WM8731沒有產生增益功能,②處容易引入信號失真,一般置為O dB,codec加大音量時主要在③處提高增益。
    ④、⑤處由功放決定,最大也是O dB,便攜式功放通常是電流型,靠放大電流去推動揚聲器。
    ①+②+③三處的增益和超過O dB時,1 kHz的信號就會產生失真,但是大部分音樂的強度都小于1 kHz測試方波時的強度,所以這三項的和可以比O dB略大,但不能太大,否則會引起信號失真。
    a.應用程序通過調用waveOutSetVolume,與手工在控制面板中調節音量等效。
    b.調節MediaPlay播放器音量時,通過消息跟蹤可以判斷是否改變了①處的增益,即ARM的DSP數字輸出增益。
    c.調節控制面板里的音量時,會發現CODEC的功放寄存器值也會改變。猜想是通過IIS總線實現控制相關寄存器,因為在IoControl消息中沒有發現通過I2C改寫任何寄存器。
    通過分析調整音量的方法,有圖2所示的5個節點可控制,目的是音量最大失真最?。鹤將偬庉敵鲈鲆孀畲蟮那闆r下,②處PCM Volume置為0 dB(此處放大最容易引入失真),功放置最大時便能獲得不失真最大音量了;如果想再增大音量只能犧牲失真度了,人耳最多接收10%THD(Total Hamonic Distortion,總諧波失真),此種情況下主要靠調節③處的增益。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河间市| 建昌县| 金乡县| 富川| 哈尔滨市| 鹿泉市| 互助| 乌海市| 睢宁县| 涞水县| 读书| 邵东县| 邹平县| 英吉沙县| 思茅市| 洛扎县| 汉中市| 徐汇区| 普陀区| 杨浦区| 日照市| 青浦区| 淮安市| 富锦市| 锦州市| 郑州市| 丰都县| 鹿邑县| 巴林右旗| 石嘴山市| 凤山市| 黑龙江省| 高雄市| 商城县| 龙川县| 读书| 张家界市| 康马县| 青川县| 中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