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摩爾時代臨近 通信產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2008年,手機有了觸摸屏,你第一次感受到指尖在屏幕滑過的奇妙;2009年,手機有了傳感器功能,你和你的手機有了更緊密的聯系;2012年,光纖感應系列手機將會出現,你在白天看手機屏幕,它不會那么亮,晚上看它就自動變亮。而如果你的手機上有重力感應器,它就能夠知道你是彎腰還是摔跤,如果你摔跤了,它會馬上自動發消息到醫院,醫院會很快查到你的病例資料,看看你的年齡和病史,如果需要,救護車就會開到你面前。很神奇吧?但這的確很快就能實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24327.htm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現在,智能手機的性能相當于八年前PC的性能,現在的PC性能也可以被八年后的手機擁有。
沒錯,變化就是這么快,而且遠不止于此。在201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記者深刻地感受到,目前,通信技術發展已經進入轉折期,電信行業以話音業為主的黃金時期即將過去,一個以寬帶業務為主導的網絡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ICT融合帶來的變革
當前,ICT(信息與通信技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產業正在經歷著一場巨大的變革。
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標志著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后PC時代,它們促進了網絡和業務的智能化和泛在化(使計算機融入人的生活空間,形成一個“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而又不可見”的計算環境),更反映了用戶對計算能力不受限、通信終端不受限、通信地點不受限的愿望。而通信帶寬的需求增長速度,已經快于摩爾定律所預測的集成電路的增速。鄔賀銓認為,十年內,人類將進入后摩爾時代。
從集成電路出現以來,相關技術發展一直呈現出這樣的規律:集成電路每18到24個月密度加倍,光傳輸每12個月容量加倍,顯示器每24個月像素加倍,無線通信每12個月峰值數據加倍。近半個世紀以來,集成電路的高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PC、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
當前,信息和通信技術正在漸漸融合為單一的網絡,IT與CT融合的技術和應用也正在大量涌現,而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讓通信產業面臨著深度調整。整個行業正在向全IP生態系統方向演進,媒體和IT開始融合,用戶使用的服務更加多樣化,除了傳統語音業務、短信業務外,互聯網業務、寬帶業務、視頻業務的需求正在增長。這意味著產業競爭格局也將由此改寫。未來通信領域的市場競爭已經不限于傳統意義上運營商的競爭,而是有更多角色參與其中,如提供OTT(Over-The-Top)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如谷歌、蘋果等)和各種應用服務的供應商。
運營商深耕新領地
在新的產業環境下,傳統電信運營商的高盈利時代正在遠去,這一趨勢在2006年就已經出現。2006年上半年,全國電信業務收入增幅低于同期GDP增幅0.2個百分點,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反向的“剪刀差”。
中國移動(微博)一位內部人士向《中國計算機報》記者透露,IT和CT的融合在促進產業變革的同時,也讓電信運營商原有的盈利模式發生了改變,這是由于數據業務和語音業務的收費方式不相同所致?,F在,電信業從高速發展期進入平穩發展期,電信運營商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在3G時代繼續保持行業利潤的高企,如何在產業深度調整期不被邊緣化。
全業務綜合發展、物聯網、云服務等詞匯,成為已經拿到3G牌照的運營商們在主動迎接變革時經常提到的關鍵詞。
在201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記者看到,中國電信(微博)的智能家居展區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眼球,一個名為“茶幾終端”的新鮮玩意兒尤其引人注目。提供技術支持的東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陸地區副總經理馬曉東告訴《中國計算機報》記者,通過接入一個類似路由器一樣的終端設備,可以將家中很多設備變成遙控器,“茶幾終端”就是其中之一,“茶幾終端”既是一款PC,又可以作為遙控器遙控電視。而主人出門時,還可以通過手機遙控家中的電視、空調、洗衣機等設備。目前,這一應用已經進入內蒙古一些高檔社區。中國電信在通信展全面展示出其綜合信息服務能力,而面對日漸融合的電信新業態,中國電信的戰略定位是:做智能管道的主導者、綜合平臺的提供者以及內容和應用的參與者。
與此類似,中國聯通(微博)的轉型之道是開展全業務運營。作為一家在固網與移動業務均衡發展方面頗具優勢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具有3G、寬帶、WiFi融合組成的無縫連接的高速網絡和較強的系統集成能力,它已經在服務社會信息化中體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行業信息化領域,中國聯通面向各行業推出了4200多項應用。而中國聯通在本屆通信展上,無論是在展會期間舉辦的論壇中還是在展臺上,都非常強調自身的“物聯網”戰略。
3G時代,中國移動承擔著發展自主TD-SCDMA的重任。在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看來,中國移動未來的任務將是:通過技術和應用優勢大力發展物聯網,用5年時間將TD-SCDMA演變為TD-LTE等。在通信展上,TD-LTE技術成果隨處可見,中國移動在該領域的一舉一動都將備受關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