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AMEYA360詳解: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AMEYA360詳解: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發布人:AMEYA360芯 時間:2024-05-07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半導體器件尺寸不斷縮小和復雜度增加,納米探針(Nanoprobing)技術成為解決微觀電學問題和優化器件性能的重要工具,成為半導體失效分析流程中越來越重要的一環。

    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隨著功率半導體的快速發展,其廠商也開始密切關注納米探針技術在PN結特性分析和摻雜區域表征等應用領域。

      以下將分享兩個典型案例。

    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利用蔡司雙束電鏡Crossbeam系列(查看更多)的離子束在SiC MOSFET芯片上加工出一個坡面,把襯底和器件結構暴露出來,然后利用納米探針和樣品表面源極接觸,在電子束掃描時收集EBIC信號。https://www.ameya360.com/hangye/111819.html

    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通過二次電子探測器我們得到中間的PVC圖像,P well和N+區域有明顯的襯度差異,可以表征離子注入區域。而右圖中紅色的EBIC信號顯示了P well和N型外延層之間的邊界,即耗盡層。

    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在另一種常見的功率器件硅基IGBT中,可以得到類似的結果。同樣使用蔡司雙束電鏡Crossbeam系列完成樣品制備,在二次電子圖像中,N型和P型區域呈現出不同的襯度,而EBIC圖像則是顯示了各PN結的耗盡層位置,另外也可以看到輕摻雜形成的PN結耗盡層相對較寬。

      靈活而高效的EBIC測試可以通過在蔡司場發射掃描電鏡(查看更多)上搭載一到兩支納米探針,并配合信號放大器而實現,提供了一種除了掃描電容顯微鏡(SCM)和電壓襯度(VC)成像以外的表征方法,幫助客戶了解器件PN結特性和進行離子注入工藝相關失效分析。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蔡司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南县| 双桥区| 武穴市| 镇雄县| 老河口市| 黔南| 五华县| 甘孜| 西乌珠穆沁旗| 中宁县| 五寨县| 亚东县| 东兴市| 吉安县| 黄骅市| 平果县| 社旗县| 萨迦县| 遵义县| 湟中县| 阿勒泰市| 贵德县| 景东| 安图县| 延津县| 紫阳县| 梅河口市| 商河县| 太谷县| 霍山县| 乌苏市| 封开县| 吐鲁番市| 盐边县| 靖江市| 新田县| 泸溪县| 达尔| 延边| 南陵县|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