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渾南新區民營企業遼寧高科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與日本株式會社EVATECH公司簽訂投資收購協議。遼寧高科出資4990萬美元收購該公司100%的股權,由此獲得了該公司的核心技術和先進的研發團隊與設備,形成在太陽能領域的競爭優勢。
遼寧高科是渾南新區一家以熱、電聯產電站,天然氣發電站,水電站的設計、建設和經營為主的大型電力建設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成功上市融資后,該企業決定進軍新能源領域,采取以資本優勢換取核心技術的方式,與德國富蘭德公司和丹麥諾文公司簽訂協議,引進了目前國內最大的2.75兆瓦的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新聞事件:
中國太陽能產業成歐美關稅保護新對象
除了錙銖必較的傳統產業,正在萌起的新能源產業也被歐美列入了貿易保護的大名單。歐美本土太陽能企業把自身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為中國太陽能企業的低價。
近期,歐美的多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都傳出不利的消息。德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企業Q-CellsSE關閉了數條生產線。而在美國,加州最大的太陽能生產企業SunPower正在失去市場份額,中國企業尚德同期獲得的訂單卻激增了兩倍多。
面對業績下滑的趨勢,這些歐美的太陽能電池企業紛紛把矛頭
關鍵字:
Q-CellsSE 新能源 太陽能
隨著全球能源緊缺以及環境的惡化,綠色環保的新能源車備受關注,而在新能源車中,市場發展最快的是混合動力汽車。不過,成本控制和鋰電池的安全問題是兩個必須面對的重要挑戰。此外,如何評定不同能源所占動力比重也是另一需要妥善解決的問題。一般來說,動力強勁的混合動力汽車可以持續行駛較遠的路程,因為引擎能以最高的效率運行,而且無論充電或放電,電池的操作都符合安全標準。美國國家半導體的溫度傳感器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解決方案,其優點是可以控制鋰電池的操作。由于鋰電池的功率密度較高,因此預計這類電池將會得到汽車廠商的歡迎。
關鍵字:
NS 模擬及混合信號芯片 新能源
9月8日,美國First Solar公司(簡稱第一太陽能)宣布將在中國內蒙古建設一座擁有2千兆瓦發電能力的光伏發電廠,這是第一太陽能——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商——首次登陸中國。
這座電站廠址位于鄂爾多斯市境內,整個工程分為四期,所有產能將在2019年完工。所發電力將采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
自今年3月中央政府決意啟動國內光伏市場、籌劃出臺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以來,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國電、中廣核等都積極在全國各地圈地,籌建大型并網
關鍵字:
First-Solar 太陽能 新能源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作為光伏產業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其基本的成分與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沙子沒有多大差別。在價格經歷了火箭般的躥升后,多晶硅與沙子雖然同樣來自硅這個大家族,但身份卻儼然一個王子和一個貧兒。不過,在無序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沖擊下,多晶硅的價格就像坐上過山車,新能源的寵兒突然好似沙子般充斥市場,致使行業面臨“洗牌”,部分匆忙上馬的項目甚至可能走向崩潰邊緣。
9月5日,在業界熱議多晶硅行業或面臨洗牌的聲浪中,總投資27億元的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000噸多晶硅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光伏
美太陽能業者First Solar計劃在大陸內蒙古打造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廠,成為美國業者首度大舉進軍大陸發展替代能源產業的案例,消息一出,引發各界關注。
該業者擬在內蒙古鄂爾多市(Ordos City)興建1座產能為20億瓦(GWp)、相當于2座核能廠發電量的太陽能發電廠。由于該投資計畫極具指標性意義,亦讓正在訪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親訪First Solar位于亞利桑納州的總部,與該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Michael Ahearn會談。
外界好奇,這項投資計畫何以最后選擇大陸,而非
關鍵字:
First-Solar 太陽能 新能源
中國政府與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 Inc.)于當地時間9月8日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MOU),雙方計劃在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建造發電量為2千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廠。正在對美國進行友好訪問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見證了簽字儀式。
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設備制造商第一太陽能公司將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能源化工基地內,興建占地65平方公里的太陽能發電廠。第一太陽能公司還計劃建立專門工廠,生產電廠所需的太陽能模塊和電池板。
該項目建設工程分為四期:第一期于2010年6月1日開工,建成后
關鍵字:
First-Solar 太陽能 新能源
9月8日消息,路透社報道,中國與西方國家在鋼鐵、紡織品與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出現貿易爭端,如果雙方在太陽能電池板等新能源設備領域就貿易保護主義出現摩擦,公平競爭還是拯救地球的問題將會浮出水面。
中國太陽能電池板企業所售產品價格約比德國同行們低20%,根據UBS的一份報告,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在歐洲的售價約為每瓦1.70歐元。德國太陽能企業Conergy與Solarworld已對中國企業的定價行為表示強烈關注。
業界專家們表示,美國企業與德國企業有著同樣的憂慮。
Conergy努力獲取支
關鍵字:
First-Solar 太陽能 新能源
日本發展低碳經濟有側重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日本正重點推進能源和環境技術的研發。去年7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低碳社會行動計劃”。這份計劃闡述了在未來三五年內將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成本減少一半等多項有關減排的措施,其重要內容都與開發新能源有關。今年4月,日本又公布了名為《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過實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措施,強化日本的低碳經濟。據報道,這份政策草案如能通過并實施,將使日本環境領域的市場規模從2006年的70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96日元)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對于過剩產能的描述,實際上沒有點太陽能的名,也沒有點風電的名,僅僅指多晶硅、風電設備。”周五在成都舉行的“2009中國新能源國際論壇”上,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點名新能源過剩成為自始至終的熱門話題。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特別在 “投融資論壇”上作出上述表態。
對于政府表態的新能源過剩問題,在周五會議上發言以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多位專家及企業界人士表示,國內多晶硅產能并未過剩。
專
關鍵字:
尚德 新能源 多晶硅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日漸龐大。有數據表明,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壓力不斷增加,將致使這些能源在未來數百年內消耗殆盡。因此,尋找新式能源成為了人類的共同課題。
早在19世紀,法國人就建起了第一座水電站,為人類正式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歷史寫下了第一筆。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太陽能――這一既古老又新穎的能源成為了新的焦點。
太陽能具有以下獨特的優勢:
1、永不枯竭。
2、采集太陽能的地點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對而言,水電站或風電站對地理位置要求則比較高。
3、建立太陽能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光伏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9月4日在成都舉行的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論壇上表示,新能源發展是我國的發展政策,是應對氣候變化、實施低碳發展的重要選擇。但是多晶硅產業發展應避免在低水平建設上重復。
李俊峰表示,李克強副總理在5月份召開的財政支持新能源和節能減排工作會議,提出把新能源作為戰略產業來建設,打造一個新興戰略產業把新能源推動起來,而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來,像鋼鐵、水泥、建材等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提到了太陽能,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國對光伏產業的政策會有轉變。
由于前兩年的多晶硅暴利,確實吸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光伏
9月5日,對成都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經過15個月的緊張奮戰,備受矚目的省級重點項目、成都市級重大產業化項目———總投資27億元的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000噸多晶硅項目在新津工業集中發展區正式投產。副省長李成云,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副總經理聶曉夫,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市委副書記唐川平,副市長白剛出席了慶典儀式。唐川平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辭祝賀,李成云宣布正式投產。在熱烈的掌聲中,李成云、聶曉夫、葛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太陽能
體溫偏高的新能源產業再遇制冷劑,部分風能和光伏發電行業原材料及技術進口不再“受寵”。
國家發改委網站周一更新了《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下稱《目錄》),其中,“2兆瓦以上風力發電設備設計制造技術”已經從《目錄》中刪除;而作為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也被從《目錄》中刪除。
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要重點加強包括風電設備及多晶硅等行業的發展指導。
市場人士分析,控制部分過熱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光伏
9月1日,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將再出資5億美元現金幫助8個州的12個能源生產公司開發風能和太陽能項目。其中,大約5920萬美元資助給Locust Ridge II LLC在賓夕法尼亞州Shenandoah的風能項目。而賓夕法尼亞Salix的風電廠(Wind Farm)風能項目也贏得4200萬美元。兩個太陽能項目也獲得資助——Movement Gym PV System在科羅拉多波爾德(Boulder)以及Solaire Development LLC在康涅狄格州Danbury的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風能
新能源介紹
為了環保和節約能源,現在全球不少地方已開始提倡采用新能源動力車作為交通工具,但新能源動力車需要配套的充電設施,僅在中國普及新能源動力車就需耗資幾百億人民幣用于電網電源、停車場、充電設施或者居民的電表系統改造,均攤給社會會造成很大負擔,導致新能源動力車推廣困難。
針對這種情況,我發明了“新能源動力車充電方法及其充電設備”(已申請中國專利)。
該發明優點是新能源動力車可用電網直接充電,也可脫開電網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