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Intel舉辦了一場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事業部投資者網絡研討會,公布了2023-2025年的至強平臺路線圖,包括四款新品的重磅消息。首先來看整體路線圖。今年初,Intel發布了代號Sapphire Rapids的第四代至強可擴展平臺。今年第四季度,Intel將發布Emerald Rapids,首次確認將隸屬于第五代產品。2024年就精彩了,上半年首先推出首款純小核、Intel 3工藝的Sierra Forest,緊隨其后就是同樣Intel 3工藝、但采用純P大核的Granite Rapids,
關鍵字:
英特爾 人工智能 至強 工藝
亮點:雙方均擁有計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等專業知識,幫助客戶開發卓越的邊緣(Edge)和人工智能(AI)解決方案Edge實驗室卓越中心旨在緩解物聯網發展挑戰,同時增強Edge AI在各種物聯網應用和場景中的普及3月14日至16日在德國紐倫堡舉行的2023年國際嵌入式展(Embedded World 2023)上展示了Edge實驗室計劃的第一款產品Aikri 42x丹佛和圣迭戈——(商業新聞短訊)——艾睿電子和高通技術公司強化戰略合作,建立Edge實驗室(作為一個艾睿電子卓越中心),借助高通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加
關鍵字:
艾睿 高通 邊緣技術 人工智能
3月22日消息,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預計,未來12個月,來自人工智能平臺的收入將大幅增長,因為企業要么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要么就會被甩在后頭。在英偉達年度GTC開發者大會的新聞發布會上,黃仁勛表示,在過去12個月里,生成式人工智能只占公司收入的非常非常非常小的個位數比例,此類人工智能包括得到了微軟數以十億計美元投資的OpenAI旗下的ChatGPT等應用程序。黃仁勛指出,他預計12個月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收入將相當大,具體有多大很難說。此前一天黃仁勛曾向分析師暗示,人工智能及其基礎設施即服務(inf
關鍵字:
英偉達 黃仁勛 人工智能 AI
3月22日消息,當地時間周二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表示,OpenAI的人工智能語言模型GPT是自1980年以來最重要的技術進步。蓋茨表示,自1980年現代圖形用戶界面(GUI)面世以來,OpenAI的人工智能語言模型GPT是最具顛覆性的技術進步。上世紀80年代之前,人們都是通過輸入命令行來使用計算機。蓋茨引入了圖形用戶界面,通過Windows系統打造出微軟這個現代軟件大企業。蓋茨從OpenAI的GPT模型中發現了兩者的相似之處。GPT模型可以編寫類似于人類輸出的文本,甚至能自動生
關鍵字:
蓋茨 GPT 圖形用戶界面 OpenAI GUI 人工智能
3月22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周二,英特爾宣布其首席架構師拉賈·科杜里(Raja Koduri)將離職創業,專注于研發當前爆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工具。周二當天,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推特上宣布了科杜里的離職消息。他透露,科杜里的公司尚未命名,但將致力于研發新的AIGC工具。這些工具將采用英特爾、AMD或蘋果的芯片,甚至未來基于開源RISC-V技術的芯片。基辛格寫道:“感謝科杜里對英特爾技術和架構的眾多貢獻,特別是在高性能圖形方面,幫助我們在2022年將3條新產
關鍵字:
英特爾 首席架構師 AIGC 人工智能
人類史無前例的如此牽動整個社會,而且又如此投入了巨大財富的第三次人工智能高潮即將落下帷幕,在此,如何評價本次高潮對社會乃至對科學進步所起的作用?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議題。本次人工智能的主流算法深度學習盡管從一開始被業界頂禮膜拜,后來又遭到很多的非議!但是,應該肯定原始的神經網絡的算法幾經被否定,發展到今天的深度學習確立了不可替代的應用效果,應該載入人工智能的史冊。深度學習算法是建立在歐幾里德空間中的數據訓練的,為實現統計學的效果,一定要依賴于大數據的訓練,這是深度學習算法的短板,但是這也有它的優點。歐幾里德
關鍵字:
人工智能 阿波羅信息技術
ChatGPT是美國OpenAI公司開發的一種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使用了大規模的語言訓練數據和深度學習等AI技術,可以完成各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例如對話生成、文本摘要、機器翻譯、語義搜索等。
關鍵字:
ChatGPT 工業革命 GPT-4 人工智能
3月15日消息,當地時間周二,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發布了最新版的大型語言模型GPT-4。這一讓人期待已久的高級工具不僅可以自動生成文字,還可以描述分析圖像內容;不僅推高人工智能浪潮的技術水平,也讓技術開發的道德邊界愈發變得不可忽視。OpenAI早期上線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用自動生成的流暢文字獲得了大量關注,也讓公眾對其杜撰論文、虛構劇本的能力感到不安。要知道,ChatGPT用的還是一年多前就已經落伍的老一代技術GPT-3。相比之下,最先進的GPT-4模型不僅能夠自動生成文字,還能夠根據用戶
關鍵字:
GPT-4 人工智能 OpenAI
人工智能的興起使其被應用于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技術促使智能導學系統的產生與使用。文章基于內容分析法從發文時間與發文量、被引用量分析、研究主題分析和關鍵詞分析四個層面入手研究智能導學系統的相關文獻,對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為后續智能導學系統的研究與發展提出意見與建議。
關鍵字:
202204 內容分析法 人工智能 智能導學系統
北京時間 3 月 14 日消息,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 ChatGPT 一經推出便火爆全球,但外界可能不知道,ChatGPT 之所以能夠如此智能,背后依托的是微軟公司為它打造的一臺昂貴的超級計算機。微軟超級計算機使用了上萬顆英偉達 GPU2019 年,當微軟向 ChatGPT 開發商 OpenAI 投資 10 億美元時,它同意為這家人工智能研究創業公司打造一臺龐大的尖端超級計算機。唯一的問題是:微軟沒有 OpenAI 需要的那樣的東西,也無法完全確定它能在 Azure 云服務中構建這么大的東西而不會破壞它。當
關鍵字:
ChatGPT 人工智能 AMD 英偉達
北京時間 3 月 14 日早間消息,推特的印度競爭對手 —— 社交媒體應用 Koo 的創始人透露,會引入 AI 聊天機器人 ChatGPT,幫用戶撰寫貼文。Koo 聯合創始人 Mayank Bidawatka 解釋稱,用戶可直接在應用內通過 ChatGPT 撰寫文章,就當下事件或現象發表看法。Mayank Bidawatka 還稱:“ChatGPT 將會幫創作者獲得靈感。用戶可以向 ChatGPT 查詢當地的趨勢要聞,然后將想法寫下來。”上個月微軟和谷歌也宣布將會整合生成式 AI 聊天機器人,當用戶搜索時
關鍵字:
印度 人工智能 ChatGPT
3月14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周一,微軟發文透露其斥資數億美元幫助OpenAI組裝了一臺AI超級計算機,以幫助開發爆火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這臺超算使用了數萬個英偉達圖形芯片A100,這使得OpenAI能夠訓練越來越強大的AI模型。OpenAI試圖訓練越來越大的AI模型,這些模型正在吸收更多的數據,學習越來越多的參數,這些參數是AI系統通過訓練和再培訓找出的變量。這意味著,OpenAI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得強大的云計算服務支持。為應對這一挑戰,當微軟于2019年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時,該公司同意
關鍵字:
微軟 OpenAI 英偉達 chatGPT 芯片 人工智能
微軟德國首席技術官安德烈亞斯?布勞恩在今日的人工智能啟動活動上提到,GPT-4 即將發布,并且將支持多模態。在名為“AI in Focus - Digital Kickoff”的活動中,微軟德國的四名成員詳細介紹了像 GPT 系列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LLM)作為公司及其 Azure-OpenAI 提供的顛覆性力量。微軟德國首席技術官兼數據和人工智能主管安德烈亞斯?布勞恩(Andreas Braun)輕描淡寫地提到了他所說的 GPT-4 即將發布的消息。自從 3 月初發布了 Kosmos-1 以來,微軟正在
關鍵字:
GPT-4 微軟 人工智能
北京時間 3 月 10 日早間消息,為當前人工智能熱潮提供支撐的最重要“原材料”的價格正在快速下降,這將有助于這項技術更快地進入主流。然而,這也威脅到了那些希望從這股熱潮中獲利的創業公司的財務狀況,并可能導致行業主導權集中在一小部分公司的手中。這里的原材料指的是大語言模型(LLM)的處理能力。這些模型支撐著 ChatGPT 和微軟新必應搜索等服務。運行這些模型原本需要高昂的算力成本,因此可能會嚴重拖累模型的廣泛應用。搜索引擎 You.com 首席執行官、知名計算機科學家理查德?索切(Richard Soc
關鍵字:
ChatGPT 人工智能
神經網絡幾乎成了人工智能的代名詞,正在被應用于各種領域,包括影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自動駕駛、訊號分析、大數據分析和游戲。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每年都有新的神經網絡模型被更新,大量的開放原始碼到處流傳,專用人工智能芯片開發企業更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因此全球研究人員正透過模仿人類大腦組織方式,積極開發類神經網絡技術,雖然一直有突破性的進展,但是現階段的神經網絡,還是缺乏實時變化的靈活性,以及難以快速適應陌生的狀況,使得神經網絡技術普及實用化的進程還是相當遙遠。根據不同應用開發出的神經網絡模型神經
關鍵字:
人工智能 神經網絡
人工智能介紹
人工智能目錄
【簡介】
【人工和智能】
【人工智能的定義】
【實際應用】
【學科范疇】
【涉及學科】
【研究范疇】
【應用領域】
【意識和人工智能的區別】
【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簡史】
【電影】
【相關著作】
【安全問題】 【簡介】
【人工和智能】
【人工智能的定義】
【實際應用】
【學科范疇】
【涉及學科】
【研究范疇】
【應用領域】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