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微型虛擬示波器的設計與實現

    微型虛擬示波器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 時間:2008-10-20 來源:中國測控網 收藏

      接觸總線已經有5年左右的時間了,剛接觸時就采用了周立功代理的芯片——PDID12,該芯片為USB設備控制器,可以實現批量12Mbps的數據傳輸率。采用該芯片我設計了一些數據采集系統以及信號發生系統,主要應用于虛擬測試。這里我想總結一下我以前設計實現的微型虛擬,并對的關鍵技術作一下簡單總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88827.htm

      實物展示

      微型虛擬一共設計了三版,下圖是一個穩定版本。總的來說體積還是相當小的,技術指標也還可以,能和一臺普通20MHz帶寬的模擬示波器相媲美。

     

     

     

      上圖所示的板子為示波器的核心部分,還需要前向電路,實現阻抗匹配、信號衰減以及程控放大。上位機的測控軟件基于平臺,軟件界面如下圖所示,通過CLF接口訪問動態鏈接庫,從而操作硬件系統。

    點擊看原圖

     

     

      虛擬示波器的硬件部分完成信號獲取,本質為一個數據采集系統。軟件部分完成信號處理,定義具體的功能。如果只需要顯示時域波形,那么該定義為示波器,如果需要定義成頻譜分析儀,那么加入頻譜分析的算法環節(FFT頻域變換)就可以了。

      設計實現的微型虛擬示波器指標如下:

      1、基于USB總線,無需外部電源,即插即測;

      2、體積小,80mm×65mm,普通人手掌大小;

      3、±5V(1:1示波器探頭)雙極性信號輸入;

      4、×0.5、×5倍程控放大;

      5、單/雙可選擇輸入模式;

      6、實現單80MHz采樣率,雙通道40MHz采樣率;

      7、單通道64K板載存儲器,雙通道32K板載存儲器,并且程控調節存儲容量

      8、8位垂直數據分辨率;

      9、外觸發、程序觸發等工作模式;

      10、8級采樣頻率程控選擇;

      11、WDM驅動程序,適用于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統;

      12、采用DLL動態連接庫與LabVIEW連接;

      系統原理框圖

      微型虛擬示波器的系統原理框圖如下所示:

      輸入信號經過無源探頭進行阻抗匹配,設計的輸入阻抗為1MR/20PF。匹配之后的信號經過衰減網絡、前置放大通道,然后輸入至雙通道高速采樣模塊。雙通道采樣模塊將信號采樣、量化之后在CPLD的邏輯控制下直接輸入至緩存,當緩存中的數據累計到一定程度之后,數據通過USB接口批量傳輸至PC,測控軟件對信號進行處理、顯示。

      關鍵技術分析

      (一)高速采樣

      雙通道高速采樣模塊是系統的設計核心。示波器中常用的數據采集主要有如下三種:

      1、雙通道獨立采樣模式。在該模式中,雙通道ADC對各自的通道獨立采樣,采樣獲取的數據分別存入各自的緩存空間,PC軟件會顯示雙通道的獨立信號。在這種模式下,每通道的數據采樣率決定于ADC的實際能力。

      2、雙通道并行采樣模式。在該模式下,雙通道的ADC聚合采樣同一通道的信號,兩個通道的采樣脈沖相位差180度,雙通道獲取的信號通過PC軟件進行交叉聚合,輸入一個通道的信號。采用并行采樣的方法可以在固定ADC的采樣能力的基礎上提高采樣率。

      3、等效采樣模式。該模式只能對周期信號進行采樣,通過相移采樣脈沖,采樣多個周期下的信號波形,從而實現低采樣率下的高速信號獲取。

      本設計實現了(1)、(2)兩種采樣模式,核心的采樣ADC選用了TI公司提供的TLC5540,該芯片為半閃速8位高速模數轉換器,最高采樣率能夠達到40Msps,輸入信號頻率帶寬75MHz,內置基準點壓源,在通常情況下,該芯片的功耗僅為75mW。在并行采樣模式下,系統實際采樣率能夠達到80Msps,但是需要提供一個相差180度的采樣時鐘信號,為了避免邏輯門電路帶來的延時,系統沒有采用非門實現采樣時鐘,而是通過JK觸發器產生兩路同頻反相的時鐘信號。

      (二)無源衰減網絡

      示波器的一大特點在于信號的動態范圍寬,頻譜范圍寬。為了保證數據采集系統能夠正常工作,需要對大信號進行衰減,為了使得在寬頻的信號范圍下,信號不產生畸變,一般采用無源阻容分壓器。阻容分壓器考慮輸入信號的頻率特性,在低頻情況下直接為電阻分壓比,在高頻情況下,為電抗分壓比。無源衰減網絡本質上為一個平衡電橋,在一般的無源示波器探頭中都存在一個調諧電容,調整該電容可以使得平衡電橋達到最佳補償狀態,在該狀態下,信號衰減率就與頻率無關了,所以能夠在一個較寬的頻帶范圍內,實現固定的信號衰減。

      (三)程控放大

      無源衰減網絡輸出信號輸入至程控放大器,程控放大器選用美國德州公司生產的FET輸入寬頻運算放大器OPA655和日本東芝公司最新推出的微型固態繼電器AQY210實現。通過DC-DC變換模塊將+5V電源轉換成-5V電源,作為OPA655供電電源。OPA655是美國德州儀器公司(TI)生產的FET輸入高阻寬帶運放,常用作寬頻光電檢測放大器,測試測量儀器前置放大器。

      (四)存儲系統

      在示波器技術中,存儲技術起到了關鍵作用,往往也是系統的瓶頸所在,所以目前商用示波器系統中存儲芯片往往都要示波器廠商自己設計。由于本設計的采樣頻率不是很高,所以可以采用IS61C256靜態RAM作為存儲介質,另外通過CPLD中的邏輯電路完成存儲的時序接口。

      (五)USB通信接口

      USB通信接口采用了D12+AT89S52的設計方案,該方案可以實現12Mbps的批量數據傳輸。批量傳輸的數據包最大能夠達到64字節。Usb通信接口的設計需要設計固件程序、驅動程序以及應用程序所需的DLL動態鏈接庫。對于虛擬示波器,USB1.1標準的接口性能偏低,目前可以考慮USB2.0標準的接口,通信速率能夠達到480Mbps。(USB設計資料:Tiloog’s blog for technology提供了USB固件源碼,另外,computer00也提供了很多關于usb的設計案例及資料)

      示波器設計心得

      該微型虛擬示波器已經設計多年了,設計之初考慮較多的是通信接口、數據采集以及前向通道。特別是通信接口是設計的重點,因為當時USB通信設計還是特別熱門的事情,不容易將USB通信搞通。數據采集也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為采樣率需要達到80Msps,另一個有難度的就是前向通道,但是,設計之初沒有對前向通道投入足夠的時間,只是做了簡單設計,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該系統還不能稱之為“示波器”。

      從我目前的認識來講,示波器設計的核心在于前向通道、模數轉換這兩塊,對于單臺儀器來講通信接口問題不是很大(集成系統的通信接口另當別論)。前向通道的信號放大、衰減電路都非常重要,特別是當今的示波器通道帶寬已經達到10GHz以上的水平,所以,前向通道面臨著大動態范圍、寬頻的挑戰,這是示波器設計的核心。模數采集也十分重要,隨著頻率的提升,對模數轉換提出了更高的采樣率需求,當輸入信號在10GHz量級時,采樣率需要達到20GHz以上,所以模數轉換器是示波器的核心器件,另外,高速采樣必然需要大容量高速存儲,所以對存儲器的訪問延遲、訪問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硬件都不是理想的,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失真,都會存在非線性,所以示波器通常需要各種各樣的補償,在示波器技術中,目前應用最多的是采用DSP技術進行頻域、時域的補償。通過補償,可以拓寬前向通道的帶寬,通過校正可以濾除寬帶引入的隨機噪聲。所以,DSP技術在示波器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給示波器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五年前,當我聽說某位老先生為示波器的研制投入了一輩子,我會扼腕痛惜:為什么這樣的東西還需要投入一輩子的精力去搞,這有什么搞頭?后來我才明白,示波器技術博大精深,不投入一輩子的時間是搞不定的,她本質上就是一門通用信號提取的科學,這就是我對示波器的理解。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陵县| 乐亭县| 固阳县| 嘉峪关市| 仁寿县| 怀宁县| 雅安市| 温泉县| 乌兰察布市| 嘉义县| 瑞昌市| 休宁县| 陆丰市| 贺州市| 辽中县| 石景山区| 延长县| 邵阳县| 义马市| 北川| 永城市| 三原县| 祁门县| 海晏县| 岑巩县| 泾源县| 中宁县| 闻喜县| 宁强县| 万山特区| 昆明市| 亳州市| 边坝县| 阜新| 乐山市| 关岭| 宁国市| 太仓市| 鄱阳县| 葵青区|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