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部門電表芯片“指定招標”有松動
——
“各地電力部門正在慢慢改變以前的做法,這對我們電表元器件廠家來說是好消息。”在本報《中國芯片企業無緣本土6000萬電表市場》(見本報5月30日C4版)報道后,昨天,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該人士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華北電網有限公司電表芯片的“技術規范”的最新要求,全稱《單相電子式復費率CPU卡——預付費電表技術規范》,文件制定日期為“2007年5月”。
按以往慣例,各地電力部門會在這段時間對電表進行年度招標、采購。華北電網這份“技術規范”,詳細說明了訂貨、驗收或使用上述產品時須參照的規范要素,整個文件中沒有提及任何廠家、品牌、具體型號的產品,也沒有采用“指定”或“建議”的方式針對具體廠家設置限定條件。
顯然,這與之前各地電力部門的技術規范有明顯不同。本報上周曾獲得江蘇、浙江、安徽、陜西、湖北等省電力部門的類似文件,其中顯示,2001年以來,電表招標時,作為參照的元器件規范設計對象大部分屬于國外產品。如計量芯片一類,美國ADI基本成了獨家指定品牌。
“我們不求能夠進指定范圍,這對國外國內廠家都不公平,只想有個同臺競技的機會。”上海貝嶺市場部經理薛智峰如是說。
上海貝嶺一位高管也對記者表示:“廠商與電力部門正變得越來越開放,只是步子不夠快。”
“ADI目前正把貝嶺作為最大競爭對手之一,并一直在跟蹤我們的知識產權。但是,經歷過上次的訴訟,一直到和解,事實驗證了我們的技術提升。”上述高管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