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近紅外光譜儀發展概述

    近紅外光譜儀發展概述

    作者: 時間:2013-03-18 來源:網絡 收藏
    在過去的50多年里,經歷了如下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臺(50年代后期)是濾光片,測量樣品必須預先干燥,使其水分含量小于15%,然后樣品經磨碎,使其粒徑小于1毫米,并裝樣品池。此類儀器只能在單一或少數幾個下測定(非連續),靈活性差,而且穩定性、重現性差,如樣品的基體發生變化,往往會引起較大的測量誤差!“濾光片”被稱為第一代分光技術。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光柵掃描開始應用,但存在以下不足:掃描速度慢、波長重現性差,內部移動部件多。此類儀器最大的弱點是光柵或反光鏡的機械軸長時間連續使用容易磨損,影響波長的精度和重現性,不適合作為過程分析儀器使用。“光柵”被稱為第二代分光技術。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前期,應用“傅立葉變換”分光系統,但是由于干涉計中動鏡的存在,儀器的在線可靠性受到限制,特別是對儀器的使用和放置環境有嚴格要求,比如室溫、濕度、雜散光、震動等。“傅立葉變換”被稱為第三代分光技術。

    90年代中期,開始有了應用二極管陣列技術的,這種近紅外光譜儀采用固定光柵掃描方式,儀器的波長范圍和分辨率有限,波長通常不超過 1750nm。由于該波段檢測到的主要是樣品的三級和四級倍頻,樣品的摩爾吸收系數較低,因而需要的光程往往較長。“二極管陣列”被稱為第四代分光技術。

    90年代末,來自航天技術的“聲光可調濾光器”(縮寫為AOTF)技術的問世,被認為是“90年代近紅外光譜儀最突出的進展”, AOTF是利用超聲波與特定的晶體作用而產生分光的光電器件,與通常的單色器相比,采用聲光調制即通過超聲射頻的變化實現光譜掃描,光學系統無移動性部件,波長切換快、重現性好,程序化的波長控制使得這種儀器的應用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尤其是外部防塵和內置的溫、濕度集成控制裝置,大大提高了儀器的環境適應性,加之全固態集成設計產生優異的避震性能,使其近年來在工業在線和現場(室外)分析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end)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业县| 金山区| 宣城市| 崇信县| 会泽县| 台州市| 漠河县| 农安县| 平遥县| 仙游县| 济宁市| 泸州市| 涿鹿县| 花莲市| 新宁县| 云和县| 东兴市| 莱阳市| 丹江口市| 孟州市| 贵溪市| 萨迦县| 舞钢市| 富源县| 屏东市| 华宁县| 类乌齐县| 聂拉木县| 舞钢市| 刚察县| 江口县| 江源县| 连平县| 宁陕县| 珲春市| 堆龙德庆县| 吴忠市| 横山县| 双辽市| 淮安市|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