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照明行業發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48383.htm(1)中國經濟增長,人均收入持續提升,推動了照明消費的不斷升級
受益于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和投資拉動,“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了高速發展的態勢。2006年至2012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復合增長率為15.09%。

影響中國照明行業發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支出和政府消費支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0年居民消費支出占比71.3%,政府消費支出占比28.7%。據世界銀行預測,中國的總體消費GDP占比將從1995-2010年的49%增長到2026-2030年的66%。

影響中國照明行業發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伴隨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家庭總資產保持穩定高速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6至2012年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保持了較快增速,城鄉、農村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4.83%、14.11%。同時,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收入分配政策改革,是居民家庭收入持續增長的良好保障。

影響中國照明行業發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城鎮化率和人口數量的增長促進了照明市場的發展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在人口數量穩步提升的同時,中國的城鎮化率也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的總人口數量由1990年的11.43億人增長到2011年的13.47億人,而中國的城鎮化率則由1990年的21.41%提高到2011年的51.27%。根據黨的十八大規劃,我國應進一步加快城鎮化建設,2020年城鎮化率超過60%。

影響中國照明行業發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人口數量的增加和城鎮化率的提升將直接影響照明市場的需求,不僅包括家居照明市場,還會拉動辦公、商業、工業、公共設施等各個照明細分領域;另一方面,城市對照明的需求遠超過農村,從農村和城市照明消費產品結構和新品替換速度來看,城鎮化率的提升有利于照明產品的消費升級。
(3)消費升級推動照明行業向前發展
在我國,隨著消費由必需品為主轉變為非必需品為主,消費方式轉變為享受型消費。這意味著在照明市場,居民對燈具產品個性化的追求將會快速增加。同時,人們要求燈具能適應不同場合、不同光照功能的呼聲高漲,適用于各種使用要求的燈具也應運而生。
在照明市場,家用照明消費者對燈具的消費由感性消費更趨理性,在兼顧產品外觀款式、質感、照明效果的基礎上愈加重視產品的品牌美譽度和品質保證,從而對決定燈飾內在價值的材質和制作工藝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和消費者開始表達對光環境的需求,需要商家在提供照明產品的同時,給出照明系統解決方案,通過不同的產品合理搭配,營造出最好的燈光效果。消費者消費理念和行為的提升必將為技術水平較高、品牌較好的公司創造更多的業務機會與競爭優勢。
(4)技術進步、政策支持為節能照明產品提供發展動力與機遇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全球消耗電能中有19%都用在照明上,而目前僅在全球公共建筑中就有3/4的照明設備不具有節能性能,如果能將這些舊有照明設備全部換成節能照明設備,屆時可節省40%-70%的電力。
照明產業作為我國最具節能潛力、最具應用推廣性的環保節能型產業之一,發展以自主領先科技為核心的產業升級,一直受到全社會的共同關注,節能照明產業已成為照明產業發展的核心方向及重要支柱。國家對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力度的加大,政策導向帶來的巨大市場商機,已經讓國內照明產業的龍頭企業加大了借技術創新突圍低效照明產品的力度。
在各類照明產品中,白熾燈歷史悠久,使用范圍廣闊,但由于其通過物質輻射發光,能量轉換效率(即光效)較低,因此已成為各國政府淘汰的目標。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11月4日正式發布白熾燈淘汰路線圖,計劃到2016年全面禁止白熾燈的進口與銷售。從全球白熾燈淘汰計劃來看,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國淘汰計劃啟動相對較早,中國、韓國和日本的政策支持力度最大,影響也最直接。

影響中國照明行業發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除發布白熾燈淘汰路線圖外,我國從2008年起即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對節能照明產業進行扶持,其中2012年LED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推廣方案,推動了公共、商用照明市場的增長。2013年2月出臺的《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規劃》,對LED企業發展起到了引導作用,通過資金扶持使企業在技術上進行突破,使企業更有信心面對市場競爭,加速中國LED產業的國際化進程。
2、不利因素
(1)行業發展有待規范
我國通用照明市場存在著大量的小型照明企業,這些企業往往沒有嚴格的、行之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和持續完善的研發體系,產品銷售策略就是以低價盈利為主,造成了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仿冒偽劣產品。此外,我國通用照明市場分布廣泛、地域集中度不高,給市場和行業監管帶來很大挑戰,客觀上造成市場監管力度不夠、存在盲區。
我國通用照明市場的質量檢測標準、國家與行業標準制訂相對成熟市場滯后,市場監管水準和依據與行業發展趨勢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行業整體集中度不高,很多企業集中在低端市場,市場無序化競爭狀況較嚴重,整個市場競爭環境有待改善。
(2)先進技術演進緩慢
大多數照明企業都處在產品模仿階段,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整體上影響了我國照明行業的自主創新和研發水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