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Actel反熔絲FPGA的高速DDR接口設計

    基于Actel反熔絲FPGA的高速DDR接口設計

    作者: 時間:2013-05-23 來源:網絡 收藏

      2 仿真及優化

      在 公司的編程環境IDE V9. 0 中進行編程仿真。使用Modelsim 6. 5d 進行行為仿真,仿真波形如圖8 所示。由圖8 可見變換后數據符合預期,功能實現正確。

      使用Modelsim 6. 5d 進行布局布線后仿真,仿真波形如圖9 所示。由圖9 可見各路數據均存在毛刺,毛刺的最大寬度達到了1. 8ns,這超出了DAC 器件對于輸入并行數據相位差小于1ns 的要求。可能導致DAC 采樣錯誤。

      分析最終輸出數據毛刺產生的原因,應當是每路數據的14bit 單獨信號之間路徑的延時不同導致的。而數據在輸出之前大部分環節都是由全局時鐘進行同步處理,可以保證嚴格的同步,除了選擇器Multiplexor 輸出到IO 端口部分走線,因為在Multiplexor的輸出環節不會再有時鐘采樣,因此該部分多路信號延遲差異無法消除。檢查布局布線后底層的布局圖,如圖10 所示,深黑色的單元即為Multiplexor,顯然各個Multiplexor 與對應IO 口的距離差別較大,驗證了之前的分析。

      根據前段分析,對Multiplexor 的位置進行手動優化,即在底層布局圖中將所有Multiplexor 均調整到盡量接近IO 端口的位置,保證多路信號在Multiplexor后端延遲盡量一致,優化后鎖定這些Multiplexor的位置,如圖11 所示。

      優化Multiplexor 布局后重新進行后仿真,仿真結果如圖12 所示。由圖12 可見,最大毛刺寬度僅為500ps 左右,完全滿足DAC 要求的1ns.可見,優化后的方案合理、可行的實現了要求的功能。

      圖12 優化底層布局中Multiplexor 位置后的后仿真

      文章中闡述的方法不僅僅局限于FPGA 與DAC之間的接口設計,也適用于FPGA 與其他高速芯片的通信,例如FPGA、DSP、SDRAM 等等支持DDR 接口的器件,同時,對于板級及單元級的通信,使用該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線纜傳輸信號速率,使得系統各個環節的設計更為簡單。

      3 結束語

      文章分析了 公司FPGA 相對于常用的SRAM 型FPGA 在衛星產品中應用的優點,并就一種常見的應用目標,提出基于 公司RTAX-S 系列抗輻射FPGA 的高速DDR 輸出接口的設計方法,并通過優化得到符合要求的結果,為FPGA 在衛星產品中的高速設計、應用提供了技術保障。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白山市| 延津县| 始兴县| 保靖县| 子洲县| 华坪县| 宁武县| 广灵县| 城步| 台安县| 会宁县| 工布江达县| 古蔺县| 淮阳县| 金坛市| 札达县| 营口市| 吉林省| 和田县| 闻喜县| 武穴市| 凌源市| 惠来县| 西华县| 明水县| 通榆县| 普兰店市| 鄯善县| 突泉县| 茶陵县| 黑河市| 库尔勒市| 阿城市| 灵寿县| 东明县| 和田市| 安达市| 察哈| 峡江县|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