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主板上聲卡芯片介紹

    主板上聲卡芯片介紹

    作者: 時間:2011-08-18 來源:網絡 收藏

    介紹

    現在的基本上都集成了音頻處理功能,據調查顯示,新裝機子的用戶超過80%的人都使用自帶。分析原因,主要是大部分用戶對PC音質要求不是很高,又不想浪費現成已有的板載;加之板載聲卡一直在悄悄地進行革命,音質與一塊普通PCI聲卡沒什么差別甚至更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板載聲卡不再象過去只有“軟”、“硬”的差別,種類已相當多,它們的差別也很大。下面跟大家說說目前市面上的板載聲卡究竟有哪幾種,各有什么特點,購買的時候怎么識別,希望大家購買主板時多留個心眼,不花錢享受到更好的音效。

    AC97基本框架

    AC97架構由三部分組成:
    信號處理部分:就是DSP,也可由cpu代替,由于cpu強大的處理能力,這完全可行。但需有軟件驅動實現算法。軟件就靈活多了,這也正是廠商能低價實現許多PCI聲卡高級功能的資本。
    數字連接部分:集成在南橋中,數字控制器(DigitalController)與AC-link,負責連接、控制和對數據“打包”(按AC97標準編排數字信息)。如上圖,中間部分是南橋中的一部件。右下圖是VIA最新KT400A的南橋。

    音頻回放部分:AC-link連接CodecCodec——正是我們常聽說,同時在主板上也唯一能見的軟聲卡代表部件。只構建回放或輸入部分(數模轉換DAC/ADC,音頻混合等功能)。就是上圖右邊部分了。又如右圖,VT1616就是Codec。
    • 基本性能
    Codec達到的基本性能在標準中有具體規定:
    • 動度>90dB
    • 支持立體聲耳機
    • 16-Bit立體聲全雙工立體聲輸出
    • 16-Bit單聲道耳機輸出
    • 支持四種模擬立體聲輸入方式LINE-IN、CD、VIDEO、AUX
    • 支持AC97混音器
    • 外部音頻電源控制
    • 抽樣頻率為:48Khz、32.0Khz、22.05Khz等
    • 18bit、20bit采樣精度,信噪比增加(部分大于98db)
    • 全雙工可變采樣率(從7040Hz到48kHz逐一1Hz線性改變)
    • 增強3D立體聲效果
    • S/PDIF輸出
    • 擴展6-Bit主音量控制
    • 支持四種模擬立體聲輸入方式LINE-IN、VIDEO、AUX和高品質CD音頻輸入
    • 插孔探針可以提供自動輸出控制
    • 增強型供電管理(以支持數字信號)
    • 單聲道MIC輸入(內置20dB前置放大器)
    • 連接Multi-Codec設計,通過CRN接口可以讓3片CODEC芯片同時工作
    AC97聲卡是高度依賴驅程的,音質效果、3D效果實際上主要還是看驅程、看算法。但沒有一定的硬件支持,驅程再強也是無能為力的。所以不同檔次的Codec在功能上有一定差別,AC97Codec升級更主要體現也是在整體功能升級上,如S/PDIF輸出、前置放大器等。
    AC97Codec或許很難令人滿意。但對一般用家而言,我覺得應該是足夠了,我們不是專業級,對音色很難也不必分得太清。
    AC97Codec屬于那個檔次?光聽主板廠商的理論是不夠的,下面教你些實在的招數!

    板載軟聲卡的挑選

    位置
    Codec芯片,其實很多主板會自己聲明的,算是多個心眼吧,也好看看用的是什么芯片,至于具體芯片特點,容之后慢慢說明。一般再主板右上角,或者音頻輸出插孔附近,如下圖:

    Codec封裝是有固定標準的。48-pinQFP封裝,INTEL標準中明確規定的,就是方形四邊有腳那種。再看一下:

    一般芯片型號
    雙聲道

      早期型號主要有:VIA的VT1612a;Realtek(麗臺)的ALC100/P、ALC101;SigmaTel的STAC9708T;AnalogDevices的ad188x系列(或許各位比較少聽這個名字,但他可是INTEL的主要合作伙伴,大部分INTEL出品主板內建聲卡用他的CODEC)。
      看到這幾種型號的Codec我建議還是盡快另買聲卡好了,畢竟功能也太差。
      之后推出的不少Codec廠家也注意了,終于不只達到能發聲的檔次,在聲音質量上、功能上有了很大提高。
    VIA的VT1611A;Realtek的ALC201、ALC202/a;Crystal的CS4201、CS4202、CS4205、CS4294、CS4297A、CS4299;SigmaTel的STAC9756/57、;C-MEDIA的CMI8738(他是在雙聲道接口上自建4聲道能力);AnalogDevices的ad198xA/B系列、ad183x系列。

    Codec按AC97標準中較高要求設計:雙聲道,一般具有18bit/20bit數模轉換能力(聲音還原能力提高),擴展6或5-Bit主音量控制,增加耳機功放或輸出線功放,少部分有S/PDIF輸出。
    C-MEDIA的CMI8738。可以算是這一代產品中佼佼者,功能極大豐富,包括4聲道能力、AC-3輸出、HRTF3D定位算法接口等。其實它已包含一部分音頻處理能力,如3D運算功能就不再全由CPU完成,但其改進又未完全達到硬聲卡標準,我覺得還是把它算在軟聲卡這一類比較好。算是提供介于一般AC97與硬聲卡之間的選擇。另外,許多PCI聲卡也采樣這一芯片。
    Codec,板載聲卡功能有更進一步的改善了。
    Realtek的ALC203;SigmaTel的STAC9752/53、STAC9766/67。
    DirectSound3D、HRTF3D、Sensaura?3D、EAX?1.02.0以及A3D功能;部分支持DVD回放;光纖輸出首次支持32K/44.1K/48K/96KHz多頻率可選。

    六聲道

    Codec也沒停步,已能實現這一功能。
    Codec了;其二:在雙聲道輸出基礎上自建多聲道,用的還是雙聲道的Codec;其三,multi-codec技術,多塊CODEC并接在AC-LINK上,分別處理前、后、中置聲道。
    一:
    VIA的VT1616;Realtek的ALC65X系列(其中ALC655,ALC658為增強型);C-MEDIA的cmi9739/a;SigmaTel的stc9758/59;

    二:Crystal實現方法就是用一塊CS4202外加CS4334擴展。
    Crystal為例,批發單片CS4202CODEC1.4$,單片CS4334芯片0.7$,總共2.1$,折合¥17元左右。物美價廉!
    XEAR3D技術、AnalogDevices的SOUNDMAX3.0技術。由于軟聲卡的獨特性,使升級驅程達到升級聲卡成為可能。
    法三,通過CNR口外接另一塊Codec實現。
    AC97標準中真正建議的方法,但由于成本較高,現多在品牌機上才見到他的身影了。也有廠家專門推出這樣的聲卡。給有CNR口的用家,把原來2聲道升級為多聲道提供多一種選擇吧。

    1. 如果主機板上內建有與CNR卡相同或是兼容系列的CODEC,可采用slave型態的CNR卡當作是聲道升級的方案。即主機板上內建二聲道CODEC,另選用具備相同或兼容的CODEC的slave型態的四聲道CNR聲卡,將系統的聲道由原來二聲道升級至六聲道。
    2. 如果主機板上并未內建有任何的CODEC或是不想使用主機板上的音效時,使用者便可以選擇master型態,就像是一般的聲卡一樣,master型態的CNR聲卡自動關閉內建在主機板上的CNRCODEC,只使用CNR卡上的所有音效。
    3. 板載硬聲卡

      APU實現硬聲卡功能。
      ct5880:不想多說,上有低檔PCI聲卡,下有6聲道軟聲卡,地位尷尬。音質有一定要求,甘于寂寞用雙聲道,對游戲3D定位要求不高的用家,也算不錯。頂多是其自己的硬件底層實現的EAX值得一提。

      APU(AudioProcessingUnit),直接與CPU、CODEC連接,構建聲卡(XBOX中也用此技術)。由5個DSP組成,3個固定功能,2個可編程。硬件支持directx8.0!!自建數據傳輸控制架構,不經過南橋控制。2個可編程DSP,實現內建3D特效(混響、回音等)、均衡(EQ)、DolbyDigital(AC-3)等算法功能,可編程就還意味著此些功能可隨驅動更新不斷升級(據我所知此為高檔聲卡中才常用的技術)。全方位的硬件支持音頻處理,將對系統資源實現巨大釋放。但仍需要強調的是,它仍需要Codec輸出,所以在NFORCE2主板上仍能找到Codec
      SoundStorm標準作進一步改善,實際上,SoundStorm本身是nVidia給主板廠商貼的標簽,只要他們的nForce/nForce2主板能提供利用集成聲音處理器提供全面的聲音輸出,具備如多聲道能力——6聲道的模擬輸出,S/PDIF數字輸出和AC-3杜比數碼音質后,即可得到。


    關鍵詞: 主板 聲卡 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修文县| 淮阳县| 贵港市| 元朗区| 甘孜| 德兴市| 金川县| 栖霞市| 瑞金市| 武威市| 阿拉善左旗| 陕西省| 五河县| 清水河县| 长宁区| 库车县| 荔浦县| 麻江县| 惠水县| 兴隆县| 新兴县| 鸡泽县| 兰溪市| 辽阳县| 梨树县| 迭部县| 武邑县| 剑川县| 商丘市| 铁岭县| 巩义市| 历史| 隆回县| 林西县| 衢州市| 宁明县| 永德县| 淮滨县| 永善县|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