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礎大語言模型市場格局初定
當今以智能體為代表的AI應用可以說是“亂花漸欲迷人眼”,而這些AI應用爆發的智能化引擎——基礎模型產品也不斷實現新突破,驅動智能化再上新臺階。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基礎大模型市場研究》(Doc#53530125,2025年6月)。報告調研追蹤了2025年第二季度基礎大模型市場現狀——多模態大模型開始爆發,大語言模型格局初定。
基礎大模型整體市場起伏不定
2025年以來,一方面DeepSeek爆火出圈吸引了普羅大眾的廣泛關注,另一方面整體基礎大模型產品市場也在快速演進。截至2025年中,大模型產品已經不在是主要聚焦大語言模型,市場上也可見廣泛的視覺大模型、語音大模型,原生多模態大模型也開始嶄露頭角。未來兩年,原生多模態產品市場將迎來爆發期。
大語言模型市場格局初定
大語言模型賽道在近3年的激烈角逐中已經形成一定的格局,IDC在本次報告中也重點研究了百度文心大模型、阿里通義大模型、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以及智譜GLM大模型。根據本次的調研IDC發現,在簡單的問答、常識領域,各大模型的差異甚小。但在一些復雜的指令、多模態的內容理解與生成以及多輪對話任務下,各大模型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異。目前來看,從功能的完善程度,百度文心大模型最為領先;在回答的完整度方面,阿里通義大模型表現突出;有關日常對話任務,字節豆包大模型亮點突出,在央國企的應用場景中,訊飛星火大模型應用更為廣泛。此外,本次研究對象為基礎大模型,在基礎大模型外,搜索賽道的產品諸如秘塔AI搜索等在實際的復雜搜索、專業研究、深度思考領域,在一些場景下表現會優于基礎大模型本身。
模型的選擇
在大模型開源開放浪潮高漲的今天,IDC調研也發現超過一半的企業更傾向于使用開源模型。在選擇開源模型時,企業應根據特定使用案例評估開源模型,重點關注性能、成本、質量、治理、合規支持要求等關鍵標準。應優先為透明度、靈活性和成本效益至關重要的用例選擇開源模型。為了從開源開放模型生態系統的快速發展中受益,組織應該投資于模塊化解決方案,并構建系統的迭代方法來選擇、監控和維護模型。
盧言霞 IDC中國研究總監
IDC中國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當下企業面臨著豐富的模型選擇,模型的準確度、開源程度不應是唯一的考量因素,更應該綜合考慮企業的應用場景、成本、模型治理、合規等綜合因素。
免責聲明
本文中的內容和數據均來源于IDC所發布的報告,所有內容及數據均為我公司所有。未經IDC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刊登、發表或引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