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國產PC巨頭誕生!聯想開啟“另類”造芯路:直接投資23家芯片公司
【7月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中興、華為等眾多國內頂尖的科技巨頭、機構或者是理工科高校,紛紛被列入到美國的“實體清單”之后,也是再次證明了“科技無國界”是一種極其荒謬的說法,這也是讓人想起了最強國產PC巨頭—聯想CEO楊元慶的一些不恰當的言論,讓很多網友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惋惜,如果當年聯想沒有走”貿工技“路線,而是走”技工貿“路線,沒有放棄”造芯“之路,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遺憾,當然如果當年聯想選擇了艱難的造芯之路,或許我們就沒有今天的聯想了,畢竟在Intel和微軟所形成的”wintel“ 聯盟之下,縱觀全球,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夠在操作系統研發,或者是芯片研發道路上能夠大獲成功,畢竟國內也擁有一大批芯片研發企業,但至今依舊還有著很大的技術差距,即便是獲得了X86芯片架構授權后,至今還落后了4-5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2007/415374.htm但或許很多網友并不知道,雖然聯想并沒有選擇自己造芯,但實際上聯想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也一直都在支持國產芯片的發展,因為聯想選擇了“另類”的造芯路,通過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開始投資更多的國產芯片企業,幫助這些國產芯片企業的成長,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聯想旗下的投注公司在國內累計投資了高達23家芯片公司,直接涵蓋了AI芯片、CMOS芯片、光芯片、車載IGBT芯片,loT芯片、光電子芯片、手機芯片、IC芯片等等。
可以說,聯想旗下三大投資公司—聯想創投、聯想之星、君聯資本所投資的芯片領域也是非常多、非常全面,當然聯想之所以直接選擇投資方式,來支持國內的芯片公司造芯,或許也是因為聯想并不想進入到芯片研發領域,因為芯片研發周期非常的長、技術門檻也非常高、投資金額也非常巨大,風險也很高,很有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導致所有的研發投入覆水難收;
就連小米創始人雷軍都直言:“芯片研發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做芯片“九死一生”,不僅僅需要大量資金的持續投入,還需要大量科學家的引進。” 所以聯想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來支持國內更多的芯片企業,無疑也算是在支持國產芯片的發展。
最后:各位小伙伴們,你們對于聯想如此“另類”的造芯路,都有什么樣的看法和意見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討論,期待你們的精彩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