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3G背景多跳蜂窩網融合關鍵技術研究

    3G背景多跳蜂窩網融合關鍵技術研究

    作者: 時間:2017-06-12 來源:網絡 收藏
    與AdHoc網絡融合尚處在理論研究階段,國際上相關研究小組非常多,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融合方案。本文將部分融合系統模型按其功能應用分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熱點小區平衡業務量

    熱點與非熱點小區的平衡、提高信道利用率是網絡融合的重要應用。這種功能的網絡融合方案以iCAR(integrationofcellularandmodernAdhoc relaying technologies)為代表。

    它最早提出將傳統和AdHoc轉發技術相結合,重點針對解決蜂窩系統中信息流量不均衡時的擁塞問題。iCAR系統通過在小區間使用AdHoc轉發臺(ARS)將數據流從一個小區動態轉移到其他小區從而有效的平衡小區間的流量負載。這不僅增加了系統的容量還可以減少移動節點的發送功率并且擴展了系統的覆蓋面積。

    和ARS的主要不同在于,一旦建立,通過有線接口連接MSC后它的位置就固定了,而ARS是一個無線通信設備。ARS的控制器要比的簡單得多,另外ARS可以小范圍地移動,并且能通過無線接口與移動用戶、基站、其他的ARS直接通信。

    轉發例子如圖1所示,擁塞小區B中的移動用戶X通過兩個ARS與小區A中的基站通信。每個ARS有兩個空中接口,C(cellular)接口是與基站之間通信的接口,R(relay)接口是與移動節點或其他ARS通信的接口。假定C接口工作在1900MHZ左右,R接口使用頻帶在2.4GHZ處,(使用別的頻帶也可以例如在2G系統中使用的是850MHZ,系統使用的是2GHZ)。R接口使用的媒體接入控制協議(MAC)協議與無線局域網或AdHoc網絡中的使用的協議相似。由于ARS的主要作用是轉發,因此每個ARS的R接口傳輸范圍都遠小于基站,這意味著ARS的花費要遠遠小于基站。ARS之間可以相互通信,同時一定的移動性以及工作頻段的不同使之能夠與基站以較高的速率通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1706/353792.htm



    圖1iCAR基礎轉發

    直接與移動節點通信的ARS稱為代理,直接與基站通信的ARS稱為網關(ARS可以同時作為代理和網關)只有ARS作為網關時它才同時使用C接口和R接口,作為轉發節點時它只使用R接口,這也意味著ARS只有在作為網關時才使用專用控制信道DCH,在這種情況下DCH由MSC動態的分配。

    為了能夠轉發,移動節點需要有R接口與ARS通信,在正常的情況下移動節點還要通過C接口與基站通信,因此移動節點與ARS一樣有兩個接口。因此理論上講移動節點也可以當作ARS,在其他移動節點和基站之間轉發信號,但是這樣一來安全、認證等問題都難以實現。因此在icar系統中移動節點不用來轉發數據包。實際上AdHoc網絡面臨的最大問題都是因為節點的快速移動同時缺少中央控制機制,ARS的位置以及有限的移動都是通過MSC控制的,因此轉發路徑有較好的服務質量,并且一旦建立可以保持高穩定性,更適于實時應用。

    擴大的覆蓋范圍

    多跳蜂窩網(MCN)是AdHoc網絡與蜂窩網結合領域的新研究熱點。多跳蜂窩網既有傳統蜂窩網固有的服務基站,同時又具有了AdHoc網絡多跳轉發的靈活性。在同一個小區內可以同時有多條鏈路通信而且不占用基站的信道。與純AdHoc相比,有基站的存在安全問題更容易解決。同時還具有基站的發送范圍和功率降低,減少基礎設施的費用,減少系統中基站的數量,增加網絡的覆蓋面積及提高系統容量的優點。

    小區內的兩個移動節點1和4需要建立通信鏈路,在SCN中路由為移動節點1到基站再到移動節點4,即移動節點1和4分別建立到基站的單跳鏈路,由基站轉發實現通信。而在MCN中,則不需要基站的參與,路由為移動節點1經過移動節點2、3到達移動節點4,由臨近節點2和3轉發即可。小區A中的移動節點2要與小區B中的移動節點4建立通信鏈路,在SCN中路由為移動節點2通過基站A,B到達移動節點4,各移動節點分別與所處小區內的基站通信,不同小區的基站間交互數據實現通信。而在MCN中路由為移動節點2通過移動節點3、基站A、基站B、移動節點1到移動節點4,離基站較遠的移動節點通過臨近移動節點的轉發和基站進行通信。

    提供高速率的數據業務

    在UCAN體系中主要引入了HDR(HIGNDATARATE)和IEEE802.11b,每個移動設備有兩個接口。它的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移動設備都接入高數據速率的基站。代理用戶的下行鏈路接收從基站發來的高速率數據包,再通過IEEE802.11b接口發送給轉發用戶,轉發用戶再發送給目標用戶。用戶在此過程中一直在檢測高速率下行鏈路的信道狀況。


    圖2UCAN的體系結構

    UCAN提出了代理發現機制。只有低速率下行鏈路的移動節點通過IEEE802.11b接口發送路由請求信息。這個路由請求信息在鄰近移動節點間廣播,根據代理發現協議,尋找到一個具有高速率下行鏈路的移動用戶。這個路由請求轉發的過程就在每個節點上建立了路由信息,數據包可以通過相同路徑到達目的節點,因此代理發現協議也可以作為路由建立協議。


    代理節點發送一個代理應用信息給基站,根據此信息基站更新到達目的節點的代理表。從目的節點下一個時間片開始,基站就通過代理結點將數據幀發送到目的節點。當代理節點收到數據幀,它將檢查幀中目的節點的標識段,并通過IEEE802.11b接口到達目的結點,對于IP數據包可以使用IP隧道封裝數據幀。高速率下行鏈路的信道質量在代理發現中是非常重要的參數,此外還要考慮移動節點的移動速度。在UCAN中設計了兩個代理發現機制:GreedyProxyDiscovery和On-demandProxyDiscovery。




    關鍵詞: 3G 基站 蜂窩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崇左市| 松滋市| 揭西县| 香港| 新竹县| 洛隆县| 岑溪市| 法库县| 广水市| 湘潭县| 攀枝花市| 江北区| 应用必备| 保亭| 云霄县| 桃源县| 泸西县| 景谷| 汤原县| 龙口市| 紫金县| 霍山县| 大悟县| 桐庐县| 繁昌县| 龙口市| 西吉县| 浏阳市| 永吉县| 新津县| 临沧市| 桐梓县| 神木县| 滕州市| 万宁市| 石林| 绥宁县| 右玉县| 乌兰县|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