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市場分析 > 智慧城市PPP:為何鮮有成功案例?

    智慧城市PPP:為何鮮有成功案例?

    作者: 時間:2016-03-11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收藏
    編者按:在日漸升溫的智慧城市PPP熱潮中,成功案例卻不多見,目標、收益、法治這三個正在阻擋其發展。

      第三,法治之惑——PPP法規體系不健全,無法有效約束政府失信行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1603/288150.htm

      在PPP失敗案例中,存在因地方政府單方面違約,而導致社會資本利益受損的情況。比如,有些地方政府簽約后又單方面要求重新談判,以降低承諾價格;政府廢止了當初指定的管理辦法,致使實施機構拖欠合作公司經費,最終導致項目失敗。

      此外,國內相關法規尚不完善,無法有效約束政府失信行為,這意味著社會資本方無法通過法律途徑有效保護自身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其采用PPP模式參與建設的意愿,勢必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點思考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對于破解PPP發展中的問題,有一些思考和建議:

      首先,應提升政府對PPP的認知和實施能力。只有讓地方政府了解PPP模式,熟悉其操作流程,才能確保智慧城市PPP模式的順利推進。具體建議有:一是加強宣傳和培訓,讓更多的政府管理者準確理解PPP的內涵和作用,合理界定其適用范圍;二是鼓勵省級地方政府牽頭成立智慧城市PPP綜合服務中心,負責相關信息的統一發布和技術指導,輔助地方政府確定中標者;三是支持發展一批融資、技術等中介機構介入智慧城市PPP項目,為各地推進智慧城市PPP項目提供專業化服務。

      其次,應制定認定標準和第三方評價機制。筆者認為,標準是智慧城市PPP參與主體間利益分配的依據,加強標準體系建設與執行至關重要。具體建議有:一是推動成立智慧城市PPP模式標準制定機構,分行業、分領域研究制定消費者收費標準和項目驗收標準。探索浮動收益率機制,科學測算項目建造運營和預期收益,制定可控的價格調整預案,確保社會資本利潤率處于合理區間;二是為確保標準的貫徹執行力度,在智慧城市方案設計、合約制定、建設運營等環節,引入第三方機構,以標準為綱開展評估,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最后,加快修正完善法律法規及政策體系,提高PPP模式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增強經營環境的可預測性,確保項目風險可控。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智慧城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右玉县| 华容县| 屏边| 芜湖县| 石门县| 进贤县| 凤台县| 百色市| 宜良县| 禄丰县| 兴国县| 当阳市| 义马市| 普洱| 宁强县| 柞水县| 新郑市| 敖汉旗| 南漳县| 扎鲁特旗| 阿拉尔市| 扬州市| 将乐县| 泸溪县| 霍城县| 沁水县| 右玉县| 阳原县| 健康| 长白| 泰州市| 博罗县| 德令哈市| 轮台县| 炎陵县| 科技| 垦利县| 吉首市| 沙坪坝区| 阿巴嘎旗|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