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管理賞析 > 臣道漫筆

    臣道漫筆

    —— (六)帝師天下為己任
    作者:葉鐘靈 時間:2016-03-09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201603/287514.htm

    ◆ 下邑之謀

      回歸漢王身邊,漢王即帶之東進。公元前205年三月,漢王乘主力攻伐齊國田榮之時,南渡平陰冿渡口,至洛陽新城。有三老(鄉官名,掌教化)董遮晉見漢王獻計道:大王宜師出有名,“明其為賊,敵乃可服”,今無道,無辜擅弒義帝,實天下之公敵。大王可令三軍服白,奉告諸侯共討。漢王從其言,舉哀三日,遣使告眾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誅戮義帝,實實大逆無道!今“寡人悉發關中兵”,愿與諸侯王共討之。漢王率正義之師,又借項王全力攻齊之機,一舉攻陷了楚國的都城――彭城。不料取勝之后,又犯初進咸陽時的老毛病,大肆搜括財寶,整日狎昵美女,花天酒地,這樣倒行逆施給項王留出了反攻的時間。項羽聽說老窩彭城失守,怒火中燒,馬上親自率軍三萬從小路星夜兼程趕往彭城。勝利沖昏頭腦,疏于防備,一時難于調集人馬,倉皇應戰,終歸大敗虧輸,死者十余萬人,連太公、呂后失散未遇也為楚軍所虜,途中為急于逃遁,幾次把兩個親生兒子推下車去,幸得滕公保護收留,只帶著等少數隨從十余人狼狽逃竄。

      劉邦逃到下邑才得落腳并收留了稍許人馬。漢王下騎,倚馬而問群臣:“我打算舍棄函谷關以東一些地方以為封賞,看誰能與我們一起抵抗項羽?”在這緊急關頭,提出了“巧借矛盾,聯合外援,共同擊楚”的戰略。張良進言道:“楚猛將九江王黥布與項王有隙,彭越則與齊共同反楚,這兩人大可利用,您手下大將韓信可獨擋一面,托付大事。如要送地便送這三人,可打敗楚國”。劉邦依計派隋何去游說黥布,另遣人聯合彭越。當魏王豹反漢,劉邦即派韓信領兵伐魏,并乘勢攻占了燕、代、齊、趙等地。正是由于這三股力量的匯聚,形成了包圍項羽的軍事同盟,最終扭轉了楚漢戰爭的不利局勢,“下邑之謀”,計聚三王,證明了張良的目光遠大和獨到之見。

    ◆ 借箸籌策

      漢三年(前204年)冬,項羽將漢軍緊緊圍于滎陽(今河南滎陽),雙方打起了持久戰,楚軍兵力強大,且用奇兵切斷了漢軍的糧食及援兵之道,漢王岌岌可危,千鈞一發。劉邦焦急萬分,無計可施,便找來謀士酈食其商議對策。酈食其獻計道:“想當初,商湯討滅夏桀后,將其子孫封于杞國;周武王討滅商紂后,將其子孫封于宋國。今秦暴虐無道,滅亡六國,而使六國之后無立足之地。陛下如能重新封立六國后裔,頒施印信,各國君臣百姓定會感戴陛下恩德,而甘為陛下臣民,陛下即可面南稱霸,連楚王也會前來恭敬朝拜,滎陽之圍可不戰而解。”劉邦稱善,即命人制刻印璽,使酈食其巡行各地,實行分封。

      酈食其尚未啟程,恰張良自外歸來晉見劉邦。劉邦正在用膳,招呼子房向前,并將酈食其的分封之計,得意地悉數告于張良征求意見。張良聽罷大吃一驚,忙追問道:“這是誰人出此下策? 若按此計而行,則陛下的大事去矣!”劉邦急問其故,張良滔然而答:“臣請借陛下面前之筷,籌劃詳析此策。當年湯、武封桀、紂之后,是估量自己能控制其生死,而今不論別國,就說項羽陛下能置其于死地嗎?天下游士離父母、別妻子跟隨陛下奔波四方,不辭辛勞,無非為將來能得陛下咫尺封地。如今復立六國之后,那天下游士必將各歸故國侍奉其主,家族團聚,守護祖墓,誰愿繼續跟隨陛下奮命爭奪天下?”如此等等,張良共舉出八條決不可執行此策的理由。劉邦聽后,嚇出一身冷汗,飯也不吃了,吐出口中之食大罵酈食其:“這個愚蠢至極的書呆子,差點壞了老子的大事!”張良是次阻擋分封,正為劉邦及時地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戰略失誤。


    本文來源于中國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6年第2期第85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罗县| 怀远县| 洛南县| 稷山县| 龙海市| 林甸县| 米易县| 湾仔区| 北安市| 商南县| 读书| 丹东市| 库尔勒市| 济南市| 综艺| 道真| 淅川县| 绥棱县| 加查县| 承德市| 台南市| 逊克县| 应城市| 册亨县| 会东县| 曲麻莱县| 措勤县| 湟源县| 宁蒗| 玉溪市| 永济市| 鹿泉市| 昌平区| 徐闻县| 许昌市| 宣化县| 屏东市| 内丘县| 鄂州市| 武定县|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