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布線密度和走線層數的關系

    布線密度和走線層數的關系

    作者: 時間:2011-12-25 來源:網絡 收藏

    層數越多,就可以把線間距布得越大,使路徑選擇更容易,而且減少了串擾問題的風險。遺憾的是,多層印刷電路板的費用與層的數字和表面面積的乘積成正比。使用層數越多,費用也就越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90877.htm

    如果層數減少,必須使用更小的走線間距,那同樣也將增加額外的費用。不僅如此,對于正好足夠的走線間距,所冒的串擾風險太大。

    決定一個板子需要的最少層數,靠的是經驗和猜測相結合。

    問題的核心是:在一個確定大小的線路板上,使用M層,布通N個連接,估算所需要的走線間距,知道了走線間距,就能知道板子費用,而且同時可以給出串擾模型。

    走線間距由線路密度決定。關于線路密度,有個很有用的模型,稱為RENT準則,是以推廣它的IBM工程師的名字命名的。RENT注意到,大多數正方形板子,當分為四個象限時,一半接線在象限之間,一半接線在每個象限內部。進一步細分每個象限,顯示出相同分布。關于在兩個象限之間的走線,我們假設接線的長度平均起來等于象限之間 的間距,則接線的總平均等于板子邊沿的3/8。

    知道了線的平均長度和線的數目,可以計算出這些線使用任意走線間距時所占的總面積。下式給出了一個使用M層的固定大小的板子上走通N個連接所需的走線間距。

    當然,如果我們還不其他一些關于布線需求的信息,例如大的總線或其他的結構,則應該使用它,如果沒有其他信息??梢試L試使用RENT的思想,計算在一個板子上走線時所需的空間:

    其中:N=連接的數目
    P平均=平均走線間距,IN
    X=板寬度,IN
    Y=板高度,IN
    M=走線的層數

    舉例來說,一個8IN*12IN的板子,在四個層面上共有800個走線連接。我們需要的走間距平均為0.132IN。

    這意味著,如果板子幾乎被雙列直播的通孔所覆蓋,幾乎需要在每個引腳之間進行走線。

    不要指望能占用引腳之間超過一半的空間。在上述例子中,我們應該使用更多的層,或者使用雙倍走線路徑。

    對于通孔板,與由上式得出的平均間距和最小間距的需求完全不同,如果需要在引腳之間使用兩倍或三倍的走線路徑,應該從串擾的角度考慮決定所使用的最小間距。采用由上式得出平均間距,可以確定需要多少可用的走線路徑。

    表面貼裝的板子比雙列直播的板子的內層有更多可利用的走線空間。通孔的總數大致是相同的,但是表面貼裝設計的通孔要小一些,因為集成電路的引腳不需要穿過它們。表面貼裝的板子的內層,平均間距和最小間距可能是相近的。

    在環氧樹脂電路板的內層,引腳之間走四條線是可能的,但是這也可能引起嚴重的串擾問題。

    在芯片間留出大的空間可以在板子上得到額外的走線空間,但是這需要更多的總面積。大多數的設計者會選擇增加層數。

    如果串擾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則要保證布線時只有當需要穿過引腳之間時才把走線推擠到一起,一旦它們走向下一個芯片,立刻把它們的展開,這需要許多手動高速,但是即使走線間隙的微小增加也會使串把減少。

    帶一些運氣,我們也能找出適合的電路板,使其產生的串擾是可接受的,而且不需要太多費用。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神木县| 奇台县| 九龙城区| 开原市| 平泉县| 新蔡县| 陆河县| 衡南县| 吐鲁番市| 武功县| 吴忠市| 鞍山市| 石嘴山市| 东山县| 轮台县| 安义县| 丹阳市| 清流县| 利川市| 钟祥市| 昌平区| 衢州市| 荣昌县| 汉川市| 伊宁县| 宜城市| 内乡县| 南开区| 江孜县| 鄂伦春自治旗| 富源县| 平度市| 屯昌县| 工布江达县| 滁州市| 顺昌县| 新余市| 东方市| 东台市| 灌云县|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