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設計應用 > 自適應濾波算法的仿真及工程實現(xiàn)

    自適應濾波算法的仿真及工程實現(xiàn)

    作者: 時間:2009-11-17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0 引 言
    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發(fā)展起來的。它是現(xiàn)代信號處理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復雜信號的處理具有獨特的功能。自器在信號處理中屬于隨機信號處理的范疇。對于隨機數(shù)字信號的處理,通常有維納(Weiner)濾波器、卡爾曼(Kal-man)濾波器和自(Adaptive)濾波器。維納濾波器的權系數(shù)是固定的,適用于平穩(wěn)隨機信號;卡爾曼濾波器的權系數(shù)是可變的,適用于非平穩(wěn)隨機信號。但是,只有在對信號和噪聲的統(tǒng)計特性先驗已知的情況下,這兩種濾波器才能獲得最優(yōu)濾波。但在實際應用中,常無法確定這些統(tǒng)計特性的先驗知識,或統(tǒng)計特性是隨時間變化的,因此,在許多情況下,維納濾波器或卡爾曼濾波器不了最優(yōu)濾波,而自適應濾波不要求已知信號和噪聲的統(tǒng)計特性,因而可以提供理想的濾波性能。當前,自適應濾波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自適應噪聲對消、語音編碼、自適應網(wǎng)絡均衡器、雷達動目標顯示、機載雷達雜波抑制、自適應天線旁瓣對消等眾多領域。
    在一些信號和噪聲特性無法預知或它們是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下,自適應濾波器通過自適應濾波調(diào)整濾波器系數(shù),使得濾波器的特性隨信號和噪聲的變化而變化,以達到最優(yōu)濾波的效果。這里在對自適應濾波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了不同信噪比情況下,LMS及基于DSP的,并對兩種實現(xiàn)方法的結果進行了驗證、分析比較。

    1 自適應濾波理論
    所謂自適應濾波,就是利用前一時刻已獲得的濾波器參數(shù)等結果,自動調(diào)節(jié)現(xiàn)時刻的濾波器參數(shù),以適應信號和噪聲未知或隨時間變化的統(tǒng)計特性,從而實現(xiàn)最優(yōu)濾波。自適應濾波器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濾波器的結構;二是調(diào)節(jié)濾波器系數(shù)的自適應算法。自適應濾波器的特點是自動調(diào)節(jié)自身的沖激響應,達到最優(yōu)濾波,此算法適用于平穩(wěn)和非平穩(wěn)隨機信號,并且不要求知道信號和噪聲的統(tǒng)計特性。
    1.1 自適應濾波器結構
    自適應濾波器主要有無限沖激響應(IIR)和有限沖激響應(FIR)兩種類型。濾波器結構的選擇對算法的處理起著重要的影響;IIR型結構濾波器的傳輸函數(shù)既有零點又有極點,它可以用不高的階數(shù)實現(xiàn)具有陡峭通帶特性,缺點是穩(wěn)定性不好,且相位特性難于控制。FIR濾波器是全零點濾波器,它是穩(wěn)定的,且能實現(xiàn)線性的相位特性,因此,自適應濾波器的結構通常采用F1R型濾波器的橫向結構,結構如圖1所示。

    式中:n為時間序列;N為濾波器階數(shù);x(n)=[x(n),x(n-1),…,x(n-N+1)]T為輸入矢量;W(n)=[ω0(n),ω1(n),…,ωN-1(n)]T為權系數(shù)矢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73562.htm

    1.2 LMS自適應濾波算法
    LMS自適應濾波算法是根據(jù)最小均方誤差準則進行設計的,LMS算法的目的是通過調(diào)整系數(shù),使輸出誤差序列的均方值最小化,并且根據(jù)這個數(shù)據(jù)來修改權系數(shù)。誤差序列的均方值ε表示為:

    式中:d(n)為理想信號;e(n)為輸出誤差序列。將式(1)中的y(n)代人式(2)中有:

    式中:R=E[X(n)XT(n)]為N×N自相關矩陣,表示輸入信號采樣值間的相關性矩陣。P=E[d(n)X(n)]為N×1互相關矩陣,表示理想信號d(n)與輸入信號矢量的相關性。
    在均方誤差最小時,最佳權系數(shù)應滿足如下方程:


    即:
    這是一個線性方程組,如果R矩陣為滿秩矩陣,則有R-1存在,可得到權系數(shù)的最佳值滿足:

    由式(6)可以知道,求出R和P就可以得到W*。由前幾式可知,R是X(n)的自相關矩陣,P是d(n)與 X(n)的互相關矢量。
    LMS算法是以最陡下降法為原則的迭代算法,即W(n+1)矢量是W(n)矢量按均方誤差性能平面的復斜率大小調(diào)節(jié)響應一個增量,即:

    式中:u表示自適應步長;(n)為n次迭代的梯度,表示為:

    由式(7)產(chǎn)生了求解最佳權系數(shù)W*方法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最陡梯度法,其基本思路為:設定初始權系數(shù)W(0),用式(7)迭代公式計算,迭代直到W(n+1)與 W(n)誤差小于規(guī)定范圍。其中(n)的E[]計算可用下面的估計值表達式來計算:

    式中K取值應足夠大。如果用瞬時-2e(n)X(n)來代替上面對-2E[e(n)X(n)]的估計運算,就產(chǎn)生另一種算法:隨機梯度法,即Widrow-Hoff的LMS算法。迭代公式表示為: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安市| 南城县| 慈溪市| 开江县| 留坝县| 西畴县| 景东| 祁连县| 石狮市| 福贡县| 安乡县| 济宁市| 沙坪坝区| 岳阳县| 安庆市| 前郭尔| 通城县| 通许县| 鄂托克前旗| 陆河县| 堆龙德庆县| 利津县| 鹤峰县| 伽师县| 永兴县| 海晏县| 大同市| 松阳县| 丹棱县| 清远市| 名山县| 广宁县| 尚志市| 昭苏县| 衡山县| 四平市| 岱山县| 陆河县| 晴隆县| 工布江达县| 库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