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B LED組合光源的色彩管理
結合紅、綠、藍光(RGB)發光二極管(LED)的多重色彩光源,可以產生多樣化色彩輸出,同時LED本身也具備相當的穩定度和高效率,不過在要運用RGB LED產出多重色彩光源并維持高品質,仍有些挑戰必須克服,本文將介紹能夠處理這些挑戰的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68203.htm裼茫遙牽隆。蹋牛
最簡單的多重色彩LED光源包含三組LED,分別為紅光、綠光及藍光,每一組都由獨立的驅動模組來推動。因此,所得到的光源色彩就受到紅、綠與藍光LED之間相對的發光強度所影響。LED的發光強度可以透過驅動電流改變,或采用脈寬調變(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的改變來推動LED信號,和有效L期率來加以控制。其中PWM的做法較為普遍,因為L周期系數對發光強度間的關系要比電流與發光強度間的關系更加線性化。
這類LED光源的簡單開路架構方式有個潛在的問題,由于LED的光學特性會受到運作條件的影響,因此組合后的RGB光源輸出的亮度以及色度都會變化。同時,每顆LED元件也不盡相同,因此造成RGB光源的輸出產生更多變化,(圖二)與(圖三)就描述了幾個LED變動的范例。
一個解決方式是使用光學反饋來產生一個閉回路系統,其基本的設置包含一個記錄LED光源亮度的光感測器,以及依光感測器測量結果來調整光源輸出的控制方法,這將可以讓LED光源的亮度在每顆LED變化時維持穩定,也就是雖然各個零件各有變化,但總合維持不變。
在(圖四)中,標記為22的積分電路可以輸出一個受到光二極管(11a)上光量控制的電壓,這個電壓與VSET比較,比較器的輸出能控制計數器數值的增加或減少,計數器的輸出則是用來推動一個數字模擬轉換器(37),進而控制LED的驅動電流。
另一個更先進的光學反饋方式則是采用三色光感測器,通常包含三個獨立的光感測器以及上方的三色濾鏡,讓這類光感測器能夠記錄色彩資訊而不只是亮度,這將可以進一步控制紅、綠與藍光LED的發光強度比,這個功能相當關鍵,因為它讓RGB光源的亮度與色度得以控制,而ASSP則在三色光學反饋設計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色光學回饋系統
基本上來說,三色光感測器會產生一個三維色彩規格系統,因此稱為RGB感測器色彩空間,這個系統可以讓特定色彩由感測器的輸出電壓來指定,例如具備特定亮度的D65白光可以記錄為:(Vred, Vgreen, Vblue)=(2.0, 2.2, 1.9)volts。
如(圖五)所示,假設以上范例所使用的D65做為目標色,回饋系統會持續定期測量紅、綠與藍光感測器,統稱為三色光感測器,并將所測量的色彩值與目標色比較。回饋系統的目的是將測得的色彩與目標色間的誤差調整到0。
(圖六)以不同的方式描述這個概念,所有可能的目標色設定點透過由紅、綠與藍光感測器所形成的RGB感測器色彩空間內座標值來指定,當LED的特性改變時,所測得的色彩就會偏離目標,ASSP將會偵測到這個改變并隨時依情況調整LED的PWM信號輸出。
另一點相當重要,同時必須注意的是,當LED使用時間越久,光輸出強度就會降低,因此經過一段時間后,RGB LED系統的最大可輸出亮度將會下降,雖然在大部分的應用事實上都可以接受逐漸且穩定的亮度衰減,但有時無法接受的是RGB發光系統色度的變化,ASSP擁有能夠穩定控制RGB發光系統光度衰減的功能,例如維持色度的穩定在一定的容忍度內,甚至當最高可輸出亮度下降時。
而在系統亮度必須在整個應用的使用壽命內維持不變的情況,使用者必須確保最高可選用亮度低于整體要求壽命內的最高可達成亮度,如(圖七)所示。
雖然RGB發光系統相當具有吸引力,但也面臨了這項技術廣泛使用的挑戰限制,因此就引起了能夠將三色光學回饋這類復雜情況隱藏在一個簡單使用介面背后的需求,以下將介紹ASSP如何達成這個要求。
無需外部處理
ASSP整合了一系列可以分析三色光感測器色彩資訊,并計算達成目標色的設定點及PWM驅動信號大小的一系列演算法。ASSP以大約每秒一百次的速度對光感測器進行取樣,以確保PWM信號的持續定期調整不會被人眼察覺,如前面所提,ASSP同時也包含一個可以避免LED老化而造成RGB光源輸出色度改變的演算法。
因此在達成與維持目標色上完全不需其他的計算。
色彩空間的標準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