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NAT-PT技術在IPv4和IPv6互聯中的實現

    NAT-PT技術在IPv4和IPv6互聯中的實現

    作者: 時間:2009-10-20 來源:網絡 收藏

    2.2 NAT.PT的通信過程
    下面分析在網絡中的通信過程,圖3為通信模型及其基本配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57805.htm

    (1)從的通信當主機B初次與主機A通信時,首先向本地網絡的DNS服務器發送一個對A名字的查詢請求,此請求記錄是“A”,本地DNS服務器無此名字記錄,此查詢通過轉交,則被DNS-ALG截獲,然后將“A”記錄改為“AAAA”記錄,并直接將轉換后的查詢記錄遞交給網絡的 DNS服務器,IPv6的DNS服務器返回:
    主機A AAAA 200 1:250:2000:3::3
    DNS-ALG將該應答截獲,并將“AAAA”記錄改為“A”記錄,同時在地址映射表中查找此IPv6地址的映射地址,如果有,則直接用映射的地址替換DNS應答中的IPv6地址,并返回應答給IPv4主機B;如果沒有,則向NAT模塊請求分配一個映射地址給此IPv6地址,NAT確認映射表中沒有關于此IPv6地址的映射表項后,在地址池中分配一個空閑的IPv4地址(比如202.115.9.249)映射給該IPv6地址,并在映射表中添加此綁定表項,最后把分配的IPv4地址返回給DNS-ALG,這時候DNS應答變為:
    主機A A 202.115.9.249
    DNS-ALG將此DNS應答返回給IPv4主機B。IPv4主機B此時就可以建立與IPv6主機A的通信,這里假定IPv4主機B發起的是TCP通信,則:源地址=202.115.8.3,源TCP端口=1 025;目的地址=202.115.9.249,目的TCP端口=80。
    此數據包被路由器轉發給,協議翻譯模塊PT轉換源包的IP報頭和TCP校驗,在源地址前添加IPv6前綴,轉換為IPv4映射的IPv6地址,并根據NAT地址映射表中202.115.9.249與2001:250:2000:3::3的映射關系,將包翻譯為:源地址=2001:250: 2000:3::202.1 15.8.3,源TCP端口=1 025;目的地址=2001:250:2000:3::3,目的TCP端口=80。
    這樣,IPv4主機B可以與IPv6主機進行通信。對于在此映射表項生存期內的后續通信,將繼續利用此表項,映射表項超時后將被刪除,映射表項超時機制的引入一是為了釋放地址資源和內存,另外還可以減少拒絕服務攻擊(DoS)的風險。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蔡县| 阿克| 莱西市| 青川县| 通化市| 株洲县| 荥经县| 获嘉县| 龙胜| 扶沟县| 平顶山市| 靖江市| 革吉县| 沅陵县| 安康市| 岢岚县| 龙泉市| 炉霍县| 江达县| 平凉市| 沙洋县| 武汉市| 淄博市| 隆化县| 鹤庆县| 慈利县| 宝清县| 荥经县| 漾濞| 遵化市| 青阳县| 遂川县| 拉萨市| 大同市| 仲巴县| 兴安盟| 融水| 鹿泉市| 开阳县| 怀柔区| 邹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