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協作通信系統的中繼選擇方案的研究

    基于協作通信系統的中繼選擇方案的研究

    作者: 時間:2011-05-20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本文兩跳的中的中繼問題。為了降低中斷概率,傳統中繼往往需要引入更多的中繼節點參與傳輸,導致平均吞吐量下降。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自適應中繼(ARSS),此可以結合兩跳的鏈路信道狀況,自適應地選擇中繼節點及其轉發協議。仿真結果表明,與其他中繼選擇方案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案有效地降低了中斷概率,最小化中繼節點選擇的數目,同時提高了系統平均吞吐量。
    關鍵詞:;自適應中繼選擇;中斷概率

    0 引言
    在無線網絡中,由于用戶終端受體積、功率等各種條件的約束,給多天線技術的實施帶來了困難。協作分集技術作為一種虛擬多天線技術,可以通過中繼節點的協作,對傳輸的信息進行轉發處理,以使網絡用戶的能耗顯著降低,保證終端的數據接收,優化網絡性能。協作分集技術已經成為當前無線通信領域的一個新的熱點。
    對于協作傳輸系統中的中繼選擇問題,Laneman和Wornell首先提出了在兩跳多分支(Two-Hop Multiple Channels)的協作網絡中,利用所有可獲得的中繼節點進行數據轉發,即“全中繼協作”(APR)方案。由于APR方案需要利用所有可獲得的信道,因而在多中繼場景下,APR方案的頻譜效率較低。中繼選擇(RS)方案克服了低頻譜效率的問題,大致可分為單中繼選擇(SRS)方案和多中繼選擇(MRS)方案。在SRS中,文獻選擇端到端SNR最大的中繼節點,從而帶來全分集增益(Full diversity gain)。文獻提出了最優最差信道的中繼選擇(Best Worse Channel)方案,也實現了全分集。在MRS中,文獻提出在功率限制下,最大接收SNR(SNR)的RS方案。文獻提出在總能量受限的情況下選擇中繼節點,從而差錯概率最小。
    SRS相比APR有更高的頻譜效率,但沒有充分利用空間分集的自由度。MRS具有更優的差錯與中斷概率性能,但最優MRS方案的復雜度隨中繼數量呈指數增加,有時由于合并的SNR超出系統的要求,MRS方案會選擇一些不必要的中繼。RS中出現的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一種自適應中繼選擇方案。在保證目的節點成功解碼的基礎上,減少中繼節點選擇的數目,從而在差錯性能和頻譜效率之間取得更好的折衷。

    1 系統模型
    設協作傳輸系統的系統模型如圖1所示,它是一個兩跳網絡,其中S表示源節點,D表示目的節點,Ri表示第i個中繼節點,hsi表示S到Ri的信道增益,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σsi2的復高斯分布;hid表示Ri到D的信道增益,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σid2的復高斯分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56290.htm

    a.JPG


    假設信道狀態在完成一次S到D信息傳輸的過程中保持不變,S發送的總功率為1,發送的信號為xs,則Ri收到的信號yri為:
    b.JPG
    其中nsi是Ri處的噪聲,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N0的復高斯分布。如果中繼節點采用放大轉發(AF)模式,則Ri轉發的信號xi示為XiAF:
    c.JPG
    如果中繼節點采用解碼轉發(DF)模式,則Ri成功解碼轉發的信號xi表示為XiDF:
    d.JPG
    D接收到的Ri發送的信號為:
    g.JPG
    其中nid是D處的噪聲,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N0的復高斯分布。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军事| 开远市| 金川县| 西平县| 石渠县| 额尔古纳市| 油尖旺区| 资源县| 望都县| 文安县| 商水县| 宝应县| 思茅市| 石泉县| 防城港市| 邹城市| 罗田县| 常德市| 榆树市| 太和县| 鄯善县| 水富县| 诏安县| 英山县| 沅江市| 鲜城| 陵川县| 建平县| 武城县| 无极县| 休宁县| 余江县| 依安县| 高青县| 平顺县| 日土县| 正定县| 理塘县| 东乡|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