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路由基礎概念解析

    路由基礎概念解析

    作者: 時間:2011-11-07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55549.htm

      分層的主要優點是它模擬了多數公司的結構,從而能很好地支持其通信。多數的網絡通信發生在小組中(域)。因為域內器只需要知道本域內的其它器,它們的路由算法可以簡化,根據所使用的路由算法,路由更新的通信量可以相應地減少。

    (4)主機智能與路由器智能

      一些路由算法假定源結點來決定整個路徑,這通常稱為源路由。在源路由系統中,路由器只作為存貯轉發設備,無意識地把分組發向下一跳。其它路由算法假定主機對路徑一無所知,在這些算法中,路由器基于自己的計算決定通過網絡的路徑。前一種系統中,主機具有決定路由的智能,后者則為路由器具有此能力。

      主機智能和路由器智能的折衷實際是最佳路由與額外開銷的平衡。主機智能系統通常能選擇更佳的路徑,因為它們在發送數據前探索了所有可能的路徑,然后基于特定系統對“優化”的定義來選擇最佳路徑。然而確定所有路徑的行為通常需要很多的探索通信量和很長的時間。

    (5)域內與域間

      一些路由算法只在域內工作,其它的則既在域內也在域間工作。這兩種算法的本質是不同的。其遵循的理由是優化的域內路由算法沒有必要也成為優化的域間路由算法。

    (6)鏈接狀態與距離向量

      鏈接狀態算法(也叫做短路徑優先算法)把路由信息散布到網絡的每個節點,不過每個路由器只發送路由表中描述其自己鏈接狀態的部分。距離向量算法(也叫做Bellman-Ford算法)中每個路由器發送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但只發給其鄰居。也就是說,鏈接狀態算法到處發送較少的更新信息,而距離向量算法只向相鄰的路由器發送較多的更新信息。

      由于鏈接狀態算法聚合得較快,它們相對于距離算法產生路由環的傾向較小。在另一方面,鏈接狀態算法需要更多的CPU和內存資源,因此鏈接狀態算法的實現和支持較昂貴。雖然有差異,這兩種算法類型在多數環境中都可以工作得很好。

    3、路由的metric

      路由表中含有由交換軟件用以選擇最佳路徑的信息。但是路由表是怎樣建立的呢?它們包含信息的本質是什么?路由算法怎樣根據這些信息決定哪條路徑更好呢?

      路由算法使用了許多不同的metric以確定最佳路徑。復雜的路由算法可以基于多個metric選擇路由,并把它們結合成一個復合的metric。常用的metric如下:

    路徑長度
    可靠性
    延遲
    帶寬
    負載
    通信代價

      路徑長度是最常用的路由metric。一些路由協議允許網管給每個網絡鏈接人工賦以代價值,這種情況下,路由長度是所經過各個鏈接的代價總和。其它路由協議定義了跳數,即分組在從源到目的的路途中必須經過的網絡產品,如路由器的個數。

      可靠性,在路由算法中指網絡鏈接的可依賴性(通常以位誤率描述),有些網絡鏈接可能比其它的失效更多,網路失效后,一些網絡鏈接可能比其它的更易或更快修復。任何可靠性因素都可以在給可靠率賦值時計算在內,通常是由網管給網絡鏈接賦以metric值。

      路由延遲指分組從源通過網絡到達目的所花時間。很多因素影響到延遲,包括中間的網絡鏈接的帶寬、經過的每個路由器的端口隊列、所有中間網絡鏈接的擁塞程度以及物理距離。因為延遲是多個重要變量的混合體,它是個比較常用且有效的metric。

      帶寬指鏈接可用的流通容量。在其它所有條件都相等時,10Mbps的以太網鏈接比64kbps的專線更可取。雖然帶寬是鏈接可獲得的最大吞吐量,但是通過具有較大帶寬的鏈接做路由不一定比經過較慢鏈接路由更好。例如,如果一條快速鏈路很忙,分組到達目的所花時間可能要更長。

      負載指網絡資源,如路由器的繁忙程度。負載可以用很多方面計算,包括CPU使用情況和每秒處理分組數。持續地監視這些參數本身也是很耗費資源的。

      通信代價是另一種重要的metric,尤其是有一些公司可能關系運作費用甚于性能。即使線路延遲可能較長,他們也寧愿通過自己的線路發送數據而不采用昂貴的公用線路。

    四、網絡協議

      可被路由的協議(Routed Protocol)由路由協議(Routing Protocol)傳輸,前者亦稱為網絡協議。

    這些網絡協議執行在源與目的設備的用戶應用間通信所需的各種功能,不同的協議中這些功能可能差異很大。網絡協議發生在OSI參考模型的上四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術語routed protocol(可被路由的協議)和routing protocol(路由協議)經常被混淆。routed protocol在網絡中被路由,例如IP、DECnet、AppleTalk、Novell NetWare、OSI、Banyan VINES和Xerox Network System(XNS)。而路由協議是實現路由算法的協議,簡單地說,它給網絡協議做導向。路由協議如:IGRP、EIGRP、OSPF、EGP、BGP、IS-IS及RIP等。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解析 概念 基礎 路由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阳县| 南召县| 宿松县| 南丹县| 卫辉市| 宽甸| 大石桥市| 兴安县| 琼结县| 广西| 克什克腾旗| 天峻县| 灵台县| 林芝县| 儋州市| 拉萨市| 山东省| 芷江| 毕节市| 夹江县| 乌兰浩特市| 西华县| 青田县| 紫金县| 体育| 松江区| 乌海市| 新昌县| 太湖县| 全南县| 饶阳县| 扎赉特旗| 峡江县| 天气| 上林县| 雷州市| 买车| 四平市| 榆树市| 台安县|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