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0i08"><input id="00i08"></input></li>
  • <sup id="00i08"><tbody id="00i08"></tbody></sup>
    <abbr id="00i08"></abbr>
  •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RFID協議一致性測試系統設計

    RFID協議一致性測試系統設計

    作者: 時間:2012-02-01 來源:網絡 收藏

    數據編碼測試的目的是測量閱讀器信號中的PIE編碼參數,編碼參數確定了閱讀器信號數據位的標準長度,并間接確定了標簽信號的鏈接速率。閱讀器信號采用不同的脈沖長度進行數據信息的編碼,數據0應在6.25到25微秒之間,數據1與數據0的長度之比,應滿足如圖5-6所示的規定:
    image021.jpg
    圖5-6:PIE編碼符號
    測試過程中,閱讀器接收被測閱讀器發送的指令,并測量Query指令中數據0和數據1 的編碼參數。實測信號如圖5-7所示,三個光標之間依次為數據1和數據0,其中數據0長度,即Tari為24.8微秒,數據1長度為43.2微秒,PIEx為18.4微秒,符合規定。
    image022.jpg
    圖5-7:PIE編碼實測信號
    射頻包絡1測試的目的是測量閱讀器信號中的ASK調制參數,包括調制深度、上升沿時間、下降沿時間和脈沖寬度,調制參數必須在一定的范圍之內,標簽才能夠正確識別閱讀器的信號。閱讀器到標簽傳輸的普通ASK和PR-ASK信號的射頻包絡都有嚴格的定義,調制深度應在80%到100%之間,上升沿、下降沿時間應小于0.33數據位長度,脈沖寬度應在0.265到0.525數據位長度之間,如圖5-8所示:
    image023.jpg
    圖5-8:普通ASK和PR-ASK信號的射頻包絡
    測試過程中,閱讀器接收被測閱讀器發送的指令,并測量特定脈沖的調制參數。實測信號如圖5-9所示,被測閱讀器采用的是PR-ASK信號,經過脈沖成型濾波后波形變得圓滑,數據位長度為24.8微秒,調制深度為97.4%,上升沿時間為8.0微秒,下降沿時間為7.6微秒,脈沖寬度為12.6微秒,符合協議規定。
    image024.jpg
    圖5-9:PR-ASK射頻包絡實測信號
    密集閱讀器模式頻譜測試的目的是測量閱讀器信號的頻譜構成,在密集閱讀器模式下,應用環境中將有多個閱讀器在不同的信道上同時通訊,因此要求每個閱讀器只能占用自己的信道,發射信號在該信道以外的功率應該足夠小,否則可能干擾相鄰信道閱讀器的正常通訊。密集閱讀器模式頻譜在第1、2、3鄰道的抑制比需要分別達到-30、-60、-65dBch,如圖5-10所示:
    image025.jpg
    圖5-10:密集閱讀器模式頻譜模板
    測試過程中,閱讀器協議接收被測閱讀器發送的指令,并計算一段Select指令的信號頻譜,與標準的頻譜模板進行比較。實測信號如圖5-11所示,被測閱讀器采用數據位長度25微秒的信號,相應信道寬度為100kHz,頻譜未超出模板的限制,符合協議規定。
    image026.jpg
    圖5-11:密集閱讀器模式頻譜實測信號
    EPC UHF Class 1 Gen 2標準RFID閱讀器協議一致性協議層測試項目如表5-4所示,主要為各個鏈接時間的測量。測試過程中,RFID閱讀器協議一致性測試系統接收被測閱讀器發送的指令,并根據測試需求返回相應的應答信號,類似于標簽測試中的鏈接時間測試,故不再單獨舉例:
    測試規范序號協議層測試項目測試點數
    70鏈接時間T22
    70鏈接時間T32
    70鏈接時間T42
    表5-4:RFID閱讀器協議一致性協議層測試項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czjhyjcfj.com/article/155320.htm

    參考文獻
    [01] EPC.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 UHF RFI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Version 1.1.0 [S]. December 2005.

    [02] EPC.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 UHF RFID Conformance Requirements Version 1.0.4 [S]. July 2006.

    [03] ISO/IEC. TR 18047-6 Test Method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to 960 MHz [S]. June 2006.

    [04] 陳柯, 邵暉. 采用NI模塊化儀器構建業界領先的RFID測試系統 [C]. 美國國家儀器虛擬儀器技術論文集, 2006.

    [05] 陳柯, 何婷婷. 基于軟件無線電技術實現RFID全程測試 [J]. 卡技術與安全, 2009(05).

    [06] National Instruments. Advanced RFID Measurements: Basic Theory to Protocol Conformance Test [R].

    [07] National Instruments. RFID Testing [R].

    [08] Alex K. Jones, Swapna R. Dontharaju, Leonid Mats, James T. Cain, and Marlin H. Mickle. Exploring RFID Prototyping in the Virtual Laboratory [C]. IEEE M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7.

    [09] Pavel V. Nikitin and K. V. S. Rao.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Backscattering from RFID Tags [J].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 December 2006.

    [10] 宋麗麗, 任治剛. 軟件無線電技術綜述 [R].

    [11] Andy Toth. 為ATE系統選擇最佳平臺DDVXI、PXI或者GPIB總線 [R].

    [12] Daniel M. Dobkin. The RF in RFID: Passive UHF RFID in Practice [M]. Newnes, September 2007.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潢川县| 吉木萨尔县| 大同市| 敦煌市| 晴隆县| 津市市| 柘城县| 郎溪县| 兴城市| 林西县| 洛阳市| 图木舒克市| 犍为县| 巴青县| 张家港市| 榆中县| 鲁甸县| 称多县| 神池县| 玉溪市| 乌恰县| 政和县| 大埔县| 巴彦县| 和林格尔县| 夏河县| 曲阳县| 南郑县| 图木舒克市| 舞阳县| 房产| 黄龙县| 锡林浩特市| 页游| 庆云县| 浙江省| 延津县| 铜梁县| 昌江| 乐至县|